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孟孟,曾凡桂
(1.武漢理工大學,武漢 430070;2.湖南工程學院,湘潭 411104)
老齡化趨勢使未來老年人教育資源日趨緊張。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如何利用短視頻的方式展開線上教育將是解決這一問題的重要突破口。后疫情時代,人們開始更加重視線上教育,合理利用各種技術及教育資源,根據不同的用戶群體進行市場細分,進而開發出適應不同群體的線上學習平臺?!岸桃曨l”給人們生活帶來諸多快樂的同時,也在潛移默化中使人們普遍接受了短視頻這一現象。因此將“老年人教育”與“短視頻”相關聯,探討老年人對“短視頻學習”這一新鮮事物的接受度,并以此為前提對老年人短視頻學習APP 設計進行研究。
近年來,短視頻發展快速,市面上出現了形形色色的短視頻APP。在學術領域,專家學者也開始對短視頻APP 設計進行初步探討。雷鎧旭(2018 年)[1]和田星瀚等(2020 年)[2]以抖音為例,對短視頻APP交互設計進行研究;殷俊等(2020 年)[3]基于用戶體驗分析并對比“抖音”和“快手”短視頻APP 的優缺點,提出在短視頻APP 設計中要充分考慮用戶在感官、交互和心理三方面的體驗。此外,黎育松等(2019 年)將“短視頻”與“教學”相關聯,分析抖音APP 中教學短視頻的優點,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優化微課設計的7 點啟示[4]。
綜上所述,目前專家學者對短視頻APP 的研究集中于對市面上已有APP 設計的初步探討,如,對抖音、快手短視頻APP 界面設計和交互設計的分析,部分學者開始結合短視頻的優點,將短視頻與教學相結合進行探討,但缺失設計實踐的相關研究,更難見到面向老年人的短視頻學習APP 設計的相關研究成果。因此,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了解老年人對短視頻學習接受度的基礎上,設計一款老年人易于使用的短視頻學習APP。
老年人為了適應并融入當下生活開始使用APP。然而現有市場上的APP 大部分并非為老年人量身定制,只有小部分的APP 為提升老年人的使用體驗,開發了老年人模式?,F階段國內外學者主要從以下兩個部分進行老年人APP 設計研究。第一部分是通過調查老年人的接受度,獲取老年人的真實需求,為設計提供依據。Alsswey A 等(2018 年)[5]根據阿拉伯人不同的文化與個人差異,調查了老年人對移動健康APP 的接受度;Hashim N A 等(2019 年)[6]研究了APP 移動界面設計的可用性和用戶接受度。第二部分是對老年人APP 設計實踐的相關研究。李永鋒(2016年)[7]和汪穎等(2019 年)[8]分別對老年人手機應用的圖標尺寸、辨識度進行研究;許波琴等(2020)[9]對老年人APP 色彩進行研究;Lin L(2018 年)[10]、陳則言等(2019 年)[11]對老年人APP 交互設計進行研究;白學軍等(2020 年)[12]從結構框架層、交互層、表現層提出了老年產品界面的適老化設計原則;張郅政等(2020 年)[13]針對老年用戶特征對移動產品界面的優先級進行研究。
以上研究成果反映了老年群體認知與生理機能的特殊性,在設計面向老年人APP 時需要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方面:交互設計要減少操作難度、簡化操作流程和信息輸入;視覺設計方面要根據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對字體、圖標、色彩組合和界面排版等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
此階段的研究主要運用問卷調查法。首先對接受度模型進行理論探討,借鑒Fred D Davis 的技術接受模型,分析影響老年人對短視頻學習APP 的可接受度因素并獲得問卷的構面。然后,通過問卷調查與數據分析,探討老年人對短視頻學習的接受度及各影響因素與接受度的關聯性,以此作為老年人短視頻學習APP 設計實踐的前提。
Fred D Davis 提出的技術接受模型(TAM)已經成為應用最廣泛的模型,這一模型被眾多研究者用來探索影響用戶使用新技術的接受度[14]。TAM 的原始模型有4 個構面:感知有用性(PU)、感知易用性(PEOU)、態度(ATT)和行為意圖(INT)。這些變量之間的關系會受到受測者的性別、年齡、技術熟悉程度的影響[15]。也有一些研究者對TAM 模型做了進一 步 擴 展 與 完 善, 如 TAM2[16]、UTAUT[17]和UTAUT2[18],但其基本原理并沒有改變。技術推動學習形式的發展,把先進的技術運用到老年人教育中,可以幫助老年人便捷地獲取知識。因此,驗證老年人是否接受“短視頻學習”這一新技術,改變他們根深蒂固的學習方式是設計實踐的前提條件。
此研究繼續借鑒Fred D Davis 的技術接受模型,根據老年人對短視頻學習接受度的影響因素,提出了5 點假設。假設1:老年人對短視頻學習的接受度與其智能手機使用熟悉度(b)有顯著相關性;假設2:老年人對短視頻學習的接受度與現有APP 的易用性(c)有顯著相關性;假設3:老年人對短視頻學習的接受度與其線上學習內容(e)有顯著相關性;假設4:老年人對短視頻學習的接受度與其學習時間成本(f)有顯著相關性;假設5:老年人對短視頻學習的接受度(g)較高。
文中借鑒了Heerink 等人設計的問卷,利用李克特7 點量表進行評分。通過用戶訪談與文獻探討獲取了問卷的構面與題項,并根據專家建議進行了3 次修改,確定了包含8 個構面和43 個問題的調查問卷。問卷主要采用線上和線下發放的形式,發放和收集時間為2020 年1 月7 日至2020 年4 月12 日。
2.4.1 問卷收集與問卷信度測試
共收集到有效問卷124 份(N),通過IBM SPSS Statistics 26 版本進行分析,首先分析了問卷的信度:奈爾·克朗巴赫(Naire Cronbach)的alpha。分析結果見表1,問卷整體信度得分為0.913,各構面均超過0.7,表明問卷具有較高的信度。

