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藥鮮藥的現代應用與研究進展△

2022-03-03 03:56:50徐杰張志鵬陳丹燕黃夢婷鄧李紅梁志毅
中國現代中藥 2022年1期
關鍵詞:中藥

徐杰,張志鵬,陳丹燕,黃夢婷,鄧李紅,梁志毅

廣東一方制藥有限公司 廣東省中藥配方顆粒企業重點實驗室,廣東 佛山 528244

鮮藥是指鮮采鮮用且未經任何干燥及炮制加工的新鮮動、植物藥,具有取于自然、方便易得、便于急用、療效顯著、特色突出、應用廣泛、資源豐富等特點。中藥鮮藥是我國傳統中醫藥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葛洪所著《肘后備急方》共收載藥物約439 種,其中,鮮藥就多達198 種,占總藥物的45%[1];《本草綱目》中運用鮮藥的記載多達1100 多條,所載附方中約有1/10 的方劑配用鮮藥[2]。然而,近現代鮮藥的應用呈逐年萎縮的趨勢。清末民初,北京各藥鋪中經營的鮮藥尚有40多種。到了20世紀70 年代,鮮藥僅在個別藥店中偶有所見。而近年來,北京藥店中經營的鮮藥已鳳毛麟角[3]。傳統鮮用為主的藥物多被干品取代,長此以往,中藥鮮藥治病積累了2000 多年的寶貴經驗和中藥鮮用的特色技術瀕臨失傳。本文通過對鮮藥應用的歷史、中藥鮮品與干品的差異、鮮藥的應用現狀、鮮藥保鮮技術的應用和鮮藥制劑的發展等方面進行探討,并對推廣鮮藥的應用提出了相應的建議,以期為中藥鮮藥的應用和發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1 鮮藥應用的歷史沿革

“神農嘗百草,一日而遇七十毒”,說明中藥起源于各種原植物(即鮮藥)[4]。從戰國至近代,鮮藥的臨床應用貫穿整個中醫藥史,以鮮品入藥的經典古籍和應用鮮藥治病的名醫圣手不勝枚舉。

利用鮮藥治療疾病的案例始見于《五十二病方》,其中記載:“取薯蕷莖(山藥)干治二升,取薯苽汁二斗以漬之,以為漿,飲之”,用以治療牝痔[5]。

《神農本草經》記載:“地黃生者尤良,此生者實為鮮品”,甚至有的成方制劑均采用鮮品,如用于治療高熱急證和血熱妄行、吐血衄血的三鮮湯(鮮石斛、鮮地黃、鮮沙參或鮮大青葉、鮮薄荷、鮮青蒿)和四生丸(生荷葉、生艾葉、生柏葉、生地黃)[6]。

漢代醫圣張仲景所著《傷寒雜病論》和《金匱要略》中收載的鮮藥較為普遍,如生姜瀉心湯以生姜等組方和胃散水;半夏厚樸湯以生姜治療婦人咽中炙臠;百合地黃湯以百合與生地黃汁組方,主治“百合病,不經吐、下、發汗,病形如初者”[7]。

晉代葛洪的《肘后備急方》中有較多鮮藥的記載,如“搗韭絞汁,飲一升許;或以生姜、茱萸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分為三服”以治療氣喘、鳴息欲絕(哮喘);以鮮葛根絞汁治療干嘔不息,水煎去滓服治金瘡中風,煮汁內服加外用防止瘡面壞死[8]。

