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永勝 李素梅
關鍵詞:集裝箱 民宿 微度假模式 集裝箱建筑 旅游人群
引言
在黨中央國務院于2015年8月發表的文件《關于進一步促進旅游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中,2.5天——周五下午和周末結合——的休假模式,第一次得到了大力的支持。2016年始,2.5天休假制度開始被逐步推廣,短期與短距離的微度假模式開始被人們所喜愛接受。2020年新冠疫情的橫行嚴重沖擊了我國旅游產業,而后疫情時代下,旅游安全成為旅游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周邊游由于其距離近、時間短、感染風險小,被更多人所選擇,而微度假人群在旅游住宿方面也會隨著旅游模式的改變有著不同的需求[1]。民宿作為旅游業的產物,在微度假旅游中飾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同時隨著物流產業的高速發展,集裝箱作為物流運輸的主要載體,超過使用年限后慘遭廢棄,廢棄集裝箱的循環再利用一直為學術界的討論熱題,隨后集裝箱由于其自身優勢被廣泛應用于住宅以及公共建筑等。民宿作為旅游業的產物,與集裝箱的結合一方面可以解決廢舊集裝箱再利用問題,符合環保可持續發展需求,降低環境污染,使旅游民宿成為一種靈活多變的可持續性新產物;另一方面,通過在民宿與集裝箱的結合可以解決民宿同質化、旺季住房緊缺、地域文化缺失等一系列問題。
一、微度假旅游現狀
(一)“微度假”定義
微度假是一種盛行的、服務于城市人群的一種短期的、短途的度假模式,其在時間上具有時間短、旅游體驗周期短的特性,而在距離上則主要指城市內部景區、城市外圍具有特色旅游體驗的鄉鎮。微度假的服務人群以城市居民為主。這類城市居民通常以家庭為單位或者3-5人的旅游團體、自駕游人群、以乘坐高鐵或者客車為首要的出行工具的人群等。微度假人群出行無需準備較多的旅行裝備,便可利用周末或節假日的時間來放松心情、享受當下。微度假與傳統旅游相比,滿足了更多人群的不同的需求,以及因時間、金錢不足或城市病而追求養生人群的需求,同時也符合后疫情時期的旅游現狀。
(二)微度假需求
微度假服務人群以城市居民為主,其目的為了放下工作與煩惱,在短期旅行中放縱身心感受世間美好,因此要滿足服務對象在餐飲、住宿、游覽、娛樂、消費、交通等方面的不同需求。餐飲方面主要是為游客提供當地特色產品或綠色無污染食品;特色旅游住宿體驗在旅游體驗中占有重要比例,民宿與傳統酒店相比更具人情味;民宿設計中結合地域文化增加住宿體驗,且具有特色娛樂活動體驗被廣大人群所選擇感受當地人文風情,加深人們對當地民俗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娛樂需求主要包含了兩個方面,以休閑活動為主的休閑娛樂和以心理身體感受為主的體驗娛樂;交通需求主要以方便快捷為主,節省游客在行程上的時間。
(三)微度假模式
微度假模式的形式各種各樣,總體分為觀光旅游模式、休閑養生模式文化和體驗模式三種主要模式。觀光旅游模式與傳統旅游模式類似,主要是針對當地自然風光或人文景觀進行旅游觀賞,旅游模式較為單一。休閑養生模式是在休閑旅游的基礎上加入相關養生類項目,在休閑旅游的同時療養身心,例如設置溫泉、茶室等養生體驗區,幫助游客平衡身心、釋放壓力。文化體驗模式多種多樣,但在旅游度假上大體以農事、民俗、產業三方面為主,通過由農業項目承接鄉土風俗,鄉土風俗表現當地文化特色,最后再由游客感受這種鄉土風俗,進而促進當地的鄉土文化的發展與傳承。
二、國內外民宿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
(一)國內外民宿發展現狀
