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希泉 楊永成 何海平 劉延林 杜盼
(中化學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山東 濟南 250102)
江西宜春至隧川新建高速公路C1標段,起點樁號k121+700位于永新石橋隧道中間,終點樁號k135+100位于永泰隧道中間。項目路線全長13.4km。主線共有大、中橋折合為整體式橋長3252m/8座,互通橋折合為整體橋長129m/1座,所有橋梁上部結構均為40m先簡支后連續預應力混凝土T梁,共1009榀。梁體外觀質量是T梁施工質量控制的重點之一,同時對梁體完整性和交工驗收影響較大。該項目自2021年6月2日至6月10日,預制30榀T梁,外觀質量不理想,導致漏漿、掉邊缺角等狀況頻繁發生。
1.臺座
梁場設置在96區壓實標準的主線路基上,地基承載力大于300kPa,力學驗算滿足施工要求。預制梁臺座采用鋼板加槽鋼的混凝土結構,臺座面板采用尺寸為41m×60cm×5.5mm(長×寬×高)不銹鋼板;臺座采用C30混凝土預制、上部結構尺寸41m×60cm×60cm(長×寬×高),基礎結構端部加寬段尺寸6m×2m×70cm(長×寬×高)、基礎結構中部普通段尺寸29m×2m×70cm(長×寬×高)。
2.模板
T梁模板面板為6mm厚的Q235鋼板,外層設置2mm厚的不銹鋼板。模板采用由操作平臺、底腹模板、液壓頂、行程小車等部分組成的自行式液壓模板。制梁臺座不銹鋼面板為梁體的底模。
3.止漿條
漏漿在臺座兩側預埋槽鋼([5)內壓入5cm×5.5cm(寬×高)橡膠止漿條。
施工期間,要嚴格核查預制臺座及不銹鋼板尺寸、居中和平整度。本文根據《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中模板、支架參數的要求,測量、計算、分析了臺座預制后尺寸,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臺座預制后參數統計分析表
通過統計、計算并與規范值對比發現,臺座預制尺寸均符合要求,說明臺座不是梁體漏漿的主要因素。
在臺座參數符合規范要求前提下,本文按照《公路橋涵施工技術規范》《液壓模板計算書》及相關作業指導手冊中要求,調查模板制作、驗收、拼裝、模板工操作4個關鍵性指數,進一步排查造成漏漿因素。
復核《液壓模板計算書》及《公路橋涵通用圖》;核驗液壓模板拼裝完成后的尺寸;模板工進場前,需嚴格培訓操作流程及相關要求。

表2 液壓模板尺寸數據統計表
經復核,模板廠家資質、出廠合格證等資料齊全,拼裝驗收流程合規。篩選、統計并分析最新澆筑的10榀T梁相關數據結果,通過資料核驗、教育培訓對比整改前后數據,證明模板不是漏漿的主要因素。

表3 要因確認計劃表
在模板參數及施工流程符合規范要求前提下,調查止漿條尺寸、更換次數等關鍵性指數,進一步排查造成漏漿因素。復核止漿條材質、尺寸、止漿條與槽鋼貼合度,通過對比分析整改前后數據,證明止漿條是造成梁體漏漿的主要因素。
通過對宜遂高速周邊同類T梁預制場調查分析,結果顯示梁體漏漿發生概率均值5.2%。若將此癥結出現概率降低至3.5%以內,將滿足集團公司《關于標準化工地推行重點項目的通知》的要求。
確認要因1:止漿條橫向寬度
通過核對現場臺座中止漿條各部位外露尺寸發現,現場止漿條外露長度在0.4cm~0.6cm滿足施工要求。對比現場止漿條和購買合同單中設計圖,實際與計劃相同。結論為非要因。
確認要因2:止漿條豎向高度
通過核對現場臺座中止漿條各部位飽滿度,現場止漿條滿足施工要求。對比現場止漿條和購買合同單中設計圖,實際與計劃相同。結論為非要因。
確認要因3:止漿條接頭截面
通過調查分析T梁預制過程及模板拆除后的情況發現,止漿條接頭為90°截面且使用玻璃膠密封后的位置未出現漏漿現場,截面接頭未處理或未使用密封膠密封位置均出現局部輕微漏漿。結論為次要因。
確認要因4:止漿條循環次數
通過調查分析T梁預制過程及模板拆除后的情況發現,止漿條澆筑10榀~12榀T梁后更換梁體未出現漏漿現象,未及時更換處出現漿液溢出但未出現漏漿引起的麻面、爛根現象。結論為非要因。
確認要因5:止漿條形狀
通過更換止漿條、接頭截面密封處理等措施,將漏漿概率降至6%,通過T梁預制過程中追蹤與模板拆除后發現,因[5槽鋼內止漿條與臺座頂5mm不銹鋼板存在5mm高差,導致梁體根部出現吊角、漏漿。結論為主要因。
對上述5個末端因素逐一確認,找出主要因素是止漿條形狀,次要因素是止漿條接頭截面。
針對主要原因、次要原因召開制定方案研討會,收集各種對策方案,并分析方案的可行性、安全性、可靠性、經濟性、時間性。

表4 對策方案分析表
根據提出的方案措施召開方案評審研討會,具體評價如下:

表5 方案對策分析評分表
對方案按項目逐一打分挑選綜合得分最高的方案作為首選方案。

表6 對策分析評價表
根據方案選擇結果,按照5W1H制定了對應的措施,如表7所示,指定了專人負責落實,并要求按時完成。

表7 對策表
首先,選擇5.5×5.5cm止漿條及相關材料進場,并確定勞務施工人員。其次,對現場施工員及勞務人員開展“L型止漿條”尺寸及相關注意事項技術交底,過程及時跟蹤糾偏。然后,對止漿條實施量測彈線,監督勞務人員切割流程,保證安全生產。最后,檢驗并現場實操切割后成品,確定該方案的實際可行性。
自對策實施后,收集分析6月30日~7月2日現場預制的12榀T梁數據,結果顯示“L型止漿條”實施T梁漏漿概率降低至2.5%,小組的活動目標實現。本文提出的方案不僅大大降低了漏漿概率,而且強力助推品質工程建設,為宜遂高速實現“百年工程”目標打下了堅持基礎的同時,大幅縮短了項目施工周期、降低了項目規費及相關材料費用,可為同類型工程提供有效的參考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