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興斌 閆存權
高臺縣干旱少雨,年降水量約1 0 0毫米,年蒸發量1829~1923毫米,川區黑河沿岸年平均溫度7.6℃,平均日溫差14.9℃,年無霜期149~157天,不低于10℃的有效積溫3076.1℃,年日照時數3088小時,太陽年總輻射量148千卡/平方厘米。縣域內耕地平整開闊,井、路、林網、渠系配套,土壤肥沃,農業生產污染源少,作物病蟲害發生較輕,特別適合辣椒生長,生產的辣椒富含維生素C、蛋白質、氨基酸、微量元素、紅色素及辣味素,口感好、品質優、市場競爭力強,深受廣大消費者、國內國際市場歡迎。特色辣椒產業已成為高臺縣助力鄉村振興的富民支柱產業。
2019年全縣特色辣椒種植面積14400畝,鮮椒總產量3168萬公斤,平均畝產鮮椒2200公斤,最高畝產鮮椒5500公斤,鮮椒收購價1.8元/公斤,平均畝收入3960元,最高畝收入5949元。增產增收效果明顯,種植效益非常突出。2020年全縣特色辣椒種植面積達到16400畝,鮮椒總產量3037.97萬公斤,平均畝產鮮椒1852.42公斤,最高畝產鮮椒3538.5公斤,鮮椒平均收購價1.31元/公斤,平均畝收入2426.67元,最高畝收入4270元。與2019年相比,2020年特色辣椒種植面積比2019年增加2000畝,增幅13.89%,鮮椒畝產平均下降347.58公斤,降幅15.8%,鮮椒收購價格每公斤降低0.49元,降幅27.22%,畝收入平均降低1533.33元,降幅38.72%,種植效益大幅下降,嚴重影響了農民收入的增加和種植積極性的提高,制約了高臺縣特色辣椒產業的健康發展。
為了找出高臺縣特色辣椒減產減收的原因,我們開展了大量的走訪調查、資料調閱、匯總分析,診斷出了特色辣椒減產減收的原因,針對這些原因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應對措施,以指導特色辣椒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高臺縣種植的特色辣椒主要是用于制干辣椒、制醬辣椒、脫水辣椒、以及用于工業提取的色素辣椒和辣味素辣椒。近年來,為了實現農業持續增效、農民穩定增收,經濟加速發展,高臺縣委、縣政府把發展特色辣椒種植作為該縣實現鄉村振興的一大支柱產業來抓,多次組織相關部門領導及農業技術人員先后赴河北望都、新疆圖木舒克等辣椒產區考察學習,不斷加大專業技術人員培訓力度,千方百計提高農民群眾科技素質。連續多年制定發展辣椒產業的優惠扶持政策及農業保險政策,大力引進、挖掘培育辣椒收購、儲運、加工企業,引進篩選辣椒生產優勢品種,注冊登記“高臺辣椒干”地理標志農產品。為特色辣椒在高臺縣健康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1.1 制干辣椒生產情況
制干辣椒在高臺縣栽培歷史悠久,且生產的辣椒干富含維生素C、蛋白質、氨基酸、微量元素、紅色素及辣味素,口感好、品質優、市場競爭力強,深受市場和廣大消費者歡迎,種植效益顯著。近年來,高臺縣依托天驕果蔬、宏晟欣榮農副產品產銷、富鵬種植農副產品、俊博農業、裕順農業發展、康源蔬菜、金康脫水、新疆新地生物等專業合作社和辣椒生產收儲加工企業,先后引進、試驗、示范種植線三、8819、航椒4號、航椒7號、紅線2號、天線系列線椒,合興903、紅龍23、巨豐12號、美國紅、紅元、千金紅、紅喜等辣味板椒,5354、新疆鐵皮椒、巨豐8號等色素板椒,泰椒高辣919、泰焰828、金諾艷紅等朝天椒,羊角椒、湘涮辣3號辣椒素辣椒等特色辣椒品種30多個,在生產實踐中篩選出了適宜當地種植的品質好、產量高、種植效益好的線三、紅線2號、5354、墨西哥椒、新疆鐵皮椒、泰椒高辣919等特色辣椒當家品種,搭配種植巨豐8號、航椒4號、航椒7號、天線系列線椒、合興903和紅元等替補品種,制干辣椒生產得到了長足發展。
1.2 制醬辣椒生產情況