表1 研究構面的Crombach α 系數(N=124)Tab.1 Cronbach’s Alpha of the Research Constructs (N = 124)
2.4.2 老年人對短視頻學習的接受度與各影響因素的相關性
運用皮爾森相關系數分析老年人對短視頻學習的接受度與各影響因素的相關性,見表2。研究結果顯示,老年人對短視頻學習的接受度與6 個主要影響因素(a、b、c、d、e、f)都具有顯著的正相關性,表明文中提出的假設1、2、3、4 成立。

表2 對短視頻學習的接受度與各影響因素的相關性(N=124)Tab.2 Correlation between acceptability of short video learning and various influencing factors (N = 124)
2.4.3 老年人對短視頻學習的接受度
分析老年人對短視頻學習的接受度,通過計算平均數以獲得態度和感知有用性的程度。研究結果顯示:老年人對短視頻學習接受度(g)的平均數為4.22,中位數為4.00,P值均小于0.05,說明這些構面具有統計學意義,見表3。研究結果表明:老年人對短視頻學習的接受度持中立態度,假設5 不成立。

表3 對短視頻學習的態度(N=124)Tab.4 Attitudes towards short video learning (N = 124)
老年人對短視頻學習保持中立態度,因此需要分析影響老年人對短視頻學習保持中立態度的因素,并提出提高老年人對短視頻學習接受度的設計策略。
第一,調查結果顯示,“線上學習的內容”對老年人使用短視頻學習接受度呈顯著的正相關(Pearson相關系數為0.592**),說明老年人更重視短視頻學習的內容。因此,在短視頻學習APP 的內容模塊設計實踐中要考慮老年人學習內容的豐富性、實用性、高品質性。“學習時間成本”對老年人使用短視頻學習的接受度也呈顯著的正相關(Pearson 相關系數為0.519**),說明老年人很重視短視頻學習的時間長度。在具體問卷中,被調查者更希望花費“2~5 min”學習一個知識點。因此,在設計實踐中,短視頻學習內容的時間需要控制在“2~5 min”。
第二,調查結果顯示,“現有APP 的易用性”是影響老年人對短視頻學習接受度的重要因素(Pearson相關系數為0.379**),問卷顯示,老年人在使用現有手機APP 時會遇到很多不便,如“操作步驟過多”“信息傳遞復雜”等。說明現有APP 設計對老年人來說易用性差,因此,在“秉燭”APP 的功能設計、視覺設計和交互設計方面,應以提高易用性為目的,盡量減少老年人使用APP 時的錯誤率,重點關注“秉燭”APP 設計的容錯性,以此提高老年人對短視頻學習APP 的可接受度。
第三,調查結果顯示,“智能手機使用熟悉度”是影響老年人對短視頻學習接受度的重要因素(Pearson 相關系數為0.360**),問卷顯示,大部分老年人對智能手機使用不熟悉,從而降低了對短視頻學習的接受度。因此,在設計實踐中需要重視“使用教程”的設計,教會老年人快速使用“秉燭”APP,提高老年人的使用意向。
通過分析前期調查問卷的結果,以提升老年人可接受度為目標,設計一款面向老年人的短視頻學習APP。從以下3 個方面介紹“秉燭”APP 的設計思路:高效的功能模塊設計;合理規范的界面設計;重視可用性測試,以此提高“秉燭”APP 的易用性,提高老年人的可接受度。
“秉燭”APP 的功能模塊包含了核心功能模塊、外延功能模塊和輔助功能模塊,見圖1。

