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期)
4.3 保障養殖投入品供應高效安全
4.3.1 做強現代飼料工業 系統開展飼料資源調查,科學評價常用飼料原料的有效營養成分,完善飼料原料營養價值數據庫。推廣飼料精準配制技術、高效低蛋白日糧配置技術、綠色新型飼料添加劑應用技術和非糧飼料資源高效利用技術,引導飼料配方多元化,推動精準配料、精準用料,促進玉米、豆粕減量替代。加快生物飼料、安全高效飼料添加劑等研發應用,提升飼料產品品質和利用效率。構建飼料行業監測監管一體化平臺,加強飼料質量安全風險監測預警和飼料企業日常監管,規范飼料、飼料添加劑生產經營使用行為。鼓勵飼料企業強化技術創新和經營模式創新,實施全產業鏈、全球化發展戰略,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知名品牌和企業。切實保障飼料用糧供應安全,推動實施庫存稻谷等玉米替代糧源飼用政策,促進飼料用糧供給多元化。
4.3.2 構建現代飼草產業體系 因地制宜推行糧改飼,增加全株青貯玉米種植,提高苜蓿、燕麥草等緊缺飼草自給率,開發利用新飼草資源,推動非糧飼料資源高效利用。加大優良飼草品種選育推廣力度,支持飼草良種繁育基地建設,提升飼草種子制種繁種能力。強化飼草生產加工利用的產前、產中、產后技術推廣和服務指導,普及先進適用技術。加快種養一體化發展,支持種養結合的龍頭企業、規模養殖場(戶)和合作社發展,積極培育專業飼草收儲、生產、加工社會化服務組織,加強飼草料加工、流通、配送體系建設。加快推進飼草產業集聚發展,實施“區域品牌+企業商標+生產基地”發展戰略,建設優質飼草標準化、商品化生產基地。
4.3.3 推動獸藥產業轉型升級 嚴格執行新版獸藥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MP),提升獸藥產業技術水平。優化生產技術結構,重點發展懸浮培養、濃縮純化、基因工程等疫苗生產研制技術,提高疫苗生產技術水平。加快中獸藥產業發展,加強中獸藥飼料添加劑研發。支持發展動物專用原料藥及制劑、安全高效的多價多聯疫苗、新型標記疫苗及獸醫診斷制品。加快發展牛羊、寵物、蜂蠶以及水產養殖專用藥,推進研制微生態制劑及低毒環保消毒劑。完善獸藥質量標準體系,探索建立以獸藥典為基礎、注冊標準為主體、企業標準為補充的質量標準體系。完善獸藥質量檢驗體系,加強獸藥檢驗機構檢測能力建設,推進區域獸用生物制品檢測實驗室建設。完善獸藥質量“檢打聯動”機制,加強獸藥質量監督抽檢和跟蹤檢驗,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
4.3.4 推進獸用抗菌藥減量使用 建立科學合理用藥管理制度,規范做好養殖用藥檔案記錄管理,嚴格執行獸用處方藥制度和休藥期制度。繼續推進養殖環節獸用抗菌藥使用減量化行動,嚴格落實藥物飼料添加劑退出計劃,加快研發推廣抗生素替代品。構建覆蓋多種畜禽、常見菌株的動物源細菌耐藥檢測標準體系。合理布局全國動物源細菌耐藥性監測點,組織開展獸藥殘留監控和動物源細菌耐藥性監測計劃,完善國家動物源細菌耐藥性監測數據庫,為臨床科學用藥提供技術支撐。

4.4 加快畜禽種業自主創新
4.4.1 強化畜禽育種創新 堅持“以我為主、自主創新、引育結合”,構建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現代畜禽種業創新體系。深入實施全國畜禽遺傳改良計劃,開展畜禽良種聯合攻關,健全種畜禽資源交流共享、產學研聯合育種機制,加強國家畜禽核心育種場的遴選和管理,規范生產性能測定。推進遺傳評估結果應用,加快發展表型組智能化精準測定、基因組選擇等育種新技術,逐步建立基于全產業鏈的新型育種體系。重點支持發展區域性種豬聯合育種,穩步提升瘦肉型品種生產性能,開展白羽肉雞育種攻關,加強肉牛肉羊專門化品種選育,支持地方品種持續選育提質增效,加快培育一批生產性能水平高、綜合性狀優良、重點性狀突出的新品種和配套系,不斷提高優質種源供給能力。
