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則關于明星張杰、謝娜夫婦購買上海思南公館房子“跳單”的消息在網絡上引起熱議。
一名化名H的經紀人爆料稱,張杰、謝娜曾于2019年6月21日和22日兩次在其帶領下看房,而后以不喜歡這套房子為由不再購買,但后期H發現,二人其實是私下聯系房東購買了該房源,以此避開大額的中介費。
對此,2月8日,張杰、謝娜發布律師聲明回應“跳單事件”,稱H先生捏造事實。
此事件真相如何尚不得而知。但去年年初,深圳網紅小小莎購買豪宅,被指“跳單”事件也曾引起廣泛關注。實際上,在大眾買賣二手房的過程中,由于買方資金問題或中介服務不足導致的“跳單”情況時有發生。
然而,繞開中介直接完成購房的行為,在法律上是否構成“跳單”?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跳單”是指委托人接受中介服務后,利用中介提供的訂約信息或者媒介服務,繞開中介人直接與第三人簽訂合同的行為,其目的是規避向中介人支付報酬義務。
在現實生活中,“貨比三家”是大多數人購物的行為準則,對于金額巨大的購房來講更不例外。從一家中介公司跳到另一家中介公司完成交易,是否構成“跳單”?
房屋買賣居間合同中關于禁止買方利用中介公司提供的房源信息卻繞開該中介公司與賣方簽訂房屋買賣合同的約定合法有效。但是,當賣方將同一房屋通過多個中介公司掛牌出售時,買方通過其他公眾可以獲知的正當途徑獲得相同房源信息的,買方有權選擇報價低、服務好的中介公司促成房屋買賣合同成立,其行為并沒有利用先前與之簽約中介公司的房源信息,故不構成違約。
北京金訴律師事務所主任王玉臣向記者介紹,“是否構成‘跳單’,主要從兩個角度考慮:第一,是否利用了中介人所提供的交易機會或媒介服務;第二,是否繞開了中介人簽訂了買賣合同。這兩個條件缺一不可。”但他還提出,僅帶看房后,買家與賣家私下達成購房交易是否屬于“跳單”要看具體情況,如果完全符合上述兩個條件,則屬于“跳單”。但是假設帶看房后并未達成合意,后來又因為其他原因最終達成了協議,就未必屬于“跳單”。
(摘自《法治周末》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