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達昌
摘要:細鱗鮭屬于鮭科,主要生活在海拔2000米以上、水質清澈、水底有大型砂石的河段中。由于近年來全球氣候發生巨變,人類活動使得環境破壞嚴重,加之過度捕撈等問題,細鱗鮭的生活區域遭受一系列重創,細鱗鮭種群數量也開始不斷減少。本研究的出發點就是基于當前細鱗鮭生活的困境,由小及大,對當前瀕危水生野生動物資源的增殖保護辦法進行討論。
關鍵詞:瀕危水生;野生動物;增殖保護;細鱗鮭
1.1 自身生長因素影響
目前我國瀕危水生野生動物種類比例占全部淡水魚類約10%。不同魚類瀕危的因素各有不同。細鱗鮭由于生長速度很慢,性成熟期較晚,懷卵量較少,擴散能力不足,再加上非法捕撈程度的加劇,導致其在短時間內出現了大面積減少的現象。而細鱗鮭群體發育的不穩定和瀕危,也導致了其他伴生動物出現了大動蕩。
1.2 生存環境的惡化
細鱗鮭對生存環境的要求很高,因此大面積的農業種植和礦產開采是導致細鱗鮭群體瀕危的重要原因。早年間種植型農業的大面積發展,使得細鱗鮭生存區域內大片的林地和草地被開墾,隨著畜牧業的不斷發展,草場承載能力隨著畜牧數量在不斷擴大,越來越繁重的畜牧負擔影響著草場質量和蓄水能力,水質也受到影響。采礦業的排污排水作業對細鱗鮭棲息地的水質和周邊環境造成了很大的威脅。加之細鱗鮭本身擴散能力不強,所以攔河筑壩也進一步影響到了細鱗鮭的洄游通道,進而影響到了細鱗鮭的群體發育。
1.3 外來物種的入侵
細鱗鮭所生存的冷水河道內,不乏一些生存型較強的冷水性魚,由于這些魚類生長繁殖能力強,長此以往會逐漸侵占細鱗鮭原有的生存環境,加之細鱗鮭生存競爭力弱,因此對細鱗鮭的生存造成一定的威脅。
1.4 氣候變化與自然災害的影響
目前我國大多數生態系統破壞以及瀕危動物生長繁殖能力的影響均來自于氣候變化和自然災害的影響。全球氣候變暖是其中的“主謀”,氣候變暖對森林系統的繁殖和其他生態系統的循環造成了嚴重的威脅,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受到很大的影響。大部分野生動物都開始根據自身的發展特性主動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影響。氣候變化對魚類的棲息地影響很大,依靠固定的棲息地生存的野生魚類,尤其是冷水性魚類,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棲息地逐漸縮小,逐漸面臨生存困難。渭河流域的氣溫連年升高,且降水量少,氣候開始逐漸朝著暖干化方向發展,這都給細鱗鮭的生長發育提出了巨大的挑戰。細鱗鮭對于環境的變化十分敏感,隨著生存面積的減少,不同河流支流間的細鱗鮭已經逐漸失去了群體自然交流的能力,不利于后續細鱗鮭種群的發育。
我國在保護細鱗鮭生存環境方面做了很多工作,先后建立了多個自然保護區,這對細鱗鮭的生存和繁殖有一定的好處。但這些保護區并不是完全封閉的區域,其中不乏有采礦、采藥等人類活動的跡象,因此保護地的保護力度亟待加強。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未來這些地區的部分旅游資源也會被不斷的開發,這給保護區的管理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和難題。因此只有不斷對細鱗鮭的保護工作進行宣傳教育,進一步提升人們對于細鱗鮭保護的認識,對于保護區內違法亂紀和捕撈野生動物等行為給予嚴懲,才能夠提升保護區內的綜合管理水平,加強對生態環境的保護。
對瀕危野生動物的保護,就是對自然資源的保護,更是對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的保護。本研究中,我們詳細介紹了細鱗鮭的相關保護理論,分析了細鱗鮭棲息地的被破壞原因以及物種瀕危原因,并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只有這樣,才能做好棲息地的保護工作,才能更好地進行瀕危水生野生動物保護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