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楓

竹筍之鄉?竹筍產業已成為埔田鎮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
揭陽市是廣東著名僑鄉。揭陽市揭東區埔田鎮因盛產有著“嶺南山珍”之稱的竹筍,被譽為“中國竹筍之鄉”。
走進埔田鎮,漫山遍野的麻竹郁郁蔥蔥,一片生機勃勃;漫步在大街小巷,街道干凈整潔……眼前的美麗鄉村畫卷,是埔田鎮大力發展竹筍產業、實現富民興村強鎮的生動寫照。
作為揭東區竹筍生產核心區,埔田鎮通過建基地、擴規模、抓出口等措施,使麻竹筍種植規模和產量逐年增加。目前埔田鎮麻竹筍種植總面積超3萬畝,竹筍產業已成為埔田鎮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年來,埔田鎮充分利用資源稟賦,大力發展竹筍產業,讓昔日的荒坡地長出了“綠色經濟”,帶動農民增收致富。
今年68歲的李映輝是揭東區埔田鎮老龍村的一名筍農。他的竹筍園面積有14.6畝,共種植了300多棵竹子。挖筍看似簡單,但是要挖出一根漂亮完整的竹筍,就必須講究技巧。李映輝說:“挖筍就從這個筍耳對直下來,下面這里有個筍的節眼,再往下一點,挖進去,肉質稚嫩,不能太往下了,太往下筍肉就太老了。要看準,挖出來就剛剛好,就不用切掉。在筍的節眼上面太高的地方挖,就太嫩,就太浪費?!?/p>
每年一到筍季,就有客戶陸續上門收購,李映輝也經常在凌晨一點多就要上山挖筍。勞作于山林之中,收獲著時令美味,他絲毫不覺得辛苦,反而多了一份踏實和快樂。他說,想要種出品質好的竹筍,就要用心做好管理。只有辛勤的勞動,才會有喜人的豐收。
埔田鎮境內多丘陵、山地,土壤呈酸性,適宜種植麻竹等熱帶植物。多年來,埔田鎮通過合理規劃,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以“三高”農業、生態農業和特色農業為方向,大力發展麻竹筍生產,麻竹筍種植基地面積逐年增加。同時,埔田鎮多方籌措資金用于農業基礎設施的配套和種苗補助,扶持、鼓勵、引導農民合理開發可耕種的荒坡地,發展“綠色經濟”;以政府為紐帶,幫助企業、農戶與農村商業銀行建立資金扶持關系,搭建暢通便捷的融資平臺,強化發展后勁,做大做強竹筍產業鏈條。
鄉村要振興,產業是關鍵。為推進竹筍生產產業化經營,埔田鎮通過發展“協會+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增強農業發展凝聚力和市場競爭力;成立了竹筍協會,搭建起麻竹筍種植、生產、加工和銷售平臺,帶動周邊農民從事竹筍生產或加工,促進了竹筍產業化經營發展。此外,埔田鎮還積極實施龍頭振興戰略,扶優、扶強、壯大一批農業龍頭企業,形成了“種植—加工—銷售—回收”一條龍產業鏈條,有效解決產前、產中、產后流通不暢的問題,降低筍農經營風險,帶動農村經濟發展。
現代農業的發展,離不開科學技術的支撐。為提高埔田竹筍的產量和品質,埔田鎮和廣東省農科院蠶業與農產品加工研究所建立對接協作關系,依靠省農科院先進的技術和專業的人才進行科研攻關,研發新產品,提高埔田竹筍產品附加值。同時,埔田鎮協調各方力量,實施了《竹筍種苗培育技術規程》《竹筍栽培技術規程》等地方標準和技術規范,對竹筍從生長到產出新鮮竹筍的全過程嚴把質量關;針對竹筍加工產品,實施《竹筍罐頭技術規范》《衛生標準操作規范》,在生產全流程保障了竹筍制品的高品質;組織農業技術人員組成技術推廣團隊,向竹筍種植戶傳授科學、標準化種植方式;大力發展竹筍深加工,加強竹筍制品的研制和開發,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檔次,增強市場競爭力。