高臺縣錦鑫生態農業發展專業合作社與香港李錦記公司合作,在縣域內發展種植供港制醬辣椒多年,種植效益較高,面積逐年增加,主要分布在縣內宣化、駱駝城、羅城等鎮。主要種植板椒、望都椒和墨西哥辣椒,種植面積1800畝,其中板椒種植面積500畝、望都椒種植面積900畝、墨西哥辣椒種植面積400畝。平均畝產鮮椒2277.8公斤,最高畝產3538.5公斤,平均收購價格1.38元/公斤,平均畝收入3143.37元,最高畝收入4246.2元。
1.3 脫水出口辣椒生產現狀
高臺縣金康脫水蔬菜有限公司發展種植的脫水辣椒多為墨西哥辣椒,主要分布在高臺縣駱駝城、黑泉、南華等鎮。2020年共種植脫水辣椒600畝,平均畝產鮮椒2500公斤,最高畝產3100公斤,平均收購價格1100元/噸,平均畝收入2500元,最高畝收入3100元。
2.1 氣候異常,自然災害頻發,影響了辣椒正常生長
5月份辣椒定植(或出苗)后,氣溫較低,降雨偏多、再加之連續的強霜凍天氣,地溫較低,影響了辣椒的花芽分化,營養生長遲滯,生育期延后。7、8月份出現連續高溫干旱天氣,降雨偏少,空氣濕度過低,花粉發育不良,落花落果嚴重,病蟲害發生較多。9月份降雨偏多,土壤含水量大,氣溫下降快,辣椒貪青晚熟。10月1日早霜來得早,強度大,晚熟辣椒果實受凍軟腐,導致辣椒產量受損。
2.2 銷售市場不穩定,收購價格低,種植效益無保障
一是缺少辣椒精深加工企業,辣椒產品不能就地消化,缺少應對市場風險能力。二是今年突發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了辣椒產品的出口及餐飲行業對辣椒的需求,辣椒產品銷路受阻,收購價格降低。三是缺乏有較強帶動作用的辣椒收儲企業、專業合作社,生產的辣椒產品收購渠道不穩定,收購價格波動大,種植辣椒的效益無保障。
2.3 種植戶科技素質不高,標準化生產程度低
一是部分種植戶科技意識不強,對優良品種在辣椒生產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在辣椒優良品種的投入較少,一般采取雜交種收獲后多代留種種植,品種退化嚴重。部分企業和專業合作社在引進新品種后,不經過試驗示范就盲目地在生產中大面積推廣種植,品種的適應性、抗病性差、豐產性不高,致使辣椒大面積減產減收。二是部分種植戶選地選茬不合適,部分地塊土壤貧瘠、有機質含量低,不適宜種植辣椒。部分地塊多年連茬重茬種植,病蟲害發生嚴重,造成減產減收甚至絕收。三是有機肥投入少、氮肥過量、中微量元素肥不足,栽培密度過大,田間管理不及時,病蟲害發生多,落花落果嚴重,產品質量不高。四是生產過程中濫用農藥和生長調節劑,擅自加大農藥和生長調節劑用量,藥害常有發生;催熟劑使用過早,使用劑量過大,導致辣椒過早落葉枯死,果實中的有機物積累不足,肉少皮薄,制約了辣椒產量和品質的提高。
2.4 機械化程度低,用工價格高,種植成本大,影響了特色辣椒的比較效益
辣椒生產中定植、除草、防治病蟲害、采摘等環節的用工量較大,生產中投入的勞動力較多。因此種植成本大,部分經營主體資金短缺,管理跟不上,雜草叢生、蟲害嚴重,辣椒生長受到抑制,加之采摘不及時,早霜受害重,直接導致辣椒產量、品質下降,比較效益降低。
3.1 加強農業科技培訓,提高特色辣椒標準化種植水平
加強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技術培訓,使他們充分掌握特色辣椒的標準化生產栽培管理技術,生產出受市場青睞的優質特色辣椒及其加工產品。
3.2 開展試驗示范,推廣良種良法,提高特色辣椒種植的科學化水平
加強種子(種苗)的市場監管。積極開發、引進辣椒生產相關機械和技術,大力推廣特色辣椒的工廠化育苗、機械化定植、水肥一體化管理、病蟲害綠色防控、機械化采摘等農業實用技術,提高辣椒生產管理水平,降低辣椒生產的用工成本和生產風險,實現特色辣椒種植提質增效,增加特色辣椒種植比較效益。
作者簡介:許興斌(1974-),男,高級農藝師。主要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