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吳先明
鞍鋼集團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東北振興、國資央企改革和對鞍鋼“鳳凰涅槃、浴火重生”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終胸懷“國之大者”,把貫徹黨中央精神落實到企業謀劃重大戰略、制定重大政策、部署重大任務、推進重大工作實踐中,切實將蘊藏在百年黨史中的精神偉力轉化為推動制造強國、鋼鐵強國的強大動力,重塑產業格局,強化“三個引領”,實施“雙核”戰略,發揮服務區域發展戰略引領示范作用,堅決當好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和東北振興的排頭兵,全力打造國企改革發展的新樣板,勇當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的鋼鐵脊梁。
鞍鋼集團作為鋼鐵行業龍頭,在全面打造高質量發展新鞍鋼的嶄新征程中,堅決扛起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重大任務,確定了“十四五”期間“7531”(7000萬噸級粗鋼、超5000萬噸級鐵精礦、3000億級營業收入、100億級利潤)發展目標。為實現這一目標,鞍鋼集團充分發揮服務區域發展戰略引領示范作用,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牽頭推進兼并重組、提升鋼鐵產業集中度,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重塑鋼鐵行業新格局,實現規模經濟和質量效益的重大跨越。
2021年10月15日,鞍鋼集團本鋼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揭牌。重組后,鞍鋼集團粗鋼產能達到6300萬噸,位居國內第二、世界第三,成為中國乃至全球擁有完整產業鏈、最具資源優勢的鋼鐵企業之一。這標志著“南有寶武、北有鞍鋼”國內鋼鐵產業新格局已經形成。
2021年1月至9月,鞍鋼集團經營效益再創歷史新高,實現利潤總額231.75億元,同比增長445%,比2019年同期增長463%;主要指標好于央企和行業平均水平,在央企和行業排名大幅提升。本鋼實現利潤總額29.92億元,同比增長1837%,比2019年同期增長1217%。
突出改革引領,勇當新時代國企改革先鋒。鞍鋼集團全面落實國企改革三年行動,堅持以市場化改革為統領,把“效益有改善、員工有獲得感、企業發展可持續”作為檢驗改革成效的重要標尺;全面提速以放權賦能為核心、以三項制度改革為重點的市場化改革,充分激活企業內生動力;引領本鋼二次創業,構建國有控股多元治理新格局,把本鋼打造成東北振興發展中全面深化國企改革的引領者、具有示范意義的國企市場化經營標桿。
突出創新引領,打造原創技術策源地。鞍鋼集團著力優化產業結構,改造升級“老字號”,深度開發“原字號”,培育壯大“新字號”,實施建鏈延鏈、強鏈補鏈工程,推動向價值鏈供應鏈中高端邁進;加快推進產品創新升級,重點圍繞汽車用鋼、造船和海工用鋼等產品,開發新工藝新技術新產品,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市場化應用,打造最具行業競爭力的鋼鐵旗艦;進一步完善科技創新體系,打造“四個創新平臺”,充分發揮兩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作用,加快解決“卡脖子”問題,承擔的國家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任務取得重要進展,全面塑造發展新優勢,堅決當好科技自立自強的示范樣板,更好服務國家戰略。
突出低碳發展,建設現代化綠色智能工廠。深入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發布《鞍鋼集團碳達峰碳中和宣言》,努力成為中國首批實現碳中和的大型鋼鐵企業,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30·60”目標貢獻鞍鋼力量。將智能制造作為高質量發展的基石,發揮智能制造的全域賦能作用。為加快推進數字鞍鋼建設,集團發布數字鞍鋼建設實施方案及8個專項方案,7個項目被鋼協評為智能制造優秀解決方案,基于5G 的機器視覺帶鋼表面檢測被工信部評為“5G+工業互聯網”重點行業實踐,以智能制造賦能產業發展。到2025年,企業網絡、平臺、應用、模式、生態全面升級,數字鞍鋼初步建成,構建面向未來的全新競爭優勢。

鞍鋼集團著力優化產業結構,實施建鏈延鏈、強鏈補鏈工程,推動向價值鏈供應鏈中高端邁進。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產業鏈供應鏈在關鍵時刻不能掉鏈子,這是大國經濟必須具備的重要特征?!卑颁摷瘓F作為國內最具鐵礦資源開發優勢的企業,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全面、準確貫徹新發展理念,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確保產業鏈供應鏈安全,圍繞做好結構調整“三篇大文章”,加快推動鋼鐵和礦業“雙核”主業做強做優做大:按照平臺化、集約化、專業化、市場化原則,逐步實現鋼鐵資源主業一體化多基地運行,多元化業務分類培育、專業化發展,形成主業突出、多點支撐、有效平抑經濟周期風險的新發展格局;立足國家戰略、世界格局,充分發揮重組后礦產資源優勢,把礦產資源事業發展上升為集團重大戰略,對鞍本和攀西地區鐵礦資源系統規劃,項目落地后,鞍鋼鐵精礦產量規模將位居全國第一、世界前五,打造世界級鋼鐵生產企業、世界級鐵礦資源開發企業,勇當現代產業鏈“鏈長”,更好發揮國有企業在推動區域振興和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壓艙石”和“頂梁柱”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