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國報道》記者 邱慧
北京廣渠門60號院內的“彩虹星球”不是總有哭聲,偶爾也有笑聲。
上午10點多,兩掌大小的吉娃娃被雙層塑料袋包裹著送到這里。它純黑色的毛發被統一向后梳齊,腳趾縫隙里的積垢也被挨個擦掉。站在一旁的主人低聲分享它的一生,從3個月到13歲,從幼年到年邁,聊著聊著主人就笑了:“很少見到像它這么乖的‘孩子’。”
身為店里的寵物殯葬師,這樣的場景英豪幾乎每天都要面對。他的一天里,更多時間都是充當“旁觀者”,看著這些主人和愛寵的離別與溫情,默默記錄下他們的最后一刻。
“寵物殯葬師”這個職業對很多人來說還是陌生的。這從“彩虹星球”這個寵物殯葬店就能看出端倪。
要在園區里看到“彩虹星球”的店面并不容易。它隱匿在庫房和正在改造的平房中,既不做店名的展示,也沒有更為詳細的地址標識。一天中,英豪和同事要多次去把“迷路”的客人帶到店內。周邊的人也對于這間日常閉門的院子所知甚少。
“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寵物殯葬這個業務的。”2021年剛租下這間院子的時候,房東就建議英豪把他的寵物殯葬店“彩虹星球”從地圖上抹去,避免被周圍的人以“忌諱”之名投訴。
投訴的事情早在創業初期就發生過。2019年,“彩虹星球”剛開業時,英豪和同伴把店面租在了一家產業園區里,挨著數家公司。營業一年,主人來送別寵物時的哭聲就引來了周邊員工的諸多控訴,“彩虹星球”只能被迫易址。
獨院、便民是新址的必要條件。有人聽聞英豪是做寵物殯葬生意就掐斷了出租念頭,也有人覺得行業新鮮,聊了許久之后斷了聯系。找了兩個月,這間沒有暖氣、周圍交通不便利的獨院才得以成功租下。
總有人把英豪這份寵物殯葬師的工作等同于火化寵物。按照國家防疫法的規定,死去的寵物尸體不得隨意處置,需按照規定進行無害化處理。連能理解這個行業的房東也多次向英豪確認,是否會有明火。
按照規定,動物尸體得送去標準的動物無害化處理場地。英豪向房東解釋,獨院里只做告別和接待,不做火化。房東這才放心。
與周邊冷寂的氛圍不同,獨院里的小徑被鋪上了白色的鵝卵石,三間平房按照功能性劃分:客廳和遺體告別室、前廳兼火化直播間和骨灰存放室。客廳兩邊的墻面上整齊排列著曾經在這里火化的寵物照片。寵物名字、去世年紀以及主人對它們的留言。寵物遺容整理的臺面上按序擺放著手套、濕巾、剪刀、梳子等工具。骨灰寄存室被定名為“安靈堂”,里面放著寵物的照片和骨灰罐,逢到特殊的日子,主人會帶著寵物生前愛吃的零食、愛玩的玩具來此探望。
院內的布置是英豪親自設計的。摒棄傳統殯葬給人的嚴肅、沉重感,英豪希望主人與寵物在“彩虹星球”最后一次告別是溫馨且溫暖的。
“不養寵物的人可能會覺得這都是流于形式的東西,其實是為了讓主人的情緒有一個出口。”接待的客人里也有好奇的,英豪就挨個介紹自己做寵物殯葬的初衷。
暴利的說法不止一次地傳入他的耳朵。“單客利潤率的確不低,但是整體的客源并沒有達到暴利的程度。”英豪覺得“心術不正”的人在行業里尚且存在,外界的誤解自然更難抵消。

英豪和“彩虹星球”里的兩位編外員工。
寵物主的電話不分晝夜,英豪和其余3名同事得輪流值班,24小時待命。
有人在凌晨3點多打來電話,帶著哭腔想把剛剛去世的杜賓送來火化。英豪接完電話就出了門。為了方便及時到店,英豪把自己的住所選在了店面附近,步行5分鐘就能到。
按照流程,寵物被送到店里后,寵物殯葬師會先給它進行遺體清理。英豪戴上手套,熟練地操作,盡量讓它們和生前睡著的時候看起來一樣。遺體清理完成,他便會把寵物送進告別室,讓主人和寵物單獨相處,進行最后的告別。往往,哭聲在關上門的一剎那就會傳來。英豪印象里,在告別室里待得最久的是一對來為愛犬送別的夫婦,待了一整個下午。
告別完成,英豪安排同事把寵物送去遠郊火化,為了確保寵物被妥善處理,店內安排了一間直播間,通過直播,主人能夠看到寵物被推進火化爐的畫面。
在英豪看來,主人與逝去的寵物告別是件極具儀式感的事情。
盡管寵物遺體清理、主人告別、火化這些常規流程在英豪入行前就有了同行的模板,但細節都得重新設計。他把兩間告別室分別設計成中式和西式兩種不同的風格。西式的告別室干凈透亮,米黃色和白色搭配的墻面,干花和白色流蘇貼墻垂放,房間正中間擺放著一張白色的床和一個用于寫上寵物名字的花板。中式的則是在房間正中間的床上擺上了往生被和佛經。
從客人踏出告別室的那刻起來,他就得觀察。對方哭他就及時遞上紙巾,情緒難有緩解,他就主動打開話匣,聊起寵物日常的趣事來調整寵物主的情緒。“有時候講著講著,我們都笑了。”用英豪的話來說,寵物殯葬師一定程度上還兼具著心理咨詢師的角色。
