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波,黎 純,周非帆,陳建國
(四川省達州市畜牧技術推廣站,四川 達州 635000)

達州市是四川省肉牛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區和引領肉牛振興的示范區,建有較為完善的良種繁育體系和育種技術體系,發展肉牛產業是達州市由畜牧大市向畜牧強市跨越的重要助力,對農村經濟的發展具有良好帶動作用,也為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指明了方向。
1.1 肉牛發展政策好 2020 年四川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印發《川牛羊(畜禽飼草)產業振興工作推進方案》,調整優化了會省牛羊(畜禽飼草)生產布局,力爭把四川省打造成為全國領先的牛羊(畜禽飼草)生產基地,達州市宣漢縣、達川區、大竹縣、渠縣、萬源市、開江縣被納入肉牛產業基地縣。2021 年中共達州市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發《達州市糧油產業振興工作推進方案》等12 個推進方案,提出圍繞鄉村振興戰略部署,堅持以優勢資源為基礎,轉變牛羊產業發展方式,種養結合,優化布局,加快形成現代飼草產業體系,促進牛羊產業轉型升級,把達州打造成為全省領先的牛羊生產基地,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支持。
1.2 飼草飼料資源豐富 達州市天然草地資源豐富,農作物秸稈理論資源量近360萬噸,農作物秸稈可收集量約為295 萬噸,肉牛養殖飼草料資源豐富,2020 年全市飼料化利用農作物秸稈140余萬噸(青貯、黃貯基礎),飼料化利用農作物秸稈潛力大。
1.3 肉牛品種優良 達州市肉牛養殖主要品種為巴山牛和蜀宣花牛,兩個品種均是當地特色品種,適應當地氣候條件。巴山牛是役肉兼用型黃牛地方品種,耐粗飼,具有較強的抗病能力。蜀宣花牛是達州市培育的乳肉兼用型牛新品種,被譽為“南方第一牛”,已推廣到貴州、云南、重慶、西藏、福建等12個省市和覆蓋全省21個市州,深受肉牛養殖戶親睞。
1.4 肉牛產品有市場 達州市肉牛產品銷售方式有三種:一是供應本地市場鮮銷。二是供應本地加工企業。三是活牛供應外地,銷路很好。
1.5 肉牛品牌有優勢 達州市蜀宣花牛已成為“川字號”特色金字招牌,并取得“南方第一牛”美譽,宣漢縣成功注冊了“蜀宣花牛”工商地理標志和“宣漢肉牛”國家地理標志,宣漢縣被認定為“宣品天下肉牛”首批省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達州市牛肉產品知名品牌深受消費者的喜愛,在四川、重慶、廣州、北京等地均有銷售。
2.1 基礎母牛數量不足 隨著農業種植方式的轉變,農業機械代替了耕牛,過去以耕田為目的的農戶不再飼養母牛,加之農村勞動力減弱,導致農村傳統散養戶、小規模戶大量減少,基礎母牛群體數量下降。母牛一般3 年產2 胎,繁殖速度較慢,養殖周期長,養殖技術要求較高,繁殖率和犢牛成活率較低,加之人工、飼料費用逐年上漲,母牛養殖經濟效益差,而肥育牛用時短、風險小、收益高,所以很多養殖戶都不愿意飼養母牛,基礎母牛數量逐步下降,肉牛產業基礎減弱,嚴重制約了肉牛產業的持續穩定發展。
2.2 肉牛品種資源保護不夠 由于缺乏有效的資金支持和投入,達州市培育的蜀宣花牛凍精產出量少,不利于大面積推廣,不能快速帶動肉牛產業發展。巴山牛作為達州市地方特色品種資源,也存在保種經費不足的問題。