唐代藥王孫思邈所著《備急千金要方》用葛根汁治療妊娠熱病,生地榆治療濕熱瘡,生射干治療咳嗽上氣,生瓜蔞根、生石斛等治療消渴病[9]。

宋代王懷隱的《太平圣惠方》中用生葛根治療鼻衄終日不止、心神煩悶[7];以鮮馬齒莧汁治療小便熱淋[8]。

元代朱震亨以鮮韭、生姜榨汁沖和牛奶飲服,組方“韭汁牛乳飲”,治療噎膈反胃[7]。

明代《本草綱目》中以鮮益母草搗汁治療浮腫;以鮮魚腥草搗爛外敷用以治療惡瘡、痔瘡、脫肛等癥[2,10]。

清代,隨著中醫溫病學的興起,鮮藥用藥品種及適應證日趨廣泛。葉天士善用鮮荷葉、鮮蓮子、鮮地黃、鮮石菖蒲根莖等治暑邪;薛生白創五葉蘆根湯,治療濕熱病后期余邪未清、胃氣未醒之證[11]。

民國時期,著名醫家丁甘仁擅長用鮮荷梗、鮮地黃、鮮沙參等治療溫病,如常用鮮荷梗治療壯熱不解,鮮地黃、鮮沙參、鮮石斛清肺生津。名醫施今墨常用鮮茅根、鮮蘆根為伍,治療溫病之發熱、煩渴、煩躁不安等證[12]。

2 中藥鮮品與干品的差異

2.1 化學成分差異

鮮藥未經干燥等工序,藥材中揮發性或熱敏性成分得以最大程度地保留。隨著高效液相色譜法(HPLC)、氣相色譜-質譜法(GC-MS)、薄層色譜法(TLC)、紫外光譜法(UV)等現代檢測技術在中藥質量評價體系中的運用,中藥鮮品與干品化學成分的差異性更加清晰。鄭堯等[13]發現,鮮人參中的人參皂苷含量在蒸制過程中有不同程度的損失,鮮人參蒸制120 min,人參皂苷Rg1、Re、Rb1分別由0.84、1.74、1.48 mg·g-1下降至0.48、0.34、0.38 mg·g-1,總皂苷含量也下降了1.27 倍。潘金火等[14]對比了鮮垂盆草、干垂盆草中黃酮類成分的含量,發現同產地、同批次的垂盆草干品中的黃酮類成分的含量明顯低于鮮品,10 個鮮垂盆草樣本中3 種黃酮類成分(槲皮素、山柰素、異鼠李素)的總含量均值比同批次干垂盆草高81.98%。金釵石斛鮮品的總生物堿含量比干品高20.93%,多糖含量比干品高26.55%[15]。陳莉萍等[16]通過鮮、干馬齒莧的TCL 比較,發現鮮馬齒莧、干馬齒莧均呈現不同的斑點;利用紫外-可見分光光度法測定鮮、干馬齒莧總黃酮的含量,發現鮮馬齒莧中總黃酮的含量是干品的1.83倍。

中藥鮮品與干品不僅存在化學成分含量的差異,同時存在化學成分種類的差異。袁觀富等[17]利用GC-MS 測定生姜和干姜提取液的化學成分,發現干姜中有19 個化學成分是鮮姜沒有的,分別是乙醛丙二醛縮醛、己醛、糠醛、異戊醛、2-庚醇、戊醛丙二醛縮醛、反-2-庚烯醛、己酸、2-乙基己醇、苯乙醛、2-壬醇、葑醇、β-松油醇、對孟烯-8-醇、茴香腦、2-十一醇、α-古巴烯、γ-欖香烯、橙花叔醇;而鮮姜中也有8 種化學成分在干姜中未檢出,分別為異丁醛、辛醛、反-2-辛烯醛、香茅醛、反-2 癸烯醛、乙酸橙花酯、大根香葉烯B、姜醇。張建逵等[18]發現,鮮西洋參的維生素C、維生素E、揮發油的含量均顯著高于西洋參干品,其中,鮮西洋參維生素C、維生素E 分別比干品高72.16%、39.32%,鮮品揮發油收率是干品的2.75 倍;同時,鮮西洋參揮發油中檢出54 個化學成分,主要是酚類、烯類、炔類和酯類成分,而干西洋參揮發油中僅檢出24 個化學成分,主要是醇類、烷類、酸類和酯類成分。

