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伯特·奧本海默1904年4月22日生于紐約一個富有的德裔猶太人家庭。父親是德籍猶太人,從小就移民到美國,后來在紡織界致富。母親是一個天才畫家。他天資聰穎,興趣廣泛,幼時廣泛涉獵文學、哲學、語言等領域,尤其愛好詩歌,對道德和藝術有著相當高的敏感性,而所有這些在他日后思想和事業的發展中都留下了久遠的影響和痕跡。1921年,奧本海默以十門全優的成績畢業于紐約菲爾德斯頓文理學校,因病延至次年入哈佛大學化學系學習。他三年讀完哈佛大學,1925年以榮譽學生的身份提前畢業。
隨后他到英國劍橋大學深造,想跟盧瑟福(E.Rutherford,1871-1937)從事實驗物理研究,但盧瑟福不愿收他為學生,這時他迷上了量子力學,于是開始攻讀理論物理,加入到著名的卡文迪許實驗室。1926年,轉到德國哥廷根大學,跟隨馬克思·玻恩(M.Born,1882-1970)研究,1927年以量子力學論文獲德國哥廷根大學博士學位,據稱論文發表當天,在座的評審教授竟無一人敢發言反駁。世人評論奧本海默鋒芒畢露。他二十多歲時曾在德國哥廷根做馬克思·玻恩(MaxBorn)的研究生,玻恩曾在他的自傳中說,研究生奧本海默曾經很多次在別人發表演講時打斷他的演講,上臺拿起粉筆,“這樣會更好!”他的老師都不能避免。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戰在歐洲爆發。美國羅斯??偨y下達總動員令,成立了最高機密的曼哈頓計劃,目標是趕在德國之前制造出原子彈。主持人是雷斯理·格勞維斯少將(Leslie R. Groves),格勞維斯不顧陸軍情報單位的反對,選定奧本海默為發展原子彈計劃主任。如此迅速地把剛剛于1939年在實驗室里發現的原子裂變現象,應用于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研制,眾多科學家,包括以和平主義者著稱的愛因斯坦在其中起到了推動作用,他們的動機,主要是由于納粹德國對這種武器的加緊研制嚴重威脅著整個人類文明,但也并不排除奧本海默曾提及的其它原因,如為了早日結束戰爭,以及對于原子科學的技術應用的好奇和冒險意識等等。然而,要把原子核裂變所提供的理論上的可能性,真正變成軍事上可靠易行的原子武器,其間所須克服的理論、方法、材料、直到技術工藝上的種種難題,無疑是對于人類才智的極大挑戰。奧本海默告訴軍方,想制造原子彈,就必須集中一流科學家和最好的設備于一個社區內,并統一指揮部統籌。
1942年8月,奧本海默被任命為研制原子彈的“曼哈頓計劃”的首席科學家,在新墨西哥州沙漠建立洛斯阿拉莫斯國家實驗室(Los Alamos Laboratory),整個計劃的經費是20億美元,總工作人數10萬。“氫彈之父”愛德華·泰勒(Edward Teller)協助奧本海默組織在洛斯阿拉莫斯工作的團隊,1943年有4000名科學家進駐洛斯阿拉莫斯(Los Alamos),費米、波爾、費曼、馮·諾依曼等大師級物理學家皆在其內。洛斯阿拉莫斯實驗室成功地制造了第一批原子彈,隨后在阿拉摩高德沙漠上空引爆,并發出耀目閃光及冒起巨型蘑菇狀云。1945年8月6日上午8時15分17秒,美國在太平洋蒂尼安島上的空軍基地朝日本廣島投下了第一枚原子彈。當原爆乍起,他想到了古印度《摩訶婆羅多經》中的《福者之歌》:“漫天奇光異彩,猶如圣靈逞威,只有千只太陽,始能與它爭輝?!?/p>
奧本海默領導著整個團隊完成了這場杜魯門所盛贊的“一項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大規模有組織的科學奇跡”,從而不僅驗證了科學技術的巨大威力,為盡早結束戰爭作出了貢獻,也為自己贏得了崇高的聲譽,成了舉國上下人所共知的英雄。他被人們譽為“原子彈之父”。
然而,面對著成功和榮譽,奧本海默的心情是苦澀而復雜的,在心中浮起了“我成了死神,世界的毀滅者”的感覺。當在廣島和長崎擲下以后,奧本海默心中的罪惡感就愈發難以解脫了,以至于作為美國代表團成員在聯合國大會上脫口而出:“總統先生,我的雙手沾滿了鮮血?!倍鎸τ浾撸瑠W本海默則坦言:“無論是指責、諷刺或贊揚,都不能使物理學家擺脫本能的內疚,因為他們知道,他們的這種知識本來不應當拿出來使用。”
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