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供圖 貴州省余慶公路管理段
30年來,彭銀軍始終奮戰在公路養護一線,被同事們稱為“路癡”。2008年雪凝災害突襲貴州,他一個人守在省道204線余慶境內海拔較高的箐口路段,除冰鏟雪,解救被困人員;每年夏季的黃金養護時節,他都會頂著烈日,堅守在小修養護現場,沒有一句怨言,保質保量完成每一處養護任務。

彭銀軍在清洗護欄
彭銀軍是貴州省余慶公路管理段的一名養路工,19歲時,他就從父親手中接過養路工的工作。30年來,彭銀軍從未休過一個完整假期。每年的節假日和雙休日,他都會擠出時間,帶上工具,騎著摩托車到路上看一看。彭銀軍說:“越是在這種時間段,出行的車輛就越多,路上越是離不開人。”看到路上有落石,他馬上下車將石塊搬開;發現有影響行車安全的隱患和情況,及時向單位領導匯報,并配合予以修復處理;惡劣天氣時,遇到被風刮倒的行道樹,他都會向附近居民借來斧頭、鋸子等工具,把障礙全部清除……雖然是義務巡路,但他說:“每排查一處安全隱患,就能幫行人減少和避免不必要的損失,值得!”
2008年雪凝災害突襲貴州,彭銀軍一個人守在省道204線余慶境內海拔最高的箐口老道班。箐口是省道204線余慶境內海拔較高的地段之一,是歷年來的重點防凍防滑地段。
在“抗雪凝,保民生”期間,余慶公路管理段的干部職工沒有了休息日和下班時間,晝夜值守巡查,其中有幾個夜晚,氣溫驟然下降,箐口兩場口路面重新凍結,發現險情后,彭銀軍及時向單位領導匯報情況請求增援后,立即與被困駕駛人員一起撒砂、撒鹽,除冰解凍。在那場抗雪凝保衛戰中,彭銀軍和同事們熬了幾個通宵,解救了全部被困司乘人員。
2011年11月的一個夜晚,大雨。剛睡下的彭銀軍接到領導電話:“省道204線44公里800米處發生車禍,有大貨車側翻,油箱破裂,機油、柴油浸染污損路面,給過往車輛造成安全隱患,極易造成連續災害。”

彭銀軍巡查道路情況

彭銀軍正在清理邊溝
聞訊后,彭銀軍馬上起床,穿上雨衣,帶上工具,拿起安全警示標志,騎著摩托車趕往現場。到了現場后,看到大貨車肇事地點位于下坡彎道處,肇事車輛和交警已撤離現場,貨車側翻位置一片狼藉,玻璃碎片、車輛燈殼、殘碎膠屑、油污遍地。此時,雨越下越大,彭銀軍只能依靠摩托車燈照明,在肇事處兩端擺好安全錐,拿起掃帚把清掃撒落在路上的雜物……偶爾有經過的車輛,他會立即放下工具,打手勢,喊話提醒駕駛員減速謹慎行駛。就這樣,他用了兩個小時的時間,終于將油污浸染的路面全部用砂土覆蓋。因為本身高度近視,再加上夜晚沒有路燈,在清掃過程中,彭銀軍幾次摔倒但都爬起來接著干。
公路上遇到突發事件,不管白天還是夜晚,只要聽到消息,彭銀軍都會馬上趕去處理。“公路上突發事件造成的安全隱患就和水毀塌方災情性質一樣,搶險,刻不容緩,作為公路人,一線養路工,養好、管好、護好公路是我們的本職工作。”彭銀軍說道。
彭銀軍是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2014年7月,公路水毀搶險期間,他始終堅守在一線,引導車輛繞行,組織機械搶通道路;在道路巡查中,為了維護公路權益,他對熟人也秉公辦事;冬季公路防滑季節,他將車輛灑落在路面的砂石變廢為寶,用編織袋收集起來,堆在路旁用于防滑……彭銀軍愛崗敬業的精神也影響著身邊的人。在他的帶動下,敖溪養護站的養路工扎實開展公路養護工作,省道204線松煙段、敖溪段、大烏江段道路常年保持良好狀態。
“人生的價值,在于創造有價值的人生。”多年來,這句話一直指引著彭銀軍更好地開展工作。
彭銀軍的事跡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認可,2014年,彭銀軍榮獲貴州省“五一勞動獎章”;2015年,榮獲貴州省公路局系統“十二五”期間優秀共產黨員;2016年,榮登貴州好人榜;2019年,榮獲貴州省公路局2017-2019年度優秀公路標兵;2020年,被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交通運輸部授予“全國交通運輸系統優秀工作者”稱號。在榮譽面前,彭銀軍時刻保持清醒,并提醒自己榮譽屬于過去,不能躺在功勞薄上“睡大覺”,只能再接再厲,一如既往地保持和發揚先進性,不辜負身上這套橘紅色的工裝。
30年很長,長得可以改寫人生,30年也可以很短,短得眼里只有那綿延幾公里的公路。

彭銀軍畫作:敖溪養路工勞動場景回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