劉彥飛等[19]總結了迄今為止從鮮地黃(F)、生地黃(D)、熟地黃(S)中獲得的23 個環烯醚萜苷類化合物(A1~A23)和11 個非苷環烯醚萜類化合物(B1~B11),各種化合物基本骨架及結構圖見圖1~2,各化合物在3種地黃及炮制品中的分布見表1。結果顯示,大部分環烯醚萜苷類化合物在鮮地黃和生地黃中均有分布,但非苷環烯醚萜類化合物僅分布在生地黃和熟地黃中,而鮮地黃中未檢出。說明鮮地黃在干燥、炮制的過程中,環烯醚萜苷類化合物發生了降解反應,脫去了糖基,且其降解程度與糖基的數目有關。

表1 3種地黃及炮制品中環烯醚萜苷類化合物和非苷環烯醚萜類化合物的分布

圖1 3種地黃及炮制品中環烯醚萜苷類化合物母核結構

2.2 藥理作用差異

同一品種中藥鮮品和干品的性味和功效不盡相同,在臨床使用上,鮮藥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近年來,隨著對鮮藥臨床研究的不斷深入,在一些臨床雜病和急危重癥方面,部分鮮藥展現出了特殊的療效。呂雪等[20]通過對比鮮魚腥草、干魚腥草揮發油對大腸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沙門氏菌的抑菌效果,發現鮮魚腥草揮發油的抑菌效果優于干品。李冰寧[21]通過對比中藥水蛭鮮品、干品和炮制品的化學成分及藥理活性的差異,發現水蛭干燥、炮制前后蛋白質組分發生了變化。水蛭鮮品抗凝活性最佳,蛋白質含量最多,其蛋白質含量及存在形式與藥效明顯相關。Gu 等[22]研究鮮馬齒莧、干馬齒莧的降糖和抗氧化性作用時發現,與干馬齒莧的提取物相比,鮮馬齒莧汁能顯著增加細胞外葡萄糖在胰島素抵抗肝癌組織細胞HepG2 中的消耗,并且鮮馬齒莧提取物的降糖活性更強。任永申等[23]采用蛇毒血清磷酯酶(PLA2)體外抑制實驗比較了鮮垂盆草、干垂盆草救治蛇傷的藥效差異,發現垂盆草鮮用抗蛇毒作用顯著優于干用,其機制可能是鮮垂盆草保留了更多的活性物質,能夠降低蛇毒PLA2的活性、調節Ca2+濃度,保護凝血系統功能。

圖2 3種地黃及炮制品中非苷環烯醚萜類化合物母核結構

2.3 功效差異

中藥鮮品與干品藥性不同,鮮藥性多偏寒涼或性平,較同品種的干藥寒涼之性更強[24]。付蓉等[25]基于文獻文本挖掘,總結了廣西地區臨床常用鮮藥的四性、五味、歸經和主要功效,認為鮮藥藥性主要為寒性、涼性和平性,藥味以苦、甘、辛為主,鮮動物藥多以咸味為主,主要歸肝、肺、脾、胃經,主要功效為清熱、解毒、祛風、祛濕、活血、消腫等。部分中藥鮮用時有干藥沒有的特殊功效,是干藥不能代替的,有著重要的研究和臨床應用價值[26]。《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以下簡稱《中國藥典》)2020 年版收載的百部功效是潤肺下氣止咳、殺蟲滅虱[27]138-139;而《本草綱目》中記載鮮百條根(即鮮百部)具有祛風除濕的功效[26]。《中國藥典》2020年版收載的萊菔子功效是消食除脹、降氣化痰[27]284;而《本草綱目》中用鮮萊菔汁止吐血衄血[26]。《中國藥典》2020 年版收載的艾葉功效是溫經止血、散寒止痛,外用祛濕止癢[27]91;而《瘍醫大全》和《本草綱目》均記載鮮艾葉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26]。《中國藥典》2020 年版收載的生姜性微溫,功效為解表散寒、溫中止嘔、化痰止咳、解魚蟹毒[27]104-105;而干姜性熱,功效為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飲[27]15-16《中國藥典》2020 年版收載的鮮地黃具有清熱生津、涼血、止血的功效;而生地黃的功效為清熱涼血、養陰生津[27]129-130。