4.4.2 加快良種繁育與推廣 結合各地資源條件和養殖基礎,明確優勢區域主推品種,健全畜禽良種推廣體系。打造一批國家級育繁推一體化種業企業,引導種業企業與規模養殖場(戶)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加大新品種擴繁應用推廣補貼力度。支持種公畜站改善基礎設施條件,擴大優質種群規模,確保采精種公畜全部具備性能測定成績。完善冷鏈運輸體系,提高人工授精服務站點社會化服務水平,打通良種推廣的“最后一公里”。嚴格種畜禽監管,開展種畜禽質量監督抽查,嚴查假冒冷凍精液、無證生產經營等違法生產經營行為。
4.4.3 加強種畜禽重點疫病凈化 以國家畜禽核心育種場和種公畜站為重點,探索建立區域凈化新機制,加強種用動物健康管理,建立種用動物衛生標準,從源頭強化畜禽生產安全。堅持政府政策引導、企業自主參與、多方技術支撐,采取從場入手、分步實施、示范帶動、合力推動等方式,實行凈化評估管理制度,開展種畜禽疫病凈化。積極開展種畜禽場主要垂直傳播動物疫病凈化試點和示范,推動種畜禽場提升生物安全防護水平,保障種畜禽質量。
4.5 提升畜產品加工行業整體水平
4.5.1 優化屠宰加工產能布局 堅持屠宰與養殖布局相匹配,支持優勢屠宰產能向養殖集中區轉移,實現畜禽就近屠宰加工。促進畜產品加工集群發展,推進畜產品加工向產地下沉、與銷區對接、向園區集中,形成生產與加工、產品與市場、企業與農戶協調發展的格局。優化畜禽養殖屠宰加工產業鏈,支持大型養殖企業、屠宰加工企業延伸產業鏈條,開展養殖、屠宰、加工、配送、銷售一體化經營。
4.5.2 推進屠宰行業轉型升級 繼續強化屠宰行業清理整頓,持續推進小型生豬屠宰場點撤停并轉。加強屠宰加工裝備研究推廣,加快老舊設施設備淘汰更新。提升牛、羊、禽屠宰現代化水平,推行畜禽標準化屠宰。持續開展生豬屠宰標準化示范創建,強化屠宰環節全過程監管,壓實屠宰企業主體責任,規范委托屠宰行為。
4.5.3 加強畜禽產品質量安全保障 強化畜禽產品質量提升科技攻關,開展畜禽產品致病微生物、生物毒素等風險監測和評估,建立健全畜禽產品質量監測標準體系,優化肉品質量安全評價標準,推進“同一健康”肉品質量綜合保障,提升重大質量安全事件應急處置能力。提升屠宰環節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和畜禽產品質量監測能力,落實肉品品質檢驗等制度,確保產品質量安全。
4.5.4 提升畜產品精深加工能力 支持發展肉品精深加工和血、骨、臟器、毛等副產品綜合利用,大力發展特色畜產品加工,優化產品結構,滿足城鄉居民不同消費層次需求。鼓勵乳品企業通過自建、收購、參股、托管等方式,加強奶源基地建設;引導乳品企業優化乳制品產品結構,統籌發展液態乳制品和奶酪等干乳制品。
4.6 構建現代畜產品市場流通體系
4.6.1 促進畜產品冷鏈物流發展 支持屠宰加工企業、物流配送企業完善冷鏈物流配送體系,提高冷藏規模,統一流通環節標準,提升流通效率,拓展銷售網絡。
4.6.2 強化動物運輸環節防疫管理 制定動物運輸環節防疫管理辦法,建立從事動物運輸單位、個人及車輛備案和動態管理制度。加強活畜禽運輸監管,強化運輸工具管控,落實畜禽運輸過程及車輛生物安全要求。規范活畜禽網上交易活動,實行“點對點、場對場”定向運輸、定點屠宰。全面加快和優化動物防疫指定通道建設,支持指定通道升級改造。
4.6.3 提升市場專業化水平 推進傳統畜禽交易市場改造升級,優化畜禽交易市場在主銷區和傳統集散地的規劃布局,打造區域活畜禽、畜產品集散中心,提升市場功能,提高服務管理水平,突出區域和產品特色,大力提升畜牧產業集聚發展水平。促進和規范發展電子交易市場。
4.7 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
4.7.1 暢通種養結合路徑 實施《“十四五”全國畜禽糞肥利用種養結合建設規劃》,暢通農業內部資源循環。推行液體糞肥機械化施用,培育糞肥還田社會化服務組織,推行養殖場(戶)付費處理、種植戶付費用肥,建立多方利益聯結機制。開展試點示范,因地制宜推廣堆漚肥還田、液體糞污貯存還田等技術模式,推動糞肥低成本還田利用,提高糞肥還田效率。統籌考慮種養布局和規模,降低糞肥加工、運輸成本。