圖1 “秉燭”APP 的模塊設計Fig.1 The module design of “Bingzhu” APP
老年人首次啟動“秉燭”APP 時會展示“使用教程”,其目的是解決老年人對智能手機使用不熟悉的問題,以此教會老年人使用“秉燭”APP,提升老年人的使用意向。由于老年人記憶力減退,所以需要提醒老年人“使用教程”在“我”模塊中進行長久展示。此外,老年人學習“使用教程”后,還需要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標簽,輔助后臺完成“推薦”模塊的精準推送。
核心功能模塊由“推薦”“分類”和“語音助手”組成。“推薦”模塊的設計具有智能化、精準化的推薦功能。通過大數據與人工智能技術,記憶老年人經常瀏覽的學習內容,為老年人精準推薦優質的學習內容,使他們打開APP 后就能快速獲取自己感興趣的學習內容,見圖2?!胺诸悺蹦K的設計滿足了老年人對短視頻學習內容豐富性和高品質的需求,覆蓋了老年人對短視頻學習的所有需求。根據老年人最渴望獲得的知識,將短視頻的學習內容分為與興趣愛好相關的知識、健康養生和疾病預防知識等,見圖3。以上短視頻的時間均控制在老年人最容易接受的 2~5 min 之內?!罢Z音助手”功能模塊是為了提高“秉燭”APP 的易用性,前期調研及深度訪談結果顯示,大部分老年人在使用現有APP 時不會輸入文字,并且不會操作設置里的輔助功能。因此,“秉燭”APP 增加語音助手,將語音助手貫穿到每個頁面中。在“推薦”和“分類”模塊中,老年人可以運用語音助手搜索學習內容;在“圈子”模塊中,老年人可以運用語音助手找到通訊錄里的好友、興趣群,查看好友的朋友圈等;在“我”模塊中,老年人可以運用語音助手編輯個人資料、設置字號大小等,該設計能夠快捷高效地滿足老年人的操作需求。

圖2 “推薦”模塊的高保真圖設計Fig.2 High fidelity design of “recommendation” module

圖3 “分類”模塊的高保真圖設計Fig.3 High fidelity design of “classification” module
外延功能模塊:“圈子”模塊的設計主要為了滿足老年人的情感需求,具有社交功能。此模塊沿用了微信聊天和朋友圈的展現形式,見圖4。由于老年人的適應能力相對較弱,適當的沿用成熟的展現形式有利于降低老年人的使用成本,他們不需要二次學習便能快速地使用。此模塊為老年人提供一個社交場所,他們可以在此模塊中與好友聊天、建立學習興趣交流小組,還能看見其他老年人所發布的狀態,滿足老年人的情感需求。

圖4 “圈子”模塊的高保真圖設計Fig.4 High fidelity design of “circle” module
輔助功能模塊:“我”模塊設計主要滿足老年人對輔助功能的需求,主要包括使用教程、收藏、關注、錢包、設置、賬號編輯,見圖5。與普通APP 相比,“秉燭”APP 的“我”模塊中強調“使用教程”的長久展示,提高老年人對APP 的熟悉度。