在他看來,寵物殯葬行業里,對失去愛寵的主人進行安撫是尤為重要的一環。準確地說,從主人帶著寵物踏進大院的門時,這項工作就開始了。英豪希望這些寵物主在跟寵物的最后一刻不留有遺憾。
平日里,英豪會在9點之前到店。打掃衛生,確保紙巾盒里有紙,飲水機里有水。有預約的客人時,他會提前半小時把空調打開,“簡易房里沒有暖氣,保溫性差。”英豪說,失去寵物的主人情緒多沉浸在悲傷里,這些細節或許能給到他們一絲安慰。
細節的迭進理念來自顧客。有主人來送別寵物時,自己去花市買了鮮花,為寵物布置了花床。英豪也受到啟發,把鮮花列入服務項目里。
沒有預約時,他就記錄。發生在這個院子里的人寵故事,各有感動。他把這些小故事寫下來,分享在自己的社交平臺上,希望能讓更多的人了解寵物殯葬行業里的溫情故事。
出生于1996年的英豪畢業于北京林業大學,學的是產品設計。成為寵物殯葬師之前,他在寧波當過兩年的家具設計師。每天上班下班,“一眼望到頭”。他想做些不一樣的。偶然看到的那篇主人與金毛告別的文章激發了他做寵物殯葬的念頭。
青蛙、蜥蜴、蛇、金魚,送來“彩虹星球”的寵物類別繁多,來到這里的人也有明顯的劃分,老年人或是單身的年輕人。從業兩年,英豪意識到,人和寵物之間的關系變得多元,親密的家人或是朋友。他曾打過一個三方的視頻電話,寵物主是位年邁的老太太,視頻連接著老人、在外地的女兒還有在“彩虹星球”冰柜里的寵物遺骸。火化前,老人舍不得,對著鏡頭獨白20多分鐘,聊著寵物生前的乖巧趣事,遠在外地的女兒對著視頻啜泣。

“安靈堂”里擺放著逝去動物的骨灰,主人們不定期地會再來看看它們。
他去過不少老人家中接需要火化的寵物。寵物的毛發被收拾得妥當,用床單包裹著。臨別前,老人會向英豪托付:“麻煩了,我們家的孩子就交給您了。”“老年人常常會將寵物看作是陪在自己身邊的子女,而對于在城市生活的年輕一代來說,寵物是他們生活里的精神寄托。”那戶老中青三代來送別愛犬的家庭讓他至今印象深刻。老人把愛犬喚作兒子,最小的孩子稱它為舅舅,一家人把寵物狗算進論資排輩的序列里。也有在送別貓咪的卡片上留言落款“最好的室友”。
英豪發現,與2019年入行時相比,小眾、壟斷化的寵物殯葬行業正在逐步走向大眾。一年的時間里,他就為912只寵物策劃了體面的告別儀式。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20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2020年中國城鎮犬貓數量已經超過1億只,養寵人群已達6294萬人,且兩個數據都在年年攀升。更新的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寵物狗和貓的數量最多,也有人養金魚、龜、倉鼠和鸚鵡,寵物豬比例達到2.3%。
而英豪所在的寵物殯葬行業也正緊抓這一風口。天眼查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已有近2200家寵物殯葬相關企業。2020年一年內,新增寵物殯葬相關企業超過1200家,一年就超過了歷史增量之和。
行業稍有起色,“彩虹星球”也吸引了更多關注。有時店里接待的客人能讓英豪從上午9點不間斷地忙碌至下午6點,電話、微信不間斷,“也不是每天都這個節奏,這是個看‘天’吃飯的行業。”
“沒入行時我也覺得是不是這個行業每天都得面對哭哭啼啼的事情。”英豪說,真正從事起寵物殯葬的工作后才發現,盡管這是每天與寵物死亡打交道的事情,但接觸到的負能量卻很少,總能被溫暖的故事感染。
有的溫暖透過言語,有的則是穿透文字。一只逝去的雪貂被女孩送來告別時正是個下雪天。女孩沉默不語,在告別室待了很久之后,付完錢就離開了。“就覺得充滿窒息感。”英豪記得,自己被那種難讓女孩疏解情緒的無助感憋悶了好久。幾天后,女孩在點評網站上寫下了一段文字,回憶了自己和雪貂認識的經過,從安徽到南京再到北京發生的故事。英豪說,多數年輕人難從言語里宣泄情緒,他們會選擇其他路徑找到情緒的出口。
“‘尊重生命’是人生的必修課。”英豪覺得,生老病死是寵物常態。而對于與寵物死亡打交道的寵物殯葬師來說,這是以情懷為主導的工作,對寵物關心、對主人共情懷、對生命尊重,三者缺一不可。
閑暇時,英豪跟著藝術家一起拍了紀錄片,上節目,接受媒體的采訪介紹寵物殯葬師的日常,又或是投資人交流寵物殯葬行業的風口與前景。同樣的話說了一遍又一遍,英豪覺得只要普及得夠多,就會讓更多的公眾對這個行業有所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