2.4 用法、用量差異

鮮藥是傳統中醫治病的特色,不同的適應證有不同的用法,包括榨汁、煎煮、浸漬、外敷等;中藥干品的用法多以傳統湯劑為主,也有部分入膏劑、丸劑、散劑等。鮮品用法更加豐富,適應證更為廣泛。《生草藥性備要》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嶺南草藥學著作,收載的311 種草藥基本都是鮮藥,堪稱嶺南最早的“鮮藥應用全書”。其中共記載了25 種鮮藥的用法,外治法10 種、內治法3 種、飲食療法12 種。外治法包括敷、擦、搽、貼、洗、涂、浸、浴、滴耳、熏;內治法包括酒服、口含、飲汁法;飲食療法包括煲煮、煲水飲、作茶飲、炒食、煎食、煨食、蒸食、拌食、燉食、送茶、糕食、釀食、去腥味12 法[28]。《肘后備急方》中記載的鮮藥用法繁多,如絞取自然汁外用法,包括外敷、外洗、外塞、外貼、外擦、藥炙等;內服法包括內服湯藥、自然汁、鮮品藥物研末服,或服用蒸、煮品[1]。同種藥材鮮品用于治療不同的疾病時,用法也有差異。例如,《肘后備急方》中以生姜絞汁內服治中風,入湯劑治傷寒霍亂,用酒煎煮治瀉痢不止,用薤白絞汁灌耳治療中風,搗爛絞汁內服解食腐肉中毒,搗汁外敷治犬或毒蛇咬傷,口嚼薤白吞咽到鯁處治卒諸雜物鯁不下。

中藥干品由于經過干燥和炮制等工序,水分逸散較多,故中藥鮮品與干品的用量也存在差異。由于鮮藥的含水量大,鮮品藥材用藥劑量普遍高于干品。一般鮮藥用量為干藥的2 倍,如野菊花、馬齒莧、薄荷等[29]。《上海市中藥飲片炮制規范》1973年版規定:“鮮藥一兩付干藥五錢”[30]。鮮馬齒莧所含氯化鉀僅1%,干品可達10%,兩者相差10 倍,因此臨床干品用50 g,鮮品用200~250 g[31]。《中國藥典》2020 年版收載的鮮藥有7 種(鮮牡荊葉僅供提油用),鮮品與干品用量差異見表2。

表2 《中國藥典》2020年版收載鮮藥與干藥的功效、用量差異

3 鮮藥的應用現狀

隨著中醫溫病學說的形成,明末清初直至解放初期五六十年的時間內,是中醫臨床應用鮮藥的鼎盛時期,臨床常用鮮藥多達40 余種。由于鮮藥缺乏供貨渠道、保鮮貯藏困難、缺味頻繁、臨床調劑不便、劑型單一、應用范圍受限等諸多因素限制,傳統鮮用為主的藥物多以干品代之。目前,少有醫院或藥店供應鮮藥[32]。受上述條件的限制,周而復始,形成惡性循環,導致傳統的鮮藥使用處于嚴重的萎縮狀態。同時,由于鮮藥供應逐漸萎縮甚至長期斷檔,鮮藥質量標準也趨于空白。岳貴娟[33]呼吁推廣鮮藥先要做好質量標準。《中國藥典》1977年版收載的鮮藥內服品種30種,外敷品種38種,合計68種,達到歷年之最;隨后顯著下降,《中國藥典》1985 年版收載的鮮藥品種僅25 種;《中國藥典》1990~2000年版收載的鮮藥品種數略有上升,維持在30~32 種;《中國藥典》2010~2020 年版又下降到僅7 種,且沒有外敷品種。歷版《中國藥典》收載鮮藥的情況見表3、圖3。此外,各省市中藥材地方標準及中藥飲片炮制規范共收錄鮮藥僅有80 余種,都存在著鮮藥材質量標準研究不深入、質量評價項目不完善等問題[34]。