國外民宿發展較早,最早起始于20世紀60年代的英國,后來經過美國、日本、法國等國家的理論與實踐研究,開始趨于成熟和全面。國外對于民宿的研究相較于國內研究較為全面,國外對于民宿的研究對象主要為民宿經營者、游客與民宿行業管理三方面,三者之間的關系為民宿研究的重點,研究涉及了經濟學、社會學、管理學與消費行為學等多個學科。從研究方法上看,量化研究和質性研究并舉,采用了調查問卷、訪談、文本分析和傳記等多種類型。總體來講,國外經過多年來的理論與實踐發展,民宿已從定性與定量兩方面,多學科、全方位、多角度進行研究,民宿經營管理已趨向于合理規范化,產業類型趨向于生態多元化,服務形式走向創新多樣化。
臺灣為我國民宿發展較早的區域,早在20世紀80年代,為了解決旅游旺季景區酒店住宿供不應求現象,滿足游客住宿需求,當地居民用自家空房招攬游客入住,進而形成了當地的民宿。臺灣民宿通過政府扶持以及相關政策的制定,使當地民宿管理規范制度化,增強了民宿總體質量,促進了臺灣鄉村旅游產業和民宿的多元化發展。中國大陸民宿與國外民宿與臺灣民宿相比起步較晚,發展相對緩慢,大陸早期民宿為鄉村旅游中興起的“農家樂”,其主要功能是為來往游客提供住宿、當地特色餐飲服務以及農家項目體驗服務[2]。微度假模式下,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精品民宿代替酒店成為越來越多游客的選擇,同時也引導了許多游客的出行意愿和方式。個性化的旅游出行方式加大了民宿產業的需求,不斷涌入民宿從業者,民宿呈現出較強的增長趨勢,同時民宿的發展也更具地域化、個性化;管理形式在行為準則與行政管理上更加規范化、制度化;民宿設計與服務也更能滿足游客的審美需求與情感需求。
(二)國內民宿存在問題
我國民宿業雖然發展迅速,但在實際運營發展過程中仍存在著一系列問題。首先,國內民宿設計缺乏地域特色,抄襲同質化嚴重。民宿經營者為盈利模仿照搬網紅民宿風格,忽略地域文化特色,導致現如今“千宿一面”的狀況。第二,民宿經營者管理經驗不足,缺乏相對專業培訓,經營理念落后,服務水平和市場意識較低,從業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同時存在著服務人員服務意識不到位、硬件設施不完善、衛生安全存在隱患等問題。第三,缺乏長遠規劃。國內各地民宿通常為房屋主人作為主要經營者,政府方面也缺乏相關的政策引導與條文規范,導致同地區民宿發展不協調,存在惡性競爭現象等現象。第四,影響當地風貌,國內大多數地區民宿缺乏規劃,存在私自亂改亂建現象,進而會影響當地地理環境,違背生態環保的發展理念。
三、集裝箱建筑概述
集裝箱建筑是指利用廢舊集裝箱或新集裝箱進行搭配組合的新型裝配式建筑模式,具有施工簡便、運輸便捷、綠色環保、施工周期短、抗震性強、重復利用率高等許多優勢,被廣泛地應用于住宅、圖書館、辦公樓、博物館、展館、小型商店等建筑設計;同時集裝箱建筑具有工業化建筑、鋼結構建筑、裝配式建筑、模塊化建筑、綠色建筑等多項建筑屬性。
(一)集裝箱建筑的發展現狀
集裝箱由于結構穩、運輸便攜等特點在運輸業中廣泛應用,標準集裝箱的使用年限為10年左右,因此被淘汰的大批量集裝箱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早期淘汰的集裝箱主要作為廢鐵回收,極大地折損了集裝箱的再利用價值,于是西方國家根據集裝箱其自身優勢開始關注研究在建筑方面的價值,大量的集裝箱建筑案例逐漸公眾與人們的視野。集裝箱建筑由于其成本低、建造周期短、設計樣式豐富多樣,并且符合生態環保的建筑設計理念,國外的集裝箱建筑的設計改造案例與日俱增,但國外集裝箱建筑主要集中在公共建筑方面,較少的運用于住宅領域。
國內對于集裝箱建筑的改造設計的真正發展是在2018年的汶川大地震的重建工作中,在此之前,集裝箱還主要作為物流運輸載體使用。國內集裝箱建筑改造設計較為分散,并不像國外那樣大規模應用設計發展。通過汶川大地震重建工作,集裝箱作為建筑進行改造設計的這種形式才開始被大家真正認識與了解。現如今,生態綠色環保建筑理念越來越受重視,集裝箱建筑改造案例也越來越多,國內集裝箱建筑改造設計從緩慢時期進入快速發展時期。中國集團在集裝箱建筑方面首創“鋼結構集成模塊建筑體系”的建造方法,此種建筑體系是在不使用水泥與鋼結構作為建筑主體進行支撐的情況下,集裝箱模塊單位之間可以通過螺栓進行連接固定,可以實現自我堆疊組合達到20層以上,這種建筑體系在其他國家也被廣泛推廣使用。