2.3 產業設施裝備不足 肉牛養殖場缺乏現代裝備,屠宰、分割、冷鏈物流等初加工設施設備不足,牧草種植、收割、運輸等宜機化作業配套基礎設施建設差,牧草就近就地加工、收貯設施設備建設不足,肉牛產業發展現代化程度較低,增大了肉牛養殖成本,肉牛產業鏈條發展后勁不足。
2.4 環境保護壓力大 牛糞尿排泄量大,產生的糞尿污物多,處理不當會對環境造成污染,肉牛養殖從業人員的環境保護意識急需加強,環保設施有待完善,部分肉牛養殖場生產設施差、飼養管理粗放,糞污處理基礎設施不配套、種養結合不緊密等問題日益突出,導致肉牛養殖糞污治理和糞污綜合循環利用效率較低,肉牛養殖環保壓力大,肉牛生產綠色發展仍面臨考驗。
3.1 擴大母牛群體 依托農業部基礎母牛擴群提質項目,大力實施能繁母牛補助政策,加強能繁母牛基地建設,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參與母牛養殖,探索“母牛分戶飼養、犢牛集中育肥”的產業發展模式。集成推廣母牛發情鑒定、人工授精、飼料營養、科學分娩、犢牛護理等技術,幫助母牛養殖戶解決飼養技術難題,提高母牛繁殖率和犢牛成活率,助推母牛養殖效益的增長,帶動養殖戶養殖母牛的積極性。
3.2 加強肉牛品種資源保護
3.2.1 加強和完善肉牛良種繁育體系建設,構建肉牛產業育、繁、推一體化服務體系,實施肉牛良種補貼項目,加快構建肉牛良種化進程,提高肉牛整體生產水平,加大蜀宣花牛種源推廣,提高蜀宣花牛良種推廣面。
3.2.2 根據市場需求研究培育良種和育種規劃,發掘地方優良品種及其遺傳特性。加大科技和資金投入,加強蜀宣花牛、巴山牛的保護、選育和利用。
3.2.3 加大核心種牛場建設,建設一批取得《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證》核心種牛場和擴繁場,積極開展國家級核心育種場建設和申報。
3.3 完善產業設施裝備 認真執行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加大農機購置補貼力度,對肉牛生產所需的自動飼喂、疫病防控、配套環境控制、糞污處理利用、飼草料生產、秸稈生物處理設施、秸稈機械處理設備等農機裝備實行應補盡補。充分利用南方草地現代畜牧業、秸稈養畜、標準化小區建設、糞污資源化利用等項目資金,完善肉牛養殖場相關設施設備配套,提高肉牛產業的現代化、機械化、智能化水平。
3.4 加強環境保護 加強綠色環保養殖宣傳,積極引導養殖場添置環保設施設備,進行雨污分離、固液分離、生產有機肥等,大力推行“草-畜-沼-草”和“草-畜-沼-果”的高效種養循模式,根據養殖規模配備種植基地對糞污進行消納,形成糞污資源化利用的綠色生態種養結合循環養殖鏈條,切實保護生態環境。
3.5 強化品牌體系建設 一是培育壯大蜀宣花牛、巴山牛等特色肉牛品種品牌,打造“地域+品種”的特色肉牛區域公共品牌。二是支持肉牛產業化龍頭企業打造知名企業產品品牌,著力打造川漢子、百年燈影、川馳、澳達、巴人村、漢璽、老南壩等牛肉知名品牌,提升市場競爭能力,擴大市場占有率,使肉牛產業真正成為助推鄉村振興的支柱產業。三是依托標準化創建、無公害認證、綠色認證等積極提升牛肉品質。
3.6 健全產業服務體系 建立健全肉牛“首席專家+縣級科技特派員+鄉鎮技術專員+村社技術骨干”四級聯動科技服務體系,與省畜科院、省農機院、西南大學等科研院校(所)深度合作,建立產學研合作機制,利用省畜科院川東分院平臺,建立專家服務站,聯合開展肉牛“繁—育—推”科技攻關、肉牛養殖技術標準制定、應用、推廣及培訓。搭建肉牛養殖技術培訓平臺,依托相關科研技術單位共同參與,推廣肉牛養殖新技術,推進現代農業技術示范展示,開展職業農民技術培訓,為達州市肉牛產業發展不斷提供科技人才和知識性從業人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