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愛芳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沒錯,人人心中都有一個環球旅行夢,可是癟癟的錢包會無情地說:“清醒一點吧!”如果想用經濟實惠的方式打開世界地圖,恐怕你要和下面這幾位學學,他們靠著自己勤勞靈巧的雙手,實現了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夢想,更把綠色環保的理念傳遍全球!
尋找低技術的活法兒
世界上有很多環球旅行的游輪巨艦,但“海洋流浪者”號絕對是最有個性的一艘,四位船員似乎“不務正業”,他們的目的也似乎不怎么“靠譜”,竟然是為了尋找“低技術”。
什么是“低技術”?簡單說,就是簡單環保應用性強,人人可上手,在家就能學,沒電也能開練的活法兒。
世界上存在這樣的技術嗎?答案是肯定的,想想在不插電的時代,我們的祖輩不就是靠著一雙手,解決一切生活問題的嗎?不信去問問自己的爺爺,在他們年輕的時候,需要沙發,就自己動手DIY個沙發;自行車壞了,自己動手修起來。個個手工達人,人均魯班二代。
顯然,“海洋流浪者”號四勇士之一的科朗坦也是這樣想的,這位年輕的工程師,因為看到現代化工廠對環境的極大破壞,心痛極了,他想找到那些隱藏在世界各個角落的能工巧匠,習得低成本、低碳環保的生活方式。
低碳環保的純綠色生活
作為手殘黨,小編也曾懷疑過“海洋流浪者”號四勇士的理想,明明現在有高科技手段,為什么要退回到低技術生活方式呢?可參觀完他們的“大船”后,小編內心只剩下了深深的敬佩之情。
這幾位真是了不起的夢想家!
“海洋流浪者”號長14米、寬7米,外觀非常簡陋,但它的內部竟然是一座環保的科學實驗室。首先,船的動力來自風力和太陽能發電,基本能滿足日常所需;船艙內的機械設備是人力驅動的,在一副自行車腳蹬的帶動下,電鉆、攪拌機、縫紉機等都能歡快地唱起歌來;他們拒絕使用冰箱,喝的是經自制過濾器處理過的雨水;他們甚至還做了一個塑料裂解器,能把塑料變成燃料,自給自足;他們使用海水淡化機,讓船上的母雞喝上了淡水;經淡水灌溉的菜蔬解決了四位勇士維生素攝入的難題,而他們吃剩的飯菜,又變成了母雞的盤中餐;他們還學會了用麥秸稈做飯,培植螺旋藻和菌類……
跨界低技術玩家
我知道,你看完“海洋流浪者”號上的生活也會忍不住尖叫,這實在是太棒了!告訴你吧,以上那些就是低技術,而且就是四位勇士一路上學來的。他們把這些低技術應用于自身,并且通過網絡分享給全世界的網友,宣傳綠色環保的環球旅行,這本身就是一場酷炫的行為藝術。
我們都知道,“高手在民間”,四位勇士確實遇到了很多低技術工匠。比如,他們向馬來西亞的一對夫婦學習繁殖黑水虻,讓它們幫助回收再利用廢物,為“海洋流浪者”號上的植物提供肥料,打造了植物生態循環系統。他們在塞內加爾學會了環保的烹調方式,跟當地人學會了制造簡易風力機的方法……僅僅五年的時間,四位勇士就學會了不少技術,機械、農業、電力、水文、生物……簡直成了跨界低技術玩家。
如今,“海洋流浪者”號的全球之旅依然在進行中,科朗坦說,他們希望把綠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傳播到全球各地,讓全球70億人因此而獲益。不得不說,這四位勇士是我們這個時代的造夢者,世界因這樣的人存在而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