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祖根,方雙展,周雙全,張勁松,廖祥興,黃錫文
(湖北省黃岡市羅田縣畜軟獸醫服務中心 438600)
牛百葉干病又叫瓣胃阻塞病,寒冷的冬季為多發季節。主要是飼養者飼養管理不到位所造成的,比如使役不當,缺乏適當的運動,飼料單一,長期飼喂干粗質硬飼料,飼料中混有大量的泥沙,加之飲水嚴重不足所致。該病一般指瓣胃內容物干涸、不能進一步向后推送、從而引起瓣胃擴張與疼痛,由于滯留在瓣胃內堅硬的內容物對胃壁的較長時間的壓迫,致使胃壁出現麻痹,繼而造成瓣葉壞死,導致嚴重的消化不良等一系列臨床癥狀與病理變化。
患牛有類似于前胃弛緩的癥狀表現,患牛精神沉郁,食欲不佳,噯氣、反芻的次數均有所減少,瘤胃蠕動機能也隨之減弱,用手就能觸摸到牛胃部內容物呈黏硬感,表現出瘤胃積食的患牛也占一定的比例,瘤胃脹氣、空口咀嚼或磨牙等癥狀比較常見。
病牛喜臥懶站立,基本不食,停止反芻,經常磨牙、空口咀嚼,發熱,呼吸急促,脈搏增強,后期鼻鏡越來越干,表現為無汗、干燥、龜裂,患牛糞便會變得越來越小、越來越干,呈算盤珠樣。隨著病情的發展與惡化,患牛精神極度沉郁,體溫升高1℃左右,心跳異常加快,呼吸特別急促似拉風箱樣。患病時間較長的牛出現特別嚴重的脫水現象,血液特別濃稠,排少量濃茶色尿液,且皮溫不勻,常見結膜發紺,最后易發生自體酸中毒。如果發生瓣胃小葉壞死則極易發生敗血癥,發展到后期若治療不及時、未能得到有效治療的情況下,患牛瓣胃小葉極有可能發生壞死并繼發敗血癥,最后牛將會衰竭而亡。
3.1 根據發病季節:冬季為多發季節。
3.2 根據發病情況、臨床所出現的癥狀。
3.2.1 初期表現:病牛糞便干燥且量少,呈算盤珠樣,牛糞顏色暗淡,糞內可見飼料消化不完全,小便短濁。
3.2.2 接觸并予以瓣胃部(位于右側第7肋和第9肋間,肩關節水平線)一定的壓力,病牛表現出很強烈的疼痛感,躲避甚至抵抗檢查。
3.2.3 病牛排黑小而堅硬的糞便,臥多立少,食欲廢絕,反芻停止,經常空口咀嚼,磨牙,體溫升高,呼吸加快,脈搏增強,尿少而色黃,鼻鏡干燥甚至龜裂,這說明患牛該疾病已經進入了中、后期。
參考以上三點結合獸醫的臨床經驗做出初步的診斷。
3.3 依據患牛死亡解剖后的病料進行綜合性的分析或組織技術人員進行會診,最后對本病做出進一步確診。
4.1飼草所致
冬季,屬于大別山地區的枯草季節,牛所采食的基本是以干稻谷草、干苕藤等為主的曬干飼料,這些干草、藤類飼料本身含水分及其有限,且維生素以及一些微量元素等營養物質流失嚴重,粗纖維比例又特高;若一個漫長的冬季飼喂這些粗纖維含量高的粗硬飼草,由于這些飼草不易或較難消化,還會在瘤胃內,由于瘤胃的蠕動,致使其相互纏繞成小草團,當這些小草團進入瓣胃后很難下行,只會滯留在其中,滯留物越集越多必然導致瓣胃堵塞。
牛長期采食干草、干苕藤后,需要大量的水分來消化,如果屬人為的原因沒有保證充足的飲水,亦或條件所致的水溫過低等等原因導致飲水不足,由于缺水導致飼草水分吸收不充分,干草、藤之類飼料不能完全軟化,是引起瓣胃堵塞第二個原因。
山區農民養牛,冬季除了飼喂干草之類的干粗飼料以外,很少有添加或極少添加精飼料的。冬季,飼喂的干草中,維生素及其他一些營養元素含量偏低,牛胃腸道蠕動的正常功能,則需要一定量的維生素和一定量的微量元素來進行調節,由于本身飼草的維生素及微量元素缺乏,又沒有人為的進行添加補充,所以易導致牛飲水欲望和消化功能遲緩,進而導致瓣胃堵塞。
有的農戶喂牛的飼草是直接在泥沙地上飼喂,這些過細的或混有泥沙飼料若較長時間沉積在瓣胃粘膜形成的葉瓣中難以前行,故出現瓣胃阻塞的情況。
