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妍
早在2018年,質量興農戰略就在中央一號文件《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中被提出,要全面開展產業興村強縣的計劃,以實現規范化生產為目標,表示我國對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規范化的決心。作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一個重要構成,農民專業合作社可以將分散的小農戶組織起來,圍繞既定的要求和標準來提供對應的產品與服務,構建農業規范化平臺。本文就當前農業專業合作社規范化建設有效途徑作出簡要分析。
一直以來,我國農村都實行著家庭承包制這一基本制度,這一基本制度也是農民專業合作社建立的基礎。所以,探索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化發展途徑有必要將家庭承包經營制度這一基本原則堅守下去。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背景下,農民專業合作社就是農業領域中的一個時代發展產物,農民是其完成組建的基礎,本就基于農民意愿的尊崇而建立起來的農民專業合作社更應該堅持民主化管理模式,以民主決策和監督來實現規范化管理。另外,為了確保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狀態與速度,有必要立足于當地實際情況大力發展特色農產品,逐步形成并強化合作社的市場核心競爭力。
當前在國內范圍,幾乎還是以傳統農資供給方和需求方為農業生產資料服務主體。所以,農民專業合作社在規范化建設的過程中需要對自身業務進行大力拓展,以農業生產資料為切入口逐步往產業鏈上游延伸,這對廣大農民而言就能大幅降低獲取農業生產資料的成本,實現比預期更低甚至是發展史上最低的購買價格。例如,筆者在當地新興農機專業合作社走訪時發現,農戶以個體采購種子、病蟲害防治等農業產品時,價格普遍是按照市場價格購入,而以合作社的形式進行采購可以以團購價格取得生產資料,價格普遍低于市場價。與此同時,農資流通領域也需要合作社進一步拓展,快速構建完整的農資配送供應網絡體系,一方面能讓合作社控制農業生產資料的能力得到強化,另一方面能快速優化農產品生產成本。
其一,在始終堅守“政府扶持”和“農民自愿”的原則上修建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路基。其二,致力于拓寬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覆蓋范圍,從而有效的集中分散型的生產農戶,大幅提升廣大農民進入市場的組織化程度,在創設形成現代農業產業鏈基本條件之一的同時強化農產品市場競爭力,最重要的是掌握農產品銷售定價“話語權”。其三,從質量和數量兩方面入手,通過擴大發展規模和健全自身組織功能來促進基層合作社服務能力提升。
圍繞《專業合作社會計制度》來規范合作社會計機構,實現全程化的會計檔案與資料管理。具體包括會計崗位設置的規范,同時持有農民合作社會計制度培訓結業證和會計證的人員才能準入會計崗位;會計賬戶建立的規范,通過嚴格的會計核算與項目資金管理貫徹執行專款專用策略;盈余分配制度的規范,在建立財務公開制度的前提下進行定期財務公開,定期開展財務審計,并上報審計結果;合作社單據使用要規范,會計憑證的制定要確保規格統一;會計電算化應用的規范,做到統一使用財務軟件。
當地政府部門的引導和干預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有很好的促進作用,尤其是針對經營運行規范性的監督可提升合作社經營能力。政府部門要在健全部門體系的基礎上優化自身工作效率,加強對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考察力度,務必要嚴厲打擊不規范合作社。第一,以金融為主加大財政支持,在扶持資金受限的情況下可提供一些有力的扶持政策。第二,快速貫徹落實相關的惠農政策,在安排年度扶持新型經營主體工作中,一定要科學指導合作社扶持壯大和新建項目的發展。第三,在保險業務領域給予廣大農民提供優質辦理服務,合作社在工商部門登記后及時在鎮辦或農業農村部門名錄庫進行備案,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進行培訓,通過職業農民提升、掌握電子商務平臺的使用方法等實現農產品與廣大市場有效對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