4.7.2 建立全鏈條管理體系 按照“誰產生、誰負責”的原則,嚴格落實養殖場(戶)主體責任。探索實施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分類管理,確保糞污處理達到無害化要求,滿足肥料化利用的基本條件。推動建立符合我國實際的糞污養分平衡管理制度,指導養殖場(戶)建立糞污處理和利用臺賬,種植戶建立糞肥施用臺賬,健全覆蓋各環節的全鏈條管理體系,開展糞污資源化利用風險評估和風險監測,科學指導糞肥還田利用。進一步完善標準體系,促進農業標準和環境標準的銜接。
4.7.3 規范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 堅持集中處理為主,自行分散處理為補充,健全無害化處理體系,提高專業無害化處理覆蓋率,統籌推進病死豬牛羊禽等無害化處理。合理制定補助標準,完善市場化運作模式。提高信息化監管水平,健全監管長效機制,嚴厲打擊相關違法犯罪行為。開展病死豬無害化處理與保險聯動試點。
4.8 增強獸醫體系服務能力
4.8.1 完善獸醫工作機制 理順省市縣三級獸醫行政管理、檢疫、執法與技術支撐機構之間的關系。加強基層防疫、檢疫、執法和獸醫服務力量,形成動物疫病預防控制與動物檢疫、動物衛生監督執法緊密銜接,獸醫機構與行業企業、社會化服務組織相互促進的格局。持續開展獸醫體系效能評估,促進獸醫體系整體水平穩步提升。
4.8.2 加強獸醫隊伍建設 規范官方獸醫管理,完善資格確認條件,強化官方獸醫培訓。加強對執業獸醫、鄉村獸醫從業活動的管理和服務,優化執業獸醫隊伍發展環境,引導符合條件的鄉村獸醫向執業獸醫發展,促進城鄉獸醫資源有序流動。推進實施動物防疫專員特聘計劃。充分發揮獸醫行業協會作用,加強獸醫學歷教育與獸醫繼續教育有機銜接,促進獸醫隊伍專業技能持續提高。
4.8.3 創新獸醫社會化服務 鼓勵養殖龍頭企業、動物診療機構及其他市場主體成立動物防疫服務隊、防疫專業合作社等,開展強制免疫等專業技術服務。鼓勵養殖場戶購買社會化服務。支持獸醫行業協會制定團體標準,強化行業自律。
4.9 提高行業信息化管理水平。
4.9.1 加快畜牧獸醫監測監管一體化 繼續推進信息系統整合,建成全國畜牧獸醫綜合信息平臺,推動各地平臺與國家平臺有效對接。以生豬產業為突破口,建立從養殖到屠宰和無害化處理的監測監管信息指標體系和標準規范,推動育種、養殖、流通、屠宰等產業鏈的大數據互聯互通,實現畜牧業監測監管信息一體化閉環管理和信息資源有效整合,促進技術、營銷和金融等社會化服務與產業融合發展。引導養殖場(戶)建立健全電子養殖檔案,構建養殖大數據系統,全面推行信息直聯直報。完善動物檢疫證明電子出證系統,推動實施無紙化動物檢疫證明,探索建立畜禽養殖數量、免疫數量與檢疫申報數量相結合、產地檢疫與運輸監管相結合、啟運地出證與目的地反饋相結合的動物檢疫全鏈條信息化監管模式。
4.9.2 推動智慧畜牧業建設 以生豬、奶牛、家禽為重點,加快現代信息技術與畜牧業深度融合步伐,大力支持智能傳感器研發、智能化養殖裝備和機器人研發制造,提高圈舍環境調控、精準飼喂、動物行為分析、疫病監測、畜產品質量追溯等自動化、信息化水平,建設一批高度智能化的數字牧場。
5.1 落實用地政策 按照畜牧業發展規劃目標,結合國土空間規劃編制,統籌支持解決畜禽養殖用地需求。養殖生產及其直接關聯的檢驗檢疫、清洗消毒、畜禽糞污處理、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等農業設施用地,可以使用一般耕地,不需占補平衡。加大對畜牧業發展使用林地的支持,依法依規辦理使用林地手續。
5.2 加強財政保障 繼續實施生豬(牛羊)調出大縣獎勵政策和草原生態保護補助獎勵政策,以及畜禽良種、優質高產苜蓿、糧改飼、肉牛肉羊提質增效等畜牧業發展支持項目。支持開展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對動物疫病強制免疫、強制撲殺和養殖環節無害化處理給予補助,鼓勵通過政府購買服務方式支持動物防疫社會化服務發展。加大農機購置補貼對畜牧養殖機械裝備的支持力度,重點向規模養殖場傾斜,實行應補盡補。落實畜禽規模養殖、畜產品初加工等環節用水、用電優惠政策。探索建立重大動物疫情應急處置基金,構建以財政投入為主、社會捐贈為輔的資金投入機制。
