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評論員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也是中華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稟賦。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從十個方面總結概括黨百年奮斗的歷史經驗,其中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堅持開拓創新”。一百年來,我們黨領導人民披荊斬棘、上下求索、奮力開拓、銳意進取,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文化創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創新,敢為天下先,走出了前人沒有走出的路,任何艱難險阻都沒能阻擋住黨和人民前進的步伐。
“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敢于開拓創新,能夠打破條條框框的限制,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創造獨特的中國方案、中國智慧,這是百年奮斗的重要經驗啟示,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越性的重要體現。無論是為國尋油、防沙治沙,還是遨游太空、深潛海底,或者是改革揚帆、自貿啟航……沒有現成經驗,缺少標準的答案,我們黨憑借“堅持變中求新、變中求進、變中突破”的方法論,攻克了一個又一個難關,取得了一個又一個成就。面對難題時“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面對新題時“殺出一條血路來”,社會主義制度在不斷改革創新中始終充滿生機活力。
越是偉大的事業,越充滿艱難險阻,越需要開拓創新。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沖破思想觀念的束縛,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籬,堅決破除各方面體制機制弊端,各領域基礎性制度框架基本確立,許多領域實現歷史性變革、系統性重塑、整體性重構,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歷史性偉大成就。從簡政放權厘清政府和市場關系,到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提升治理效率;從科技體制改革為創新新引擎點火,到“河長制”“湖長制”激活生態文明建設一池春水,一系列深層次改革舉措以制度層面的開拓創新,激發了整個社會的創造活力、創新動力。
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同時,前進道路上仍然存在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各種風險挑戰,我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開拓創新,“迎接挑戰,最根本的是改革創新”。有風有雨是常態,風雨無阻是心態,風雨兼程是狀態。只要我們順應時代潮流,回應人民要求,勇于推進改革,準確識變、科學應變、主動求變,永不僵化、永不停滯,就一定能夠創造出更多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間奇跡。
歷史車輪滾滾向前,時代潮流浩浩蕩蕩。歷史只會眷顧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而不會等待猶豫者、懈怠者、畏難者。始終保持革故鼎新、一往無前的勇氣,始終葆有善于變革、敢于創新的銳氣,激揚“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我們必定能在新的趕考之路上交出更加優異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