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玉智
摘要:本文根據臨夏市氣候和自然環境,以及田園道地韭菜生長特性,從種植前準備、品種選擇、生產技術、管理技術等4個方面展開介紹,以期為臨夏田園道地韭菜的種植技術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田園;道地;韭菜;生產;技術
韭菜,屬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基生,條形、扁平,種子可如藥,具有補腎、健胃、提神、止汗固澀、壯陽等藥用功效,是一種大眾喜食,而又可在全國各地到處栽培的藥用蔬菜。韭菜適應性強,抗寒耐熱,在適當的溫度、光照、水分及營養條件下易于生長、繁殖。臨夏市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古老的黃河支流大夏河自西向東穿過,為田園道地韭菜種植創造了有利的環境。
臨夏田園道地韭菜種植的使用工具為有齒鐵耙、無齒鐵耙、木制榔頭、韭鏟、韭刀等傳統農具。鐵耙多用于管理期,而韭鏟、韭刀等傳統農具多用于生產期、收獲期,使用非常頻繁。
臨夏農民在田園道地韭菜的種植過程中,一般根據韭菜葉片的寬窄將韭菜分為寬葉韭菜和窄葉韭菜。寬葉韭菜比窄葉韭菜短,而窄葉韭菜菜葉長、葉色深、味又比寬葉韭菜濃。根據韭菜的根部顏色將韭菜分為小白根韭菜和黑辣韭菜。小白根韭菜根白,葉寬葉短,而黑辣韭菜根為淡紅、葉細且長,韭菜味比小白根韭菜醇香、濃厚,韭香味勝于小白根韭菜。韭菜葉、薹均可采收,根據采收的實際情況,偏重于采收韭菜葉或韭薹,偏重不同,管理也有所不同。
2.1 春季生產模式
通常在每年的3月份開始播種,此時應先耙好畦塊壟,再向韭畦施農家肥,均勻撒開,用有齒鐵耙耙畦面,順畦塊地勢耙,耙平即可。
待第一茬韭菜長至20~25厘米時采收,用韭刀割韭菜進行采收時,以韭刀剛沒入土中為好,不可太淺,也不可太深割到韭菜根。割了韭菜的韭畦須及時施農家肥,將肥料均勻撒在畦面上,待韭菜發出畦面1~2厘米時,用韭鏟翻韭畦,翻時要垂直于畦面,深翻,不能傷韭根,要剔去韭菜根部老根,農民俗稱“翻韭茬”。韭鏟翻過的韭畦曬7~10天后灌水,灌水后韭菜生長迅速,至15天左右,可在韭壟稍施熟化的油渣、或是氮肥尿素。至18天左右再灌水1次,生長至25天左右韭葉茬口已完全封閉,便可收割上市。
韭菜春季生產一般割三茬,每茬均要施肥、翻韭茬、灌水。三茬后控水,進入自然生長,有韭薹發出,便可采摘韭薹。
2.2 秋季生產模式
通常在夏季先采收韭薹,進入秋季后著重于生產韭菜。韭菜在春季第一茬收獲后便不再收割,讓其自然生長,只是勤鋤雜草,畦面見干便澆水,不干不澆,生長至5月份,待韭薹發出后,先采收韭薹,秋季所采韭薹比用春季生產模式采收的韭薹更粗更壯。
采摘韭薹結束后,讓韭菜自然生長,至每年7月下旬,一次性割去老韭葉,鋤去雜草,施農家肥,翻韭茬,灌水,生產管理與春季生產模式相同,采收2~3茬韭菜后施肥,灌水越冬。
春季管理:韭菜春季管理偏重于肥、水管理,一般需要施足底肥。每一茬要翻韭茬、澆水、施肥,通常可割3茬,每茬生長期以25~30天為宜,同時要勤鋤草。
夏季管理:韭菜夏季進入韭苔采收期,采收要順著韭田畦壟,經多次灌水和翻韭茬后,原前韭畦里的小壟已成空行,采摘韭苔時要站在空行里,順行采收,不可踐踏韭菜。還要勤鋤草,控水,不干不澆,見干就澆,澆水時稍施氮肥尿素,可促進韭苔生長。
秋季管理:春韭生長到秋季后進行一次鋤草和一次灌水,對生長枯黃的韭葉和雜草應及時去除,防止因過度生長而倒伏、腐爛。
冬季管理:進入冬季后,隨著氣溫下降,韭菜生長減緩,入冬前韭菜生長旺盛,可采收一次韭菜,俗稱“芽韭”。入冬后,施足底肥農家肥,灌足冬水,將干枯的韭葉、雜草全部清理干凈即可。
綜上所述,韭菜一年播種,多年采收,管理粗放簡單,重點在于掌握每茬韭菜的采收時間和管理形式,依市場和個人需求靈活運用生產模式,在春季、夏季、秋季和入冬前均有鮮嫩的韭菜上市銷售。臨夏田園道地韭菜傳統種植技術不用或少用現代農業設施,廣施農家肥,緊抓韭菜生長特性和當地氣候環境,在實踐中摸索出不同生產模式,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