(二)集裝箱建筑的特征優勢
集裝箱作為建筑材料應用在建筑設計中存在較大優勢,一方面解決了廢舊集裝箱的再生應用,符合我國生態環保的建筑發展理念;另一方面,集裝箱建筑作為特殊景觀,滿足游客獵奇心理,可吸引游客進行居住體驗。集裝箱本身材料為鋼結構,堅固不易損壞,作為建筑使用對天氣和氣候的依賴度也較低,使用區域范圍較廣,具有較強的安全性與適應性;同時大多數集裝箱建筑中90%的工程量是在工廠中完成制作的,只有10%的工作量需要現場完成安裝,也可以進行工廠批量化生產,流水化作業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縮短建造周期,具有較強的高效性;在工廠制作完成好的集裝箱建筑在交通運輸方面可以公路、鐵路、海運的多式聯運,可實現標準化運輸。
四、微度假模式下集裝箱在民宿中的再生應用
(一)微度假人群及民宿經營者對民宿的訴求分析
微度假作為一種短距離、短時間的度假模式,主要旅游人群以城市居民為主,旅游人群對于民宿的選擇主要體現在價格、居住體驗以及民宿地理位置等方面。
微度假人群作為消費者對于價格的感知主要體現在消費者自身基本情況、民宿折扣促銷活動、民宿房屋大小以及民宿服務質量四個方面[4]。第一方面,消費者自身消費情況跟其年齡、學歷、收入以及職業等基本因素相關,因此消費者的消費能力與選擇不同價格的民宿存在較大關聯性。第二方面,民宿的折扣促銷活動會降低民宿價格,折扣促銷可以吸引微度假人群居住進而增加民宿收入;所以在淡季民宿做出的折扣力度越大,越會吸引更多游客,進而帶動民宿經濟發展。第三方面,旅游人群對于價格的感知是通過房屋大小來決定的,不同的房屋布局與面積也會影響旅游人群對其心理價格的感知情況,例如民宿空間布局中,一室一廳一廚 一衛、兩室一廳一廚一衛、三室一廳一廚一衛以及其他的房屋類型,由于其面積大小不同,民宿價格也會不同。對于微度假人群一般以家庭為單位或者3-5人進行出游,對于民宿類型的選擇大對數在兩室一廳一廚一衛。對于淡季與旺季時期,兩室一廳類型的民宿即使在淡季時期,價格方面并未有很大浮動的折扣,但是消費也會有明顯的上升,因此可以看出人們還是偏向消費于房屋類型。影響消費者對于價格的感知的最后一方面就是民宿的服務質量,對于高收入目標消費群體,民宿經營就應提供更高的服務質量,給予旅游人群一定的“高品質感知”;對于較低折扣的民宿,旅游人群并不會要求與之不匹配的服務訴求,民宿經營者會通過縮減民宿服務種類來強調低價格與親民的品牌認知度。
居住體驗是旅游人群選擇民宿的另一關鍵要素。居住體驗一方面通過民宿服務質量來體現,另一方面是通過民宿室內空間設計來提高居住體驗。民宿服務質量越高、服務類型越多微度假旅游人群的服務體驗就會越佳,反之體驗越差。對于民宿室內空間設計方面,大多民宿設計缺乏地域特色,民宿經營者為增加收益競相模仿網紅民宿,導致“千宿一面”現象。地域文化的缺失,降低微度假人群的居住體驗,因此在民宿空間設計中要結合當地地域特色與人文景觀,增強微度假人群的民宿居住體驗感與歸屬感,感受當地的人文情懷。
地理位置對于微度假人群在民宿的選擇方面也會產生影響。微度假人群為短時間度假人群,因此在度假過程中并不想把時間浪費在路程上,因此民宿地址與旅游景點之間的距離與便捷情況相當重要,微度假人群在價格合理的前提下都會選擇地理位置優越的民宿。
民宿經營者對于自身民宿的訴求主要體現在盈利方面,經營民宿的主要目的就是盈利。吸引客源居住是民宿盈利的唯一方法,而吸引客源主要通過價格優勢、高質量服務、為游客提供特色體驗以及便利的交通和優越的地理位置,與旅游人群對于民宿的選擇訴求相對應。
(二)微度假模式下集裝箱的再生應用與特色民宿的融合
1.集裝箱的再生應用
