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孝濂 張全星
植物科學繪畫,是科學與藝術相結合的產物,也是一種特殊的畫種。在電腦和攝影技術越來越發達的今天,植物科學繪畫仍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它的魅力究竟是什么?讓我們跟著植物科學畫家一起去看看吧。

白花泡桐(繪圖/ 曾孝濂)
植物科學繪畫,是以繪畫的形式展現植物物種。在植物學界,好的植物科學繪畫與發表新物種的模式標本同等重要,它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被看作植物的“身份證”。再加上植物科學繪畫不能有畫師絲毫的主觀想象,寫實是第一原則,有時候甚至比文字描述更加精準。
植物科學繪畫的繪制步驟一般是先看植物的照片,對植物有表象認識;然后去實地寫生,觀察其生長過程;最后還要參考標本,進行全面解剖,直到對要繪制的植物有了十足的把握才可以下筆。
在植物科學繪畫作品中,有一種同時擁有精確的科學性和經典美感的畫作類型,那就是黑白墨線圖。它用線條去表現植物的粗細、疏密、軟硬、明暗。墨線圖主要有平行線和打點兩種畫法,其中打點耗時長,平行線則需要扎實的基本功。
以這幅白花泡桐(左)為例, 畫面以整株植物為主體, 以簡潔的線條進行繪制,構圖安排錯落有序。通過線條和點結合的技法將白花泡桐的植株、雌雄蕊、具節腺毛和種子等放大, 完美地展現出植物自然的姿態。

?地涌金蓮(繪圖/曾孝濂)
植物學家需要用文字描述植物的特征,但若輔以圖像,則更能讓普通人直觀地分辨出植物的特點。因此,幾乎所有的植物志書都需要配上精準的手繪標本圖。
也許有人好奇,在影像如此發達的時代,為什么不選擇攝影這一方式去記錄物種呢?那是因為,照片很難完整清晰地展示幾個物種之間的復雜關系,而植物科學繪畫卻可以打破時空、宏觀、微觀的束縛,將植物每個器官、每個生長周期都準確地布局在紙上。
左圖中的地涌金蓮是中國特有種,它的花期能達到9個月,是非常好的庭院植物。地涌金蓮的葉似芭蕉、花像金蓮,金燦燦的包片茁壯豐滿。這幅圖在繪制過程中應用了“引光入畫”的技法,將植物與散射光源下的固有色相結合,更凸顯出植物與環境相互依存的關系。

?云南山茶(繪圖/曾孝濂)
植物科學繪畫不僅要畫得準確,更重要的是要畫得生動,優秀的植物科學畫作可以反映自然、表現生命,甚至可以喚醒人們對自然的認同感。記錄下每種生物的形態,相當于將物種對大自然的適應和對生存繁衍的渴望寫在了永不消逝的科學歷史長河中。
右圖中的云南山茶,是云南特有種,起源于云南騰沖高黎貢山,是中國傳統花木之一,也是昆明市的市花。這幅畫將云南山茶花大色艷的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記錄植物特征的同時,也記錄了云南各族先民對云南山茶引種、馴化到廣泛栽培的漫長歲月。
植物科學繪畫在保證準確性和藝術性的前提下,還可以兼顧植物與環境的關系,傳達美感,讓靜態的畫作迸發出蓬勃的生命力。
(責任編輯 / 王佳穎? 美術編輯 /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