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體榮譽
聚是一團火 散若滿天星
“七連應到157人,實到1人”,這句觀眾每次聽到便忍不住破防的臺詞,是《長津湖之水門橋》最好的SLOGAN,也是屬于鋼七連已逝者的集體榮譽。
《水門橋》在強調家國同構的背景下,為觀眾精心刻畫了七連英雄群像,他們聚在一起,是當年英勇不屈的中國人民志愿軍整體的縮影,散開來看,每個角色都是鮮活生動的中華好兒郎。在塑造七連群像的同時,如何讓“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從文字到影像更合理、更生動,讓觀眾更具記憶點,是《長津湖之水門橋》區別于《長津湖》的關鍵所在。在“三炸水門橋”的事實背后,徐克導演重點圍繞單一個體的“犧牲”來展開故事、刻畫角色。于是,觀眾在銀幕前見證被燃燒彈包裹著的余從戎從容赴死的決絕、見證被卷進坦克的平河微笑著求伍千里向自己開槍、見證幾乎失明的梅生咬著女兒的相片從山頂上開卡車沖向美軍指揮部、見證伍千里為完成三炸水門橋的任務將自己置之死地的擔當和勇氣……與美軍的每一次短兵相接、肉搏拼殺都讓觀眾看到志愿軍的精神和信仰,那是一種無處不在燃燒著的力量,照亮祖國大地,照亮和平年代。
截至2月26日,《水門橋》的38億票房背后,是一個個讓觀眾過目難忘的七連戰士的身影共同撐起的,他們做到在群像掃描中集體閃耀,也做到在個體聚焦中各自綻放。
個體綻放
李晨(飾余從戎)
笑果擔當? 犧牲自我
作為從《八佰》中走出的“山東兵”,李晨對如何在銀幕上詮釋為保家衛國悲壯犧牲,并不陌生,那一次,他的敵人是日本。此番,他以余從戎之名,在《長津湖之水門橋》中繼續詮釋極具血性的中華好兒郎,這一次,他的敵人是美國。
李晨所飾演的余從戎,能在七連的英雄群像中脫穎而出,被觀眾所牢記,與他的“人設”關系密切。他是長津湖這一上演冰與火之歌的戰場上最陽光開朗的火力排排長,戰場無疑是最殘酷的所在,但余從戎在沒有奮勇廝殺的文戲部分,是當之無愧的“笑果”擔當,他樂觀自信,喜歡把歡笑帶給大家。《長津湖》里他捉弄萬里,騙他雷公的右耳朵是聾的,最后雷公揍萬里,讓七連上下樂得合不攏嘴,這成為悲壯慘烈、催人淚下的《長津湖》中最輕松幽默的一幕,“策劃人”余從戎自然功不可沒。同樣也讓觀眾深切感知到他們在戰場上是保家衛國英勇無畏的戰士,私下也是可以打打鬧鬧的普通人。角色人設有加持,李晨的演技也給力,他用穩、準、狠的演技賦予余從戎鮮活、生動的個性,讓高壓戰場上一個靈動的角色就此在銀幕上成功立住。
高光時刻
余從戎最讓觀眾記憶猶新的高光時刻,是當戰友在山下休息時,獨他一人山頂上擺弄剛剛有信號的電臺,這本是值得慶幸的事,不料,大規模的美軍飛機浩浩蕩蕩地駛來,山下的戰友快速反應,準備拼死一戰。這時,視死如歸的余從戎在山頂率先向飛機瘋狂掃射,并大喊著“來啊,來啊”,飛機投下燃燒彈,余從戎鄭重向山下敬禮后,全身被燃燒的烈火包裹的他大聲怒吼著,忍受巨痛朝戰友相反的方向跑去。那個平時說說笑笑的余從戎在危機時刻,毫不猶豫犧牲自我,把生的機會留給他熱愛的七連戰友們。
觀者感言
為了在群像塑造中脫穎而出,勢必要努力抓住自己角色的特性大做文章。李晨將余從戎的反差感發揮到極致,在私下里的活潑和戰場上的無畏之間自由切換,帶觀眾感受飽滿立體的志愿軍風采。特別是犧牲時在不足一分鐘的時間里,李晨游刃有余地將余從戎從驚恐憤怒到視死如歸再到從容犧牲的情緒變化,不差分毫精準詮釋,催人淚下的同時,也讓觀眾感同身受,并銘記銀幕上這位有血有肉、有情有義、有膽有謀的志愿軍戰士。
個體綻放
韓東君(飾平河)
沉默如山? 厚積薄發
平心而論,《長津湖》中韓東君飾演的平河存在感并不高,他的首要標志是一位寡言冷靜但百發百中的狙擊手,第二標志是大戰后用刻刀在彈殼上刻“平”字的戰士,與戰友們并肩作戰,但又帶有一種莫名的疏離感。《長津湖之水門橋》揭開了平河疏離背后的“秘密”,原來伍百里犧牲是為了救他!背負著巨大的愧疚感,讓平河難以以平常心面對戰友,尤其是不知情的伍萬里。
值得慶幸的是,韓東君和他飾演的平河在《水門橋》中贏得了證明自己、救贖自己的機會。平河在執行炸毀水門橋的任務前,放下心中壓抑已久的包袱,告知萬里真相,此后猶如爆發般燃燒自己、釋放自己。端起槍、扛起炮的平河,從曾經的孤獨內斂,變得目光堅毅,他一次次將彈藥精準射向敵人,為隊友爭取活下去的可能。
平河無疑是一個有層次的角色,為了突出神槍手的特色,韓東君先從專業性入手,校準、拉栓、瞄準、開槍,動作一氣呵成,讓這位沉默英勇的狙擊手形象無可挑剔。臺詞不多的他再著重通過細節來抓牢觀眾。神槍手扣動扳機的食指要保持敏感,在零下三十多度的極寒天氣,平河在沒有戰斗時總是對著食指哈氣,或者搓手指,以保證戰斗時的準確性。此外,在彈殼上刻“平”字也是韓東君專門為角色進行的精心設計,讓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鮮少在大銀幕上露面的韓東君用自己堅持不懈的努力終于有了一部代表作。
高光時刻
《水門橋》中最濃墨重彩刻畫的是二炸水門橋,而其中最讓人淚流滿面的時刻便是平河抱著炸藥包沖進美軍坦克底下同歸于盡的壯舉。那是最為危機的時刻,美軍的坦克橫沖直撞,平河手里已沒有槍與炮,炸藥包是唯一可能完成任務的救命稻草,遺憾的是扔出去的炸藥包卻沒被點燃。這時,平河用盡全力怒吼著沖過去,他的身體被卷入坦克,眼睜睜看著履帶從他身上壓過,每一秒都無比煎熬。眼含熱淚的他留給戰友的最后一句話是“開槍”。
觀者感言
如何讓一個看上去存在感不那么強的角色在群像中閃耀,韓東君的表演為我們提供了范本。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咬緊牙關的平河用無比慘烈的方式完成心靈救贖,他犧牲前的那個微笑,讓觀眾揪心、破防,也暗含巨大的能量和無畏的精神。硝煙彌漫的歲月中,戰場上的血氣方剛辨識度自然高,但難能可貴的是,韓東君用沉默到爆發的人物曲線實現了銀幕上的飛躍。觀眾為平河流下的眼淚,全都是韓東君收獲的勛章。(文 小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