5.3 創新金融支持 積極推行活畜禽、養殖圈舍、大型機械設備抵押貸款試點。對符合產業發展政策的養殖主體給予貸款擔保和貼息,鼓勵地方政府產業基金及金融、擔保機構加強與養殖主體對接,滿足生產發展資金需求。大力推進畜禽養殖保險,落實中央財政保險保費補貼政策,對能繁母豬、奶牛、牦牛、藏系羊保險給予保費補貼支持。繼續開展并擴大農業大災保險試點,指導地方探索開展優勢特色畜產品保險,支持納入中央財政對地方優勢特色農產品保險以獎代補試點。鼓勵有條件的地方自主開展畜禽養殖收益險、畜產品價格險試點。鼓勵社會資本設立畜牧業產業投資基金和畜牧業科技創業投資基金。穩妥推進豬肉、禽蛋等畜產品期貨,為養殖等生產經營主體提供規避市場風險的工具。
6.1 加強組織領導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對本地區畜牧業生產和保障肉蛋奶市場供應負總責。要制定具體規劃,抓好責任落實,加大投入力度,為畜牧獸醫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保障。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要牽頭建立協調機制,加強部門協作溝通,研究解決規劃實施過程中的重大問題,推進規劃任務的組織落實、跟蹤調度、檢查評估。
6.2 加強法治保障 加快畜牧獸醫相關法律法規規章制修訂,提高依法治牧水平。強化動物防疫檢疫、種畜禽生產、飼料、獸藥、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力度,落實執法經費、提高執法裝備水平和檢測能力,強化日常監督,創新執法體制機制,提高基層執法水平。開展法治宣傳教育,增強各類生產經營主體遵法學法守法用法意識。
6.3 加強科技創新 堅持創新驅動發展,依托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科研院所和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創新型企業等科研力量,圍繞產業鏈關鍵環節開展集中攻關研發,加強良種繁育、標準化規模養殖、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屠宰加工、優質飼草料種植與加工等核心技術和設施裝備研究。加強基層畜牧獸醫行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強化從業人員培訓,提升服務能力。加強生產經營型農村實用人才培訓,提高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牧)場等新型經營主體的生產技術水平。
6.4 加強市場調控 加強畜牧業生產和畜禽產品市場動態跟蹤監測。緊盯能繁母豬存欄和仔豬價格,圍繞穩定生豬產能優化調控手段,完善政府豬肉儲備調節機制,緩解“豬周期”波動,促進產業穩定發展。鼓勵有條件的地方探索研究牛羊肉等重要畜產品保供和市場調控預案。
6.5 加強協會服務 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和其他社會組織在種業提升、健康生產、加工流通、品牌培育、信息交流以及行業自律、維護從業者合法權益等方面的作用,通過會議、培訓、賽事、表彰示范、科研成果轉化等方式,提高從業者技術和經營能力。鼓勵行業協會等社會組織在產業振興、畜牧業國際貿易、種畜禽引進培育普查等領域,配合行業管理部門,做好組織、協調、服務工作。
6.6 加強國際合作 跟蹤監測國外畜產品生產和市場變化,加強技術交流與磋商,支持畜禽品種資源、良種繁育、疫病防治、飼料、畜產品加工與質量安全等領域的國際交流合作,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修訂。加大先進設施裝備、優良種質資源引進力度。加快畜牧業走出去步伐,穩步推進畜牧業對外投資合作,開拓多元海外市場,擴大優勢畜禽產品出口。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到境外建設飼草料基地、牛羊肉生產加工基地和奶源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