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沙沙,鄂海燕,魏永春,彭雨潔,唐 玲,李 野,王亞麗,董玉霞
(1.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肛腸科,北京,100078;2.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護理部,北京,100078)
延續護理是住院護理的延伸,使患者在住院期間及出院后能得到持續的衛生保健和護理[1]。混合痔是肛腸科最常見的疾病之一,近年來,由于生活方式及飲食習慣的改變,混合痔患者人數呈逐年增加趨勢,相關流行病學調查顯示肛腸疾病中混合痔發病率占98.09%[2]。混合痔主要給予手術治療,針對混合痔術后患者,實施有效的中醫護理方案可以提高臨床的治療效果,促進患者康復[3]。混合痔術后患者常伴有水腫、出血、感染、疼痛、尿潴留、便秘等并發癥,給患者帶來巨大的痛苦及精神壓力,影響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患者術后傷口的恢復需要一個較長的過程,出院后仍有較高的健康護理需求,因此出院后的延續性護理也非常重要[4-5]。本研究選取混合痔(濕熱下注型)術后出院患者為研究對象,通過在專病門診實施延續性中醫護理方案并觀察實踐效果,現報告如下。
選取醫院肛腸科2020年4月—12月收治的80例混合痔(濕熱下注型)患者為研究對象,患者均接受手術治療,術后恢復順利并出院。診斷標準:參照《中醫肛腸科常見疾病診治指南》為診斷標準,以齒狀線上、下分為內痔、外痔和混合痔,主要癥狀是便血、脫出、墜痛。混合痔為同一部位齒狀線上、下均有,臨床兼有內、外痔的癥狀。中醫辨別標準:濕熱下注證為便血色鮮,量較多,肛內腫物外脫,可自行回納,肛門灼熱,重墜不適,苔黃膩,脈弦數[6]。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觀察組患者40例,男26例,女14例,平均年齡(57.80±6.20)歲;對照組患者40例,男28例,女12例,平均年齡(59.10±5.80)歲。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患者接受常規出入院護理、圍手術期護理,出院后采用電話回訪、健康宣教進行管理。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基于專病門診的延續性中醫護理方案干預,采取“三步護理一體化”的管理模式,通過“病房責護-門診護士-門診中醫治療護士”三個流程對出院患者進行全方位的服務。
1.2.1 病房責護流程
1.2.1.1 建立聯系:患者入院后,邀請加入科室微信回訪群,以方便患者出院后的回訪記錄。
1.2.1.2 圍手術期護理:術前指導患者床上體位、活動鍛煉,術前飲食指導及床上排尿訓練。術后常規護理,術后第一次活動強調“一個十、四個一”的重要性。“一個十”:患者術后腰麻需去枕平臥6 h,6小時即將到達時,需提前10 min枕枕頭,為第一次順利下床做準備。“四個一”:床上坐1 min;雙腿自然下垂,坐立于床邊1 min;床邊站1 min;一定有1人陪同。防止跌倒墜床事件的發生。
1.2.1.3 出院宣教:做好出院宣教,并與門診護士及門診中醫治療護士做好交接,指導患者出院后延續性中醫護理的重要性。
1.2.2 門診護士流程
定時為患者換藥、治療,指導患者進行功能鍛煉,門診護理組給予患者個性化的健康宣教,指導出院后的換藥、復查、中醫技術治療流程。并在換藥結束后將患者引領至門診中醫治療護士處。
1.2.3 門診中醫治療護士流程
1.2.3.1 并發癥護理:①疼痛:責任護士結合患者耐受情況與需求,講解疼痛的預防與護理。指導患者進食易消化的食物,以及水果、蔬菜,建議多飲水,以防大便干燥導致排便時加重傷口疼痛。對于輕微疼痛者,給予中醫技術護理,可采用經穴推拿治療聯合中藥熱奄包治療、耳穴貼壓治療,使血液循環中局部毛細血管擴張,改善疼痛;無效時可給予藥物鎮痛治療。②便秘:養成良好的飲食和排便習慣,平時多吃新鮮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暢,忌酒和辛辣食物。每天晨起拍打大腸經,通大便,排毒素。對于排便不暢者,給予中醫技術護理,可采用耳穴貼壓治療、便秘推拿治療,無效時可給予甘油灌腸治療。③排尿困難:出現排尿不暢、尿潴留時,應穩定好患者情緒,避免焦慮。先采取誘導排尿,無效時給予中醫技術護理,可采用耳穴貼壓治療、中藥膏摩治療、艾條灸治療熱敷按摩小腹,緩解尿道括約肌的痙攣。無效時可給予留置導尿術。④肛周瘙癢、傷口水腫、墜脹:痔瘡手術以后很容易出現傷口瘙癢,主要是由于切口愈合或者是局部有輕度的炎癥反應所導致的。出院后指導患者進行熏洗治療,2次/d,坐浴的溫度約42℃,每天坐浴15~20 min,能夠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環,以緩解瘙癢、傷口水腫、墜脹的癥狀。