在提升竹筍標準化種植水平、提高竹筍制品科技含量和檔次的同時,埔田鎮還采取“政府搭臺、企業唱戲”形式,積極拓展農產品流通渠道。目前,埔田竹筍年產量10萬噸,產值達10.4億元,其中80%以竹筍罐頭的形式出口日本、韓國、美國、德國、土耳其、比利時等40多個國家,出口量居全國同類出口產品首位,年出口貨值1.2億美元,成為農業創匯的主導產品。
為推進竹筍產業發展,提升竹筍產業整體質量效益和競爭力,助力竹筍產業高質量發展,2021年11月26日,揭陽市揭東區農業農村局與廣東省農科院揭陽分院,在埔田鎮舉辦揭東區竹筍產業鏈培訓班。專家們立足竹筍產業鏈發展實際情況,分別從竹筍保鮮及加工技術、竹筍品牌建設、竹筍標準化種植和生產技術等方面進行授課。培訓貼近實際,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為推動區域特色竹筍產業做大做強,助力產業振興發揮了積極作用。
每年竹筍盛產期,埔田成為粵東地區百姓們餐飲娛樂的一個好去處。埔田鎮委、鎮政府緊緊抓住發展機遇,大力拓展竹筍產業鏈,發展以竹筍文化為載體衍生出來的旅游、餐飲服務業,吸引了大批游客,使埔田竹筍產業更完善、更具競爭力。
為推動筍食特色文化發展,打造美食、旅游名鎮,埔田鎮充分發揮竹筍品牌效應,以景區萬竹園及念恩山旅游景區、東籬香、態康源山莊等為依托,帶動鄉村游、農家旅館等旅游和餐飲業發展,著力打造特色休閑產業。
依托“埔田竹筍”的資源優勢,近年來,很多生態農莊應運而生。在埔田鎮,以筍文化美食打造的山莊隨處可見。雖然鮮竹筍常年都有,但最佳食筍時間是5—7月。每年5月,埔田的鮮竹筍開始冒尖,到7月產量最高,國慶后則日漸減少。要品鑒生態農莊的筍做得正不正宗,關鍵要看廚師做筍宴的水平。
尋味埔田,竹筍食鮮經典版包括上湯筍絲、炒筍絲粿條、筍粿、特色筍湯和油燜筍塊五種傳統潮菜的做法。上湯筍絲與炒筍絲粿條都有一個共同節點,要做得出彩,靠的是“食不厭精,膾不厭細”的秘笈,筍絲的精細切工是基礎。在埔田,許多以筍文化特色美食發展起來的山莊都各自出彩,有些生態農莊的上湯筍絲甚至通過冰鮮快遞送到珠三角地區?!捌姨镏窆S”這一埔田美味的影響力,由此可見一斑。
為推動餐飲旅游的發展,埔田鎮籌資2900萬元對縣道114線埔田平交至劉厝寨段進行升級改造,改善了農民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計劃總投資6000多萬元建設埔田美食一條街,項目建成后使埔田竹筍產品和“筍宴”、筍食文化等特色品牌越擦越亮。
在農業農村部公布的“2021年全國鄉村特色產業十億元鎮億元村”名單中,廣東省揭陽市揭東區埔田鎮榜上有名。2021年12月22日,農業農村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發布,埔田竹筍列入“2021年第三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
在“埔田竹筍”這一產業的推動下,埔田鎮將自身打造成為“產業、旅游、生態”三位一體的國家級特色小鎮,“埔田竹筍”已成為揭陽市一張文化旅游和發展名片。接下來,埔田鎮將在一個產業(即竹筍產業),三個延伸(即特色餐飲、文化旅游、生態旅游)的基礎上,進一步融產業優勢、交通優勢與生態資源、文化資源于一體,實現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和農業的全環節升級、全鏈條升值,助力鄉村振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