實踐證明:由春、夏、秋季以放牧為主轉為冬季以舍飼為主,由以飼喂青草為主轉為吃干草為主時,牛群發生此病的情況會顯著增多。
進入冬季,由于牛長期拴養在較狹小的牛棚內,平時運動量極少,缺少必要的運動而致其消化機能較弱,胃腸蠕動減弱,這些因素是出現瓣胃阻塞又一原因。
例如牛長途運輸、突然受到驚嚇、惡劣天氣的影響等情況下,均可能出現胃腸功能紊亂而致瓣胃阻塞。
牛采食了混有塑料袋、地膜等無法消化的異物,通過瘤胃蠕動進入瓣胃而致瓣胃阻塞。
此外,該病常常繼發于前胃弛緩、皺胃變位、皺胃阻塞、腹腔臟器黏連、創傷性網胃腹膜炎等。總而言之,只要是牛消化系統出現了問題或者是其他某種疾病影響到消化系統時,牛也有可能會出現繼發性瓣胃阻塞的現象。
5.1 加強牛群的飼養管理,切實做好牛舍的保溫工作,尤其是杜絕賊風進入牛舍,天氣溫暖時曬曬太陽,適當進行舍外運動,減少各種不良因素的刺激,并做好圈舍衛生以及定期消毒等工作。
5.2 確保飼料無霉變、無泥沙土塊、無冰凍及難以消化的異物(如塑料、尼龍薄膜等),不可將飼料粉碎的過細或在泥土上喂食,保證飼料質量。
5.3 冬季不宜用冷水作為牛的飲用水,因為太冷的飲用水影響牛的飲水量,會消耗牛體內儲存的熱量,最主要的是影響牛的胃腸功能。因此應盡可能采用溫水作為牛的飲用水,可在水中加入一定量的、用于刺激牛對水需求的、增加飲水量的物質,如人工鹽、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同時還要注意牛的飲用水衛生。
5.4 最好把粉碎好的干粗飼料用水濕拌,然后放置半小時再進行飼喂,但拌料用水量不可過多,以拌好水的飼草能手握緊成坨,松開后會自然散開散開為宜。
5.5 堿化方法:將稻草放在水泥池里,加入生石灰水(1%的比例)或熟石灰水(3%的比例)進行浸泡,一般24h后就可以取出飼喂,此方法簡單易行,已與推廣。
5.6 添加植物油脂法:配制牛的精飼料時,在所配制的飼料中添加1%~2%的植物油,由于油脂能到潤滑胃腸道的作用,所以對促進胃腸的正常蠕動十分有利,同時,油脂也是一種高能量飼料,可以增加牛的皮下脂肪提高其抗寒能力。
6.1 停止飼喂并灌服潤滑劑類藥物,潤滑瓣胃。灌服蓖麻油500~800mL或石臘油500~1000mL用于潤滑瓣胃。
6.2 可用硫酸鈉或人工鹽800g,魚石脂20g,酒精100mL,水5000mL混合內服,起緩瀉和制酵的作用,同時,也達到促進胃內容物的排出。如有必要,配合靜注生理鹽水和安鈉加等藥物效果則更佳。
6.3 對病情嚴重且病程較長的患牛,有時單純灌服藥物并不能起到較好的效果,可采取瓣胃內注射的辦法投藥。操作方法是:用長針頭從牛右側第10根肋骨前緣與肩端水平線交叉處(或稍下方)刺入,往瓣胃內注入20%~30%的硫酸鎂或硫酸鈉溶液1000~3000mL,同時注入500mL左右植物油或液體石蠟。為恢復瓣胃功能,也可配合使用安溴合劑和維生素B1。病的后期除了配合使用常規的強心、補液以及洗胃治療法外,也有必要用適量的5%氯化鈉溶液靜脈注射,以達到強心利尿的目的。
6.4.1 取芒硝120g,滑石、大戟、當歸、白術、二丑各30g,大黃60g,甘草6g,混勻研細,加豬油500g,溫水調服。連服數劑,對癥狀較輕的患牛治療效果較好。
6.4.2 用豆腐3000g,食油500mL混合給患牛喂食,對治療或緩解牛百葉干和大便秘結有一定的作用。
6.4.3 植物油一斤,蛋清4~5個一次內服。且還間接提供了營養物質,對促進疾病的恢復也有一定的幫助。
除了以上方案外,還需要根據牛的具體表現癥狀進行對癥治療,例如健胃、強心及補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