表3 歷版《中國藥典》鮮藥的收載情況

圖3 歷版《中國藥典》鮮藥的收載情況

隨著學者們對中醫藥經典著作中鮮藥應用的深入挖掘,以及利用現代技術對鮮藥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研究的不斷深入,鮮藥獨特的藥理藥效逐漸引起大家的關注,遵循古法用藥的呼聲也越來越高。全國政協委員、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對臺港澳交流合作中心原主任王承德提出:政府要重視和支持中藥鮮藥的研究、開發、推廣、應用[35]。20 世紀80 年代以來,郝近大、鮑世銓等國內中醫藥領域的眾多有識之士紛紛呼吁恢復臨床鮮藥的供應,《中國中醫藥報》組織專家進行論壇,加強對鮮藥保鮮技術等基礎工作的研究,在地黃、石斛、擷草、側柏葉、人參、三七、生姜等藥材的保鮮技術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2000—2001 年《基層中藥雜志》組織了2 次鮮藥的臨床應用與現代研究的成果征文活動,促進了鮮藥的現代研究與推廣[36]。

雖然中藥鮮藥的研究與開發取得了一定進展,但仍然面臨著諸多問題,鮮藥的應用也并沒有形成適應時代需求和中醫藥特色的規模化產業,原有的“前店后廠”的供藥方式已不適應現代社會的要求,使鮮藥難以在臨床上廣泛使用。

4 鮮藥保鮮技術的發展

20 世紀中期,我國人口劇增,門診量增大,而傳統鮮藥保鮮技術落后,經營成本大幅上漲,以致市場上鮮藥的供應逐漸減少甚至斷檔,大部分鮮藥均以干品代之[37]。中藥鮮用首要解決的問題就是藥材的保鮮,而鮮藥的保鮮儲存困難也是其臨床使用受限的主要原因。

傳統鮮藥保鮮技術有自然貯藏法、砂藏法、砂植法、冰箱貯藏法、塑料薄膜保鮮法、移栽法等。詹曉如等[38]介紹,將鮮蘆根放置陰涼通風處,堆放厚度大約25 cm,上面蓋上防潮麻袋,一般可以保管15 d 左右。埋藏法、窖藏法和冷藏法是我國生姜普遍的貯藏方法。陳丙鑾等[39]發現,砂藏法儲藏的生姜精油、姜辣素、姜烯酚含量無明顯變化,對所制的干姜質量無顯著影響。陳永強[40]對比鮮姜窖內砂貯和室內砂貯的結果發現,窖內砂貯保鮮率最高可達98%,而室內砂貯保鮮率僅15%。傳統保鮮技術雖然操作簡單、成本較低,但保鮮效果不佳,費時、費工且占地面積大,不為經營者所重視,難以推廣。

