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曉琴 朱明 趙明浩
瓷都故郡,高速新貌,連三湖而達四城,通皖浙而引六山。江西省交通投資集團景德鎮管理中心(以下簡稱“景德鎮管理中心”)管轄的G56杭瑞高速景婺黃段、G6021杭長高速德婺段、G0321德上高速德婺段、德上段,G35濟廣高速景鷹北段和S29祁浮高速等362公里高速公路,穿越“最美鄉村”婺源,以瓷都景德鎮為中心,在半徑200公里范圍內,將江西、安徽、浙江、福建四省的“三湖”——鄱陽湖、千島湖、太平湖,“四城”——南昌、景德鎮、歙縣、衢州,“六山”——廬山、三清山、龍虎山、黃山、九華山、武夷山,串珠成鏈。“高速映山紅”的品牌效應在服務人民群眾美好出行的過程中香溢贛皖閩浙,助力了鄉村振興和名山碧湖文旅經濟發展。
黃山歸來不看岳,婺源歸來不看村。婺源,藍天青山、小橋流水、青磚黛瓦、贛皖風韻,有著“中國最美鄉村”的聲譽。景婺黃(常)高速穿境而過,連通江西、安徽、浙江,是全國首批首條生態環保典型示范路。
景德鎮管理中心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理念融入到“高速映山紅”運營品牌的建設之中,使婺源的生態之美與高速服務的人文之美融為一體,在吸引國內外游客的同時,助力鄉村振興,讓沿線人民走向共同富裕之路。
把“綠色”融入“品質” 車行路上,三季觀花、四季常綠的動態美和立體美是司乘最深的感受,多年來,景德鎮管理中心持續推進高速公路綠化、亮化、凈化、美化工作,將路域生態保護融入高速公路日常養護管理,對路域沿線植被、花卉進行科學搭配、應季點綴。同時,結合婺源、景德鎮等地域特征,將“高速映山紅”品牌內涵體現在隧道洞口、路側高邊坡擋土墻等處,真正達到“車在畫中行、人在景中游”的效果,車移景異的生態出行美景貫穿于過往司乘的整個旅途。在日常養護施工過程中,景德鎮管理中心從“材料關”“工藝關”入手,以“四新應用”促“綠色養護”,實施了微表處、精表處、超薄罩面等專項工程,不但使路面更加舒適,安全系數進一步提升,同時也實現了節能減排、綠色發展、降本增效的管理目標。

景德鎮管理中心從 “材料關”“工藝關”入手,以“四新應用”促“綠色養護”,實施了微表處、精表處、超薄罩面等專項工程。
以“品質”助推發展 景婺黃(常)高速公路建成通車后,婺源縣對外交通狀況得到了根本改善,4小時可開車抵達上海、杭州、武漢、南昌等國內大中型城市,一躍成為江西省對接長三角的最前沿,以高速公路出口至城區連接線主軸為依托的生態經濟工業園,凸顯交通區位優勢,落戶園區企業如雨后春筍般應運而生。如今,新型生態經濟圈已基本形成,沿線地方旅游經濟得到大力發展,增收致富的人們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馳騁于這條旅游生態示范路上,贛鄱風情、婺源文化、瓷都韻味等氣息濃厚,大型文化墻、景觀瓷瓶等藝術作品,攜千年瓷都的風韻于一體,融最美鄉村風景于一身。在婺源、江灣等收費站,一幢幢別具一格的徽派建筑映入眼簾,成為高速公路上的別樣風景;在景北收費站,工作人員將歷史悠久的景德鎮陶瓷文化引入該站,通過對陶瓷藝術美的體驗,激發美的感受及聯想,并將這種美的體驗滲透到工作當中,傳播給司乘人員,為文化旅游帶來勃勃生機。2021年1月,為方便全國游客直達婺源江嶺梯田花海,景德鎮管理中心將溪頭收費站由臨時站點改建為常態化運營站點,以便更好地服務婺源全域旅游和經濟社會發展。今年以來,景德鎮管理中心共保障全國各地旅游車輛約200余萬輛次,車流量年均增長率超過39%,實現了美麗環境與美麗經濟共建共贏。
人民群眾對于美好出行的需求,始終是景德鎮管理中心在高速公路運營管理工作中同心協力、攻堅克難的最大動力。一直以來,景德鎮管理中心堅持把建設智慧型、平安型、滿意型高速作為奮斗的目標,用科技力量守護人民滿意出行。
智慧“花色”引航 為提升高速公路智慧化程度,景德鎮管理中心將智慧之花運用到高速公路運營管理之中,建設了視頻監控云聯網系統、隧道交通狀況監測系統和道路夜間雷達監測系統這三大智慧監測系統,全天候監測所轄路段路面、橋梁、隧道和收費站的運行狀態,遇有擁堵、停車、逆行等突發狀況時,即時感知、迅速分析、高效處置,極大提高了通行高速的安全系數,有效減少了各類安全事故的發生;在車輛救援工作中,建設了應急救援平臺,通過平臺救援定位功能,精準定位事故發生位置,及時調度養護應急救援隊伍對事故現場進行快速救援,全程監督救援進展,實現了“人力”與“技術”優勢互補;提煉了清障救援“0798”作業法,即:出勤保障零延誤,安全作業七到位、九標準和八注意,積極兌現“調度有序、處置有力、監管有方”的救援服務承諾,全力保障所轄高速公路安全暢通。景德鎮管理中心應急救援各項指標常年在江西省位居前列,接單率、出動率、到達率、保暢率均達到99.5%以上。
技術創新引路 景德鎮管理中心所轄高速公路全部位于贛東北山區丘陵地帶,橋隧占比較高,地質結構相對復雜,管轄了4個省際出口(贛皖界3個、贛浙界1個)。根據路段特點和工作實際,景德鎮管理中心按照“提升運營服務質量、提升經營管理效益、提升企業美好形象”的品牌目標,聯合科研機構和專業院校,積極開展養護技術創新,引進“四新應用”,著力破解了混合料質量動態監控、橋隧安全監測、橋頭跳車等痛點難點問題;傳承詹天佑工匠精神,以實踐推動創新,積極開展養護微創新工作,在實際工作中推出創新舉措,并以天佑創新工作室為依托,自主研發了車載式自動安全錐收放機、鐵質拋灑物吸附器、吹雪機等實用型設備,積極推動QC課題申報、技術專利申請等工作;試點了重點橋隧“路長制”和沿線人員參與橋下堆積物整治共建機制,試行了日常小修首件制,探索在路面養護工程項目中引入設計監理和檢測監理,讓服務有感知、讓品牌有體驗。

