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芳
卵巢囊腫多為良性囊腫,是婦科疾病之一,其臨床上主要表現為患者小腹痛、月經量少,患者出現腹水及性交痛等[1]。卵巢囊腫在形態上可分為囊性、實質性和混合型,中年女性是高危人群,多發于29~54 歲女性,近幾年在我國發病率逐年上升。卵巢囊腫發生后有破裂和感染的可能,對健康構成極大威脅,其與遺傳、內分泌、精神狀態以及患者的生活環境等因素有關[2]。因此,患者需要盡快接受手術治療。目前進行腹腔鏡手術,是治療卵巢囊腫的主要方法,這種手術的主要優點是對身體的創傷小及術后恢復時間短,該方法創傷小、出血少、療效好,并能夠保留患者生育能力,但術后并發癥的發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患者的康復,延長了住院時間,故應加強圍手術期干預[3]。相關研究發現,該病的治療效果與康復方法有關。作者旨在探討體位擺放聯合術后功能指導對腹腔鏡卵巢囊腫切除術患者的的影響,為臨床研究提供理論依據,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 年1 月~2020 年6 月本院中心手術室的60 例行腹腔鏡卵巢囊腫切除術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30 例。對照組年齡22.4~54.4 歲,平均年齡(33.80±7.27)歲。試驗組年齡23.5~53.9 歲,平均年齡(34.90±6.78)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2.1 納入標準 患者術前經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查,或均經B 超、磁共振成像檢查確診為卵巢囊腫;在本院行全身麻醉(全麻)下腹腔鏡卵巢囊腫切除術;簽署知情同意書;患者自愿參加手術。
1.2.2 排除標準 有腹腔鏡手術禁忌證患者;惡性病變血液病、傳染病或惡性腫瘤患者;精神病,或者有認知功能障礙,不能配合研究的患者;處于哺乳期、孕期婦女;肝腎功能不全患者;營養不良和凝血功能不全患者;不能參與研究的患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患者采用臨床常規手術準備。術前應掌握麻醉室溫度,術中密切觀察患者生命體征,充分關注手術進展情況。手術后,醫師應與患者一起返回病房,并與病房護士一起移交工作。
1.3.2 試驗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采用體位擺放聯合術后功能指導。具體如下。
1.3.2.1 體位擺放 患者全身麻醉后,首先采用水平仰臥位,進行臨床常規腹部和會陰消毒,建立腹腔鏡手術環境;之后采取頭低腳高30°姿勢,采用肩托結合截石位完成下腹部手術,患者彎曲并抬起雙下肢,放在腿托上采取下肢應與腿托平行,臀部墊高,同時上肢用手術毛巾包裹,并固定在身體一側,避免過度外展兩條上肢。
1.3.2.2 術后功能指導 ①早期體位康復訓練:術后正確引導患者進行相關肢體活動以及腿部訓練等活動。同時,在患者病情穩定后,及時幫助其下床進行適當的行走訓練,注意避免患者肢體過度活動,導致出現傷口撕裂,影響病情的恢復。②體位按摩:患者保持仰臥位,以適當的手法,順時針按摩腹部約25 min;術后3 h按摩腿部,以使患者腿部力量逐漸恢復,以患者感到酸、腫及麻后,繼續按壓5 s,之后停止按摩。患者于術后第1 天進行背部按摩,可減輕其身體的疼痛和麻木感,促進患者血液循環。③術后體位康復:術后第1 天,患者保持仰臥位后,用軟枕頭墊住臀部,促進患者腹部氣體的排出,減少腹脹的發生,持續20 min,2 次/d。④翻身訓練:當患者術后知覺恢復后,要求患者用雙手輕輕按壓腹部傷口,慢慢進行身體翻身訓練,注意動作范圍不要太大,患者每次完成2 次翻身是合適的,同時注意訓練后,觀察患者是否有腹部出血和傷口撕裂情況發生。一旦出現上述情況,患者應該立即停止訓練,通知醫生。⑤提臀練習:將腹部束帶纏繞在患者身上,之后適當收緊,彎曲雙腿,將臀部抬高至離床5 cm 以上,持續5 s,每5 min/次,2 次/d。⑥肛門收縮訓練:將腹部束帶纏繞在患者身上,患者進行深呼吸,引導患者閉上嘴,通過鼻孔呼吸,吸氣結束時,屏住呼吸3 s,然后慢慢呼氣2 s。吸氣時患者收縮肛門,呼氣時,患者放松肛門,使患者肛門括約肌充分放松,3 min/次,5 次/d。
1.4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滿意度、并發癥發生情況。①術后恢復情況包括離床活動時間、排氣時間、進食時間、住院時間。②滿意度評分表按百分制計算,0~59 分為不滿意,60~89 分為滿意,90~100 分為非常滿意,總滿意率=(非常滿意+滿意)/總例例×100%。③并發癥包括惡心嘔吐、皮下氣腫、下肢靜脈血栓。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統計學軟件對研究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比較 試驗組患者離床活動時間、排氣時間、進食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比較()

表1 兩組患者術后恢復情況比較()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2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 試驗組患者總滿意率為83.33%,高于對照組的50.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n(%)]
2.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試驗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6.67%,低于對照組的26.6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n(%)]
卵巢囊腫為臨床婦科多發病,隨著社會壓力的增大,該病在我國的發病率有上升趨勢,其可分為卵泡囊腫、卵泡膜黃素囊腫和黃體囊腫[3]。臨床表現為患者月經不調,嚴重者,出現腹部突然絞痛,患者易出現抑郁、焦慮等負面情緒,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4]。如果不及時治療,嚴重者會轉化為惡性腫瘤,威脅婦女的生命健康[5]。卵巢囊腫在我國婦女中的患病率約為0.12%,對于育齡期婦女,卵巢囊腫是常見的婦科疾病[6]。有的腫瘤有惡化的可能,且發病初期,進展隱蔽,不易發現。當發現囊腫時已經有一定的體積,通常需要進行手術治療[7]。卵巢囊腫的傳統臨床治療多為開放性手術,但其缺點包括對身體的創傷較大,有可能留下瘢痕等。本研究為卵巢囊腫患者提供腹腔鏡卵巢囊腫切除術治療,可保證卵巢組織完整,保證機體正常生育功能,且術后恢復時間短[8]。手術作為有效的治療手段,逐漸被廣大患者和醫生所接受,并在臨床上得到廣泛應用[9]。研究顯示,術中醫生的操作固然重要,但是合理的手術姿勢也非常重要,在手術中,麻醉醫生與外科醫生密切配合,及時給予患者舒適的體位擺放,能縮短手術時間;術后密切觀察患者病情,根據腹腔鏡特點給予功能指導,可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縮短住院時間,提高患者滿意度[10]。本研究結果顯示:試驗組患者離床活動時間、排氣時間、進食時間、住院時間分別為(6.74±1.22)h、(20.80±2.32)h、(6.40±1.02)h、(4.42±1.11)d,均短于對照組的(10.18±2.32)h、(28.21±2.43)h、(7.91±1.13)h、(5.81±1.12)d,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患者總滿意率為83.33%,高于對照組的50.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為6.67%,低于對照組的26.6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體位擺放聯合術后功能指導對腹腔鏡卵巢囊腫切除術患者的臨床效果顯著,能夠促進患者術后快速康復,減少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提高患者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