圖5 “我”模塊的高保真圖設計Fig.5 High fidelity design of “me” module
3.2.1 科學合理的視覺界面設計
通過前期對老年人APP 設計的文獻探討可知,大多數學者根據老年人的生理特征,運用各種實驗方法,提出適合老年人的界面設計。在此基礎上,從四個方面提出“秉燭”APP 的視覺界面設計。第一,在色彩搭配設計方面,“秉燭”APP 界面采用了深藍色、淺灰色和白色作為主要配色,將橙色和綠色作為輔色,使整體設計不會沉悶單調,給老年人帶來更好的視覺體驗。第二,在字體設計方面,“秉燭”APP 選擇識別度高且簡潔的字體,老年人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調整字號大小,同時在大面積淺色背景中運用黑色字體,深藍色導航欄中運用白色字體,選中字體運用橙色,從而形成鮮明的對比,提高老年人的易讀性。第三,“秉燭”APP 的圖標設計,力求簡單明了,使老年人能迅速讀懂圖標的含義。第四,在板式設計方面,“秉燭”APP 主要選擇網格式排版,增強易讀性,使老年人能快速獲取信息。此外,注重頁面中各模塊元素的大小、分布及行距設計,使觸摸目標的間距足夠大,減少操作失誤。
3.2.2 簡單易用的交互設計
“秉燭”APP 的交互設計簡單易用,減少了老年人的操作步驟,使其快速準確達到操作目的?!氨鼱T”APP 的創新之處是以語音交互為主導,增加了語音助手,將語音助手貫穿到每個頁面中,見圖6。在“推薦”和“分類”模塊中老年人點擊語音助手圖標,說出自己想看的內容,就能搜索到所需的短視頻;在“圈子”模塊中老年人點擊語音助手圖標,說出自己想要聯系的好友,就能彈出此好友的對話框;在“我”模塊中,老年人點擊語音助手,說出自己的需求,如“更換頭像”就能跳轉到“賬號編輯”中的“頭像設置”頁面。

圖6 語音助手貫穿到每個模塊中Fig.6 Voice assistant runs through each module
可用性測試是設計實踐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目的是檢測“秉燭”APP 的可用性,主要將其分為專家可用性測試和用戶測試。
3.3.1 專家可用性測試
邀請8 位專家通過德爾菲法對“秉燭”APP 進行可用性測試。專家測試采用問卷調查法,運用李克特七點量表對“秉燭”APP 的“易用性”“效率性”“親和性”“趣味性”進行評分,“其他建議”采用半開放式問卷。通過Email 的方式發給8 位專家,共進行4輪測試。結果顯示,8 位專家對“秉燭”APP 的可用性測試最終評分見表4,平均分為6 分,表明“秉燭”APP 的整體可用性為“優秀”。

表4 “秉燭”APP 可用性測試專家評分Tab.5 “Bingzhu” APP usability test expert score
3.3.2 用戶可用性測試
邀請6 位老年人對“秉燭”APP 的測試版進行深度體驗。受測者分3 次進行試用,每次試用45 min,測試的主要內容包括:搜尋學習內容、展開學習、體驗社交功能等。最后通過觀察與深度訪談獲取測試結果與建議。測試結果顯示6 位老年人認為整體體驗優秀,學習內容豐富、品質高,能夠滿足他們的需求。短視頻的時長合適,操作方式簡單,界面布局清晰合理,語音助手方便快捷。
收集到的問題及建議。問題1,有2 位老年人認為他們學習過的視頻在忘記收藏的情況下,再次學習時難以尋找;問題2,有1 位老年人的普通話不是非常標準,語音識別存在一定的誤差。問題1 解決方案:通過對用戶的訪談可知“我”模塊中的“關注”功能不是必需的,因此將“關注”換為“學習足跡”使老年人更容易查找學習過的短視頻內容,修改后的“我”模塊見圖7。問題2 解決方案:語音搜索增加模糊搜索,加強語音助手的智能化與兼容性。

圖7 修改后的“我”模塊Fig.7 Modified "me" module design
文中提出了針對老年人的短視頻學習APP 設計,主要分為兩個部分。第一,調查老年人對短視頻學習新方式的接受度,分析影響老年人對短視頻學習接受度的主要因素,根據分析結果提出提高老年人對短視頻學習接受度的設計策略;第二,將設計策略運用到“秉燭”APP 的設計實踐中,從高效的功能模塊設計、合理規范的界面設計、重視可用性測試3 個方面分析設計實踐成果。文中以獲取準確的數據作為設計實踐的依據,著重研究如何設計出老年人易用的短視頻學習APP,以此提高老年人對短視頻學習的接受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