景德鎮管理中心建設了應急救援平臺,通過平臺救援定位功能,精準定位事故發生位置,及時調度養護應急救援隊伍對事故現場進行快速救援。
景德鎮管理中心以交通強國、強省建設為導向,聚焦集團發展方向,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將高速公路沿線紅色文化與運營管理業務相結合,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把司乘當知己,讓人們不但能體驗高速暢行,更能直觀感受高速上的紅色精神和時代文明。
串起高速公路旁的“紅色” 江西是一片充滿紅色記憶的紅土地,在這里,不僅有漫山遍野的映山紅,還有一條條橫跨東西、縱貫南北的高速公路,在為經濟騰飛插上翅膀的同時,也將寶貴的紅色資源一一串起。景德鎮管理中心所轄高速公路沿線分布著瑤里改編舊址、陳毅故居、方志敏革命烈士紀念館等標志性紅色教育基地,景德鎮管理中心堅持黨建引領、制度引航、文化引育,將“高速映山紅”運營品牌建設與黨建工作相融互促,把紅色資源作為堅定理想信念,加強黨性修養的生動教材,教育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永葆初心、永擔使命,成為滿足人民群眾美好出行的排頭兵。如今,在高速公路的助力下,一個個紅色景點形成了獨特的紅色文化旅游圈,越來越多的游客通過高速公路,方便、快捷地穿梭在紅色的記憶長河里,感知那段艱苦的革命歲月與當今的強國盛世。
傳承紅色文化的魅力所在 在景德鎮北、婺源、江灣等收費站旁,都能看到“映山紅”綜合服務站的身影,“站辦前置+服務融合”的創新模式,打通了收費工作現場和后臺服務保障的遠距離壁壘,通過人員集約化辦公和區域功能合理整合,實現了一體化聯合辦公、一分鐘快速反應、一站式綜合服務。如今,收費站管理人員不僅能及時掌握收費現場工作情況,協助指導工作,還能第一時間發現突發狀況,第一時間服務司乘,第一時間協調解決問題,大大提高了出行服務的及時性和針對性,更加方便了過往司乘接受信息查詢、ETC使用答疑、手機(設備)充電、車輛簡易故障處置、救援等待、免費茶水、如廁等各類服務。同時,綜合服務站還是新時代文明實踐站、戶外工作者驛站,冬送溫暖、夏送清涼、扶弱助殘,給有需要的人們一個溫暖的“小家”。這一新服務模式的推行,拉近的不只是服務的距離,更是與人們心與心的距離,使綜合服務站成為了高速公路服務人民美好出行服務的新陣地。該模式現已在江西省全省范圍內推廣,越來越多的綜合服務站應運而生。

“站辦前置+服務融合”的創新模式,打通了收費工作現場和后臺服務保障的遠距離壁壘,通過人員集約化辦公和區域功能合理整合,實現了一體化聯合辦公、一分鐘快速反應、一站式綜合服務。
針對所轄高速公路隧道群節假日等車流高峰時段易發小擁堵、小剮蹭的情況,中心還將省界收費站撤下來的老舊崗亭整備翻新并遷移至特殊路段隧道洞口,養護、救援、執法等工作人員在亭內輪班值守,一旦遇到突發狀況便能及時處置,實現了在重要時間節點重兵把守重點路段、高效保障車輛安全快捷通行的良好成效,將收費站點服務的“一體化聯合辦公、一分鐘快速反應、一站式綜合服務”成功地延伸至道路養護和車輛救援服務板塊,“高速映山紅”運營品牌的綜合性、聯動性服務能力得到進一步凸顯。
穿行在青山綠水之間,自然美景一覽無余,盤旋在古韻遺風之中,人文遺址目不暇接。近年來,在“高速映山紅”運營品牌思想的引領下,景德鎮管理中心在打造“五型”高速的道路上蹄疾步穩,四大服務業態(收費服務、養護服務、信息服務、救援服務)均獲得交通運輸服務品質資質“AAAAA”級認證,“瓷都青花”“信鴿”“老家”等特色班組先后獲得全國質量信得過班組、全國交通運輸行業文明示范窗口、最美路姐團隊、全國交通行業優秀質量管理小組等各項榮譽,公眾滿意度得到不斷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