1.2.3.2 健康宣教和康復指導:通過微信群、電話、短信等方式告知患者出院后相關健康宣教知識并指導訓練康復操,如:八段錦、提肛功、五臟排毒法-肺臟、拍打大腸經等具有中醫特色的康復訓練操。為滿足各個年齡層患者的需要,采取圖片、文字、PPT、視頻等形式進行隨訪,并為患者提供拓展相關預防疾病知識的平臺。不定時展示多種形式的健康宣教,如電視、網絡媒體宣傳、健康宣傳欄、功能鍛煉小視頻、溫馨提示卡等,有效解決患者術后康復鍛煉遇到的困難,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
1.2.3.3 居家護理指導:指導患者居家傷口護理,告知自行涂抹藥膏及栓劑的方法與注意事項,以促進傷口恢復,改善患者生活質量,達到延續性中醫護理的目的。
參考《中醫肛腸科常見病診療指南》[7]對2組治療后術后兩周內并發癥進行評分,將傷口疼痛、傷口水腫、傷口出血、肛周瘙癢、肛門墜脹、尿潴留、便秘、傷口延遲愈合8項評分,每發生一種并發癥加1分,并計算并發癥總評分,得分越高,表示患者的術后并發癥程度越嚴重。治療術后兩周采用治療滿意度問卷調查表對2組的滿意度進行調查,按照很滿意、滿意、不滿意進行評估。
采用SPSS 25軟件。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值±標準差(±s)表示,兩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非正態的計量資料以中位數表示,組間比較采用非參數檢驗;計數資料采用頻數或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并發癥評分(3.20±1.57)分,低于對照組的(4.30±1.59)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提示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程度較對照組輕。
觀察組患者的滿意率97.50%(39/40),高于對照組82.50%(33/4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n(%)]
延續護理是一種新型的護理模式,隸屬于整體護理,通過一系列措施,保證患者在更換治療場所后可以得到連續的、協作性的及正確的護理照料[8-9]。護理人員在充分評估患者護理問題的基礎上,對各項護理手段進行優化創新,以達到提高護理水平的目的。基于專病門診開展出院后延續性中醫護理服務是對專科護理示范病房優質護理的有效延伸。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評分和滿意度評價均優于對照組(P<0.05),基于專病門診的延續性中醫護理方案能降低混合痔術后患者并發癥發生風險,提高患者滿意度。
在基于專病門診的延續性中醫護理管理實踐過程中,科室重點關注以下問題:①提供的遠程健康指導、康復鍛煉以及醫療護理的綜合性醫護服務,是住院護理服務的直接延伸,通過微信、電話等遠程交流溝通方式為患者提供科學、有效且具有個性化的護理干預措施,并對患者家屬進行相關醫學知識方面的培訓,可有效促進患者出院后的自我管理行為[10-11]。②在專科示范病房模式下實施延續性中醫護理服務,能夠保障患者在術后依然處于密切監護和細致護理服務中,有利于降低術后并發癥發生風險,促進患者康復,縮短住院時間,降低住院費用和經濟負擔。③延續性中醫護理更加注重患者心理體驗,提高患者對醫院服務滿意度,確保患者能夠積極配合護理和康復治療[12-13],有利于構建和諧的醫療環境。④肛腸科專病門診延續性中醫護理在專科護理示范病房的實施促進了科室的管理體系,首次提出“一個十,四個一”的術后管理模式及“三步護理一體化”全方位延續性中醫護理服務模式。
綜上所述,在肛腸科專病門診中應用延續性中醫護理方案,能有效降低混合痔術后患者并發癥發生風險,提高患者對醫護人員的滿意程度。同時也可以幫助醫護人員提升自身技能知識,建立科學有效的管理模式,為患者提供更加專業的服務。
利益沖突聲明:作者聲明本文無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