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年人在測量血壓時,都會談“高”色變。在低血壓面前卻不以為然,甚至感到慶幸,認為這是健康的標志。殊不知,“低血壓”不但在悄悄地向老年人的健康發起“進攻”,并且可能造成很大的危害。
老年人低血壓是指收縮壓低于 90毫米汞柱、舒張壓低于60毫米汞柱。
引起低血壓的原因有以下幾種:
一是藥物性低血壓:主要是老年人因病服用某些降壓藥而引起。
二是體位性低血壓,即直立性低血壓:老年人神經調節功能差,動脈硬化使其彈性下降,體質虛弱、長期臥床的病人及在悶熱環境中站立過久,均易誘發體位性低血壓,特別在直立位置或臥位時突然起立更易發生,出現眩暈、眼前發黑、出汗、心悸甚至猝倒等表現。
三是排尿性低血壓:多因夜間膀胱脹滿后突然排空,使腹腔壓力驟減,靜脈隨之擴張,回心血量減少,血壓下降所致。
老年人平時要加強體育鍛煉。
飲食方面,低血壓者可適當增加鹽的攝入量,多攝鹽后必須多喝水,較多的水分進入血液可增加血容量,升高血壓。患低血壓的老年人還可選用滋補藥,如每日服用桂圓肉6克,或在醫生指導下服用人參。
(摘自《長壽養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