文/圖 濟南市國資委
重組、上市、市場化,瘦身、提質、激活力……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實施以來,濟南市國資委瞄準體制機制障礙,全面發力、多點突破,目前,45項重點改革任務已圓滿收官。
在實施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之前,濟南市共有市屬一級企業43戶,二級企業277戶,在崗職工人數6.8萬人,部分市屬企業“小、散、弱”,抗風險能力和融資能力都比較弱。
2021年10月,濟南市國資委以問題為導向,提出了“大手術、大整合、大改革”的改革思路,通過實施企業改革重組,進一步優化國有資本布局,明確發展路徑,把企業做大、做專、做活。
針對企業不良資產、低效資產負擔重和生產經營困難等問題,濟南市國資委在做好企業整合“加法”的同時,積極做“減法”,積極處置僵尸企業。為此,專門組建了不良企業及低效資產專業化處置公司,統一承接企業不良資產、低效資產,使企業甩掉包袱、輕裝上陣。
通過改革重組,濟南市屬國企“小、散、弱”的問題得到改善。
目前,濟南市國資系統有資產過千億企業5家、過百億15家,初步形成6家具有較強支撐作用的城市開發建設和產業投資集團,3家具有較強保障能力的城市運營服務集團,5家具有較強競爭優勢、高度市場化的產業集團,6家具有一定競爭優勢的金融企業,1家專業化服務平臺。在基礎設施與民生保障、先進制造業、戰略新興產業等關鍵領域和重點行業,國有資本比例高達80%。
在深入推進國企改革三年行動中,濟南市國資委把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的重點放到轉機制上,充分發揮戰略投資者在公司治理、企業經營等方面的積極作用,推動混改企業率先實施靈活高效的市場化經營機制。
制定實施了《市屬國企上市工作推進方案》,建立了45戶上市企業資源儲備庫,制定了一企一策上市方案。2021年,齊魯銀行首發申請獲證監會批準,成為首家由新三板成功轉A股的上市銀行。
大力推進“雙向”混改。既引進戰投推進混改,又主動參與到民營企業混改,通過“國有企業優勢+民營企業機制”,加快轉換經營機制,有效激發了國有企業改革活力和內生動力。
濟南軌道交通集團有限公司巧力“借東風”,推動混合所有制改革縱深發展。一是精準“引進來”,借力戰略投資者打響企業品牌。集團子公司舜達設計院與中鐵第四勘察設計院、本地民企同圓設計集團實施混改,合資成立了山東軌道交通勘察設計院,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市屬國企+央屬國企+民營企業”的混改模式。
二是積極“走出去”,借力本地國企混改實現產業鏈接。成功助力山東愛普電氣設備有限公司混合所有制改革,并成為控股股東。混改后,外部市場占比提升至25.1%。
截至一季度末,濟南市屬國有企業資產總額15583.31億元,同比增長16.9%;所有者權益總額3160.28億元,同比增長15.8%;累計實現營業收入366.31億元,同比增長4.89%。
濟南產業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于2020年11月完成了對茂碩電源的并購,取得實控權。這也是濟南市屬國有資本首次完成的跨省并購。2020年12月實現財務并表,該并購對產發集團營收的貢獻率達35%,凈利潤貢獻率達25%。
混改過程中,濟南市國資委還搶抓上市窗口期,采取首發上市、并購、重組等多種方式,力爭盡快培養一批上市企業;并充分利用多層次資本市場推動更多企業上市,以此帶動市屬國資國企規模擴張和高質量發展。
2021年,濟南市混改工作成效顯著,完成混改項目45個,涉及資產總額103.87億元,引進資金5.71億元。
過去,濟南市屬國企“行政化、機關化”問題嚴重。對此,濟南市國資委著重理清政府和企業之間的關系,建立起現代企業機制,將企業打造成選人用人靈活、薪酬激勵靈活、資本調整靈活和干部管理靈活“四個靈活”的市場主體,真正把企業推向市場,讓企業在市場中求生存謀發展。
在選人用人方面,濟南市國資委樹立“四看八不唯”新理念(看政治素質、看能力水平、看工作業績、看人崗相適;不唯分、不唯票、不唯指標、不唯年齡,不唯職務層級、不唯任職年限、不唯資歷經歷、不唯來源出身),實現了干部管理市場化。
結合新一輪改革重組,濟南市屬企業全面推動職業經理人制度,新組建的企業集團總經理職位,面向全國招聘專業人才。同時,濟南市屬企業還建立了公開招聘、管理人員競爭上崗、末等調整和不勝任退出制度。其中,齊魯銀行、濟南二機床集團等企業配套實施了剛性約束的績效評價體系,累計400余名基層管理人員走上了領導崗位,200余名管理人員不再擔任中層領導職務。
另外,濟南市國資委不斷建立完善長效激勵機制,支持市屬國有企業采取超額利潤提成、分紅激勵等方式,對核心科研人員、重要技術人員和經營管理骨干等實施有效激勵,進一步激發了企業內在活力。
在黨的領導全面融入公司治理方面,濟南市國資委指導國有企業集團公司和重要子企業全部制定了本單位黨委(黨組)前置研討重大經營管理清單。通過開展有效的評估工作,進一步推動了“黨建入章”、重大決策事項黨組織前置研究討論、“雙向進入、交叉任職”等工作向二三級企業延伸。
目前,濟南市屬一級企業已全面完成黨建工作責任制考核,建立起國有企業領導人員管理機制,制定了盡職合規免責事項清單,由市國資委與紀檢監察組協作配合進行考核。黨建工作成效正轉化為創新發展的磅礴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