集裝箱建筑本身具有建造成本低、施工周期短、靈活多變以及綠色環保等特性,從可持續發展角度出發,集裝箱作為建筑媒介來取代以往的旅游民宿建造形式,將集裝箱作為民宿建筑的主要材料,實現集裝箱的再生應用,同時通過功能區域的定義、外觀和內飾的再設計以及對微度假人群訴求分析研究進而對集裝箱民宿進行合理化改造,使其設計符合現時代人們的旅游度假模式,根據訴求進行空能空間布局設計以及特色體驗設計,不僅可以滿足游客的居住需求,同時又能降低建筑建造過程中對環境造成的污染,使集裝箱民宿變成一個靈活多變的可持續性新產物[5]。
2.集裝箱民宿設計
伴隨著微度假的興起,民宿現如今被大多數游客所選擇,相較于傳統農家樂與網紅民宿等旅游建筑形式,集裝箱民宿可作為一種新穎的、具有風格特點的景觀文化,改變了以往的旅游住宿方式。獵奇心理作為受眾心理的一種,集裝箱民宿由于其極具特色的建筑外觀,滿足游客獵奇心理,可被游客選擇。集裝箱民宿設計是住宿設計的一種延伸,與一般的旅游賓館設計內容相似但更具特色,包含以下三種設計內容:建筑形態設計、功能空間設計及主題風格定義。
2.1建筑形態設計
裝箱民宿建筑外觀設計可分為兩種類型,一種為民宿整體為集裝箱改造而成,通過集裝箱的不同的組合例如簡約式組合設計、復合式組合設計、集合式組合設計等組合方式打造民宿建筑形態,通過錯位、懸挑、夾心、并聯、疊加、串聯等箱體的不同組合方式以及通過增加箱體的高度、寬度進而擴大箱體內部的使用面積,從而創造靈活多變的室內空間,以及豐富且具有趣味性的民宿建筑形態;另一種為附加式組合設計,通過集裝箱與其他建筑材料組合設計在一起,例如混凝土、木材、鋼架構等,通過與建筑材料的結合建造集裝箱民宿[6];集裝箱在民宿設計中作為主要的建筑元素,通過附加式組合設計打造復雜豐富的民宿功能空間。
2.2功能空間布局設計
民宿雖然是一種別樣的住宿方式,但作為人們旅游之后下榻休息的地方,住宿仍是其最基本、最核心、最本質的功能。由于集裝箱民宿針對的主要居住人群為旅游周期較短的微度假人群,應通過分析微度假人群居住需求進行針對性設計。由于微度假人群基本為短時間居住,所以在客房空間設計中可以減少廚房面積,進而擴大居住區與衛生間面積。此外微度假人群一般以家庭為單位或者3-5人進行出游,因此民宿的客房居住類型設計中應以家庭房、標準間以及三人間為主,同時為居住人群設計一定的娛樂區域,例如親子互動區、轟趴區等,增強游客住宿體驗[7]。同時民宿經營者應結合當地人文風情設計特色體驗區,例如設置茶室體驗當地茶文化,設置小型展示區展示當地特色文創產品,并可帶有銷售功能增加民宿盈利等。此外特色餐飲區也是民宿空間中另一重要功能區域,可通過當地特色菜品嘗增強微度假人群特色居住體驗。
2.3主題風格定義
主題風格在民宿選擇中占有重要比重,集裝箱民宿整體風格的定義與規劃在整個民宿設計中也至關重要。微度假人群來自是來自不同地域、年齡與喜好,因此不同風格中的色彩搭配、元素運用以及材質細節都需設計研究。依據調研,中式風格、現代風格、地中海風格、簡歐風格等在民宿設計中運用較多,在集裝箱民宿設計中無論運用何種風格,都要考慮色彩、材質以及元素的運用,使集裝箱民宿更具主題特色。
3.集裝箱民宿與地域文化的結合
民宿作為酒店的一種延伸,除了具備酒店的某些功能外,民宿更加強調主題性與特色型,更具親切感與溫馨感。隨著移動互聯網與共享經濟的發展,千篇一律的網紅民宿出現在世界各地,民宿經營者為盈利爭相模仿,造成現如今“千宿一面”的現象。打造特色主題民宿就要擺脫對網紅民宿的模仿與照搬,加強與地域文化的結合,集裝箱民宿設計中可通過軟裝設計、墻面裝飾設計以及集裝箱箱體繪畫等方面與當地地域文化進行結合,從而打造特色主題民宿。
總結
微度假模式作為現時代流行的旅游方式,游客追求通過旅游度假達到休閑放松的目的,因此在民宿設計中要結合微度假人群需求,進行針對性設計。同時集裝箱在現代建筑中應用形式多樣,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集裝箱可根據自身特性與民宿設計結合,并且融入當地地域文化,解決地域文化在民宿建筑中表達不充分、不完全、結合不夠緊密的問題,進而打造特色主題民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