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雪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經濟不斷發展。為了進一步提高農產品電子商務工作發展水平,要重視提高生產經營管理能力,深入構建更加完善的農產品電子商務銷售體系,從而為農產品推廣以及銷售工作開展提供有效保證。
隨著“鄉村振興”概念的提出和生產的社會化,社會分工正朝著專業化的方向邁進,這為農村電商的精細化水平的提升提供了途徑。為進一步促進農產品電商的發展,應當使農業合作社負責原料基地的建設與產品的供應,而使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負責生產環節,電商平臺企業則主要負責農產品的銷售環節。此三者之間依靠互聯網信息系統進行聯絡,從而構建兼容并蓄、互聯互通的農產品生產供應鏈,從而促進農業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進一步為鄉村振興增添動力。為此,應當對企業與農民的經營模式進行適度拓寬,并且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對農業生產經營進行精細化管理,使相關企業的規模有所拓展。
大數據技術能夠為電子商務提供發展所必需的輔助條件。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為真實反映電子商務的發展現狀,應當聯合外貿部門、統計部門和跨境電商對農村電商企業進行全口徑統計,并且建立數據監測統計體系。在互聯網電商平臺迅速發展的背景下,政府可以購買相關服務,并借助京東、亞馬遜等電商平臺實現數據資源的交流共享,從而在宣傳平臺的基礎上,促進各方數據資料的交流互通,并定期發布月、季、年度數據匯總,以促進農村電商企業生產經營模式的轉型和政府產業結構的調整。
為進一步完善農村電子商務的基礎設施,政府應加大對農產品電商企業的扶持力度,并且著手建立互聯網平臺與鄉村道路等便民利民設施,為農產品電子商務企業打通“最后一公里”。此外,政府應當加強對物流配送系統的建設,促進青壯年農民回鄉參與電商創業,并為其提供合適的創業機會。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政府應建立多功能、寬領域的公共信息服務平臺,將農產品的生產管理、品牌推廣、生產溯源、土地周轉與市場分析等功能合并一處。建立電商創業孵化中心,并且對現有資源進行整合,采取必要的優惠政策,通過減低稅收、免除租金、培養人才等方面的優惠促進電商企業與個體創業者入駐產業園,并且通過評優活動尋找農村優秀電商企業并給予適度的獎勵,從中聘請創業和經營專業人士來到產業園,為其中的電商企業和個體創業者提供面對面的咨詢交流服務。此外,可以以行政村為單位,借助互聯網建立網店,并在行政村內建立與之對應的實體體驗店,讓農民切身感受到電商平臺提供的便捷,從而促使其轉變傳統的農產品銷售思維,敢于嘗試電商途徑。
在鄉村振興的背景下,為進一步提升農產品的質量,杜絕制假造假、粗制濫造的不法行為,應從維護消費者的切身利益出發,對農產品進行標準化生產改革,以樹立綠色食品的品牌形象。對于產品領域,各個鄉村應當以自身特點為基礎,選擇具有代表性的特色農產品進行重點發展,或者升級改造大田作物,例如,可拓展品質上乘的農產品的種植范圍,并由此促進大田作物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
隨著鄉村振興的推進,差異化競爭策略逐漸進入大眾視野。為實施這一策略,應當建設與本村特色相關的農產品品牌,由此帶動相應的電商品牌。平臺運營方面,電商企業應打造高品質的農作物品牌形象,通過開展專題活動、應季農產品促銷活動等方式,實現差異化運營和多模式疊加的運營方式,以滿足不同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從而進一步拓寬農產品的銷售服務對象,并提升農產品電商企業的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優勢。
總之,農產品電子商務的進一步發展,為農民帶來了更多收益,也進一步推進了地區農業經濟的發展,利于全面實現鄉村振興。基于此,在發展電子商務過程中,要結合具體農產品類型,科學制定完善的發展方案,從而不斷提高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