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園園
摘要:江蘇省豐縣范樓鎮在農業生產過程中,越來越關注綠色小麥基地建設工作,同時有效打造相對應的綠色優質小麥種植示范基地,以此為當地的社會經濟發展和農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必要的支持。
關鍵詞:范樓鎮;綠色小麥基地;種植技術
范樓鎮屬半濕潤暖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水資源豐富,土地平整肥沃,適宜種植小麥。基于此,本地高度關注綠色小麥基地建設和完善工作,同時在小麥的種植過程中進一步有效利用更優質的種植技術,著重做好病蟲害防治工作,以此使該地小麥種植產量和經濟效益得到顯著提升,有效形成全社會關注綠色食品發展的良好氛圍。
要想確保綠色小麥的產量和質量得到顯著提升,選擇優質的高產適宜的品種是基礎。要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科學合理選擇,確保品種具備應有的抗病害能力和增產潛力,同時要確保其籽粒加工出粉率高、白粒、濕面筋率足夠高。在具體選擇中,可應用高抗優良小麥新品種徐麥33、徐麥35等。選擇完種子后,要對其進行科學合理的處理,在處理的過程中可應用32%吡蟲啉·戊唑醇懸浮種衣劑(奧拜瑞)50毫升,對水200毫升拌麥種15公斤,以此更有效地防治相關病蟲害。
綠色小麥種植前,充分做好對應的整地管理工作。在整地的過程中要充分遵循“早、深、凈、細、實、平”的標準和原則,及早滅茬。耕層要超過23厘米,要確保整地的過程中可以犁細耙透,上虛下實,確保地面保持在平坦的狀態,以此在更大程度上提升其通透性,增強其保水保肥能力。在播種過程中,盡可能有效采取適期精量、半精量機械播種方法,播種時間在10月8~12日。要用寬幅精量、半精量機條播,行距25厘米,播深2~3厘米。播后做好壓實工作,確保種子和土壤保持在密實的狀態,這樣才能為出苗率的有效提升提供必要的支持。
結合小麥的長勢情況進行及時有效的間苗、疏苗、移栽補苗,以此確保小麥苗能夠健康茁壯成長。對于肥料要進行科學合理的管理和施肥,盡可能應用有機肥,按照綠色優質標準進行選擇和應用。同時,也要配施無機肥,補充更多元化的微量元素,以此確保綠色小麥的生長要求得到充分的滿足。在具體的施肥過程中,盡可能有效應用玉米秸稈全量還田、土地深松技術。通過這種方法,使土壤的養分得到進一步的豐富和改良,確保土壤的有機質進一步提升。當季秸稈還田750~900公斤/畝,能有效改良土壤、增加土壤有機質1.5%~2%,相當于增施土雜肥2000~3000公斤。同時,也要科學合理的進行排灌管理工作,在綠色小麥基地中要著重做好各類設施的配套工作,使設施更為齊全完善,充分實現旱能灌、澇能排。除此之外,也需要科學合理的進行除草工作,在除草的過程中往往采取化學除草的方式,如針對田間雜草薺菜、播娘蒿、豬殃殃等,要盡可能有效應用20%雙氟·氟氯酯水分散粒劑5克/畝防治。
總之,范樓鎮有著得天獨厚的綠色小麥種植優勢和自然條件、土壤環境,所以,要高度重視綠色小麥基地高產、豐產、優質種植技術的有效應用,要進一步落實相關技術要點,同時也要充分關注病蟲害防治工作,把握病蟲害的發生時間、發展特點,綜合防治,預防為主,使小麥能夠真正意義上實現高產豐產,提升種植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