隨著現代農業和食品加工業的發展,已經成功開發了氣調貯藏、輻照貯藏、冷凍干燥、真空密封和應用保鮮劑保鮮等現代化果蔬保鮮技術。李白鴿等[41]發現,在低溫(2 ℃)環境下,O2、CO2的比例分別為8%和30%時,可以有效抑制過氧化氫酶的活力,利于鮮魚腥草的保存。段寶忠等[42]通過對比經60Co-γ射線輻照和未輻照川貝母儲藏過程中活性成分的含量、霉變和蟲蛀現象,發現應用60Co-γ射線輻照可明顯延長川貝母的儲藏時間。楊燁等[43]將速凍保鮮技術應用于生姜、地黃、石斛的保鮮,發現儲藏6 個月的生姜、地黃和石斛外觀性狀、口味和有效成分都沒有顯著的變化,保鮮貯存期可達6~12 個月。湯海燕等[44]比較了氣調貯藏法、速凍保鮮技術、保鮮劑保鮮法對新鮮魚腥草、穿心蓮和石菖蒲的保鮮效果,發現利用速凍保鮮技術的保鮮效果最優,3 種鮮品儲藏30 d 外觀仍完好,且保鮮品與鮮品的有效成分沒有顯著差異。雖然現代果蔬保鮮的技術理論可以在鮮藥的保鮮領域得以合理應用,但仍難以突破傳統鮮藥季節性的桎梏。氣調貯藏法雖然操作較簡單,但不利于長時間儲藏;輻射貯藏法可以很好地控制蟲卵和微生物,抑制鮮藥材的新陳代謝,但輻照射線劑量控制困難,且成本高昂;冷凍干燥和速凍保鮮技術可以保留鮮藥的成分性質,但成本高、規模小,難以實現產業化。

5 中藥鮮藥制劑的開發應用

中藥鮮藥制劑是指源于傳統中藥的臨床經驗,以新鮮的動植物為原料,依靠現代先進科學技術的方法和手段,遵循嚴格的藥物非臨床研究質量管理規范(GLP)、藥品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MP)所研制出的能保持鮮藥的特有成分和藥效,質量穩定、可控、服用方便,并具有現代劑型特點的新型中藥制劑,包括單味鮮藥或包含鮮藥的中藥復方制劑[45]。利用現代化工藝手段將傳統鮮藥制備成鮮藥制劑,不僅最大程度保留了中藥的有效成分,發揮鮮藥特殊的藥效作用,同時,可以從根本上解決了鮮藥的季節限制、儲藏困難、品種不全、劑型單一、臨床使用不便等問題。

國外對鮮藥的現代研究十分重視,并利用高科技手段開發了一系列療效較好的鮮藥制品。早在1985年,德國低古薩有限公司就向中國申請了用鮮春菊提取有效成分的專利[46]。20 世紀90 年代初,法國、德國、日本開發出了很多鮮藥制劑,如法國的SIPF 口服液,德國的Immunopret Echinacea 制劑、Espa-Imun滴劑、Phytodolor N制劑、香天葵汁,日本的妥胃-U片以及Resplant榨汁劑、Aescorin N軟膏等[47]。

國內鮮藥制劑研發起步較晚,由浙江中醫研究所研究,浙江大德制藥有限公司生產的鮮益母草膠囊,較傳統的益母草膠囊、益母草流浸膏、益母草膏,具備指標含量高、藥理作用強、臨床療效好、工藝更先進、服用量較少等優點[48]。被譽為“中國鮮藥抗癌第一人”的李建生創建的建生藥業有限公司開發了金龍膠囊、金水鮮膠囊2種現代抗腫瘤鮮藥制劑,獲批成為國藥準字號治療藥,開創了我國現代鮮藥制劑治療癌癥的先河[49-50]。此外,我國還開發了一些質量控制可靠、療效確切的鮮藥制劑,如鮮竹瀝膠囊、鮮苓消銀膠囊、鮮藥雙柏膏等,均已在臨床得到了應用[51-53]。

20 世紀80 年代至今,呼吁恢復鮮藥的應用已得到了初步響應,現代鮮藥制劑的研究與開發已逐漸被重視。21 世紀以來,很多科研院所、藥企如雨后春筍般加入鮮藥制劑的開發浪潮中,申請了大量鮮藥制劑相關專利[54-57]。廣東一方制藥有限公司作為中藥配方顆粒生產與銷售的龍頭企業,近年來也開始注重鮮藥配方顆粒的開發[58-60]。

6 結語與展望

傳統鮮藥的應用模式顯然難以適應現代醫療供求體系的發展,恢復鮮藥的應用首先需要解決其固有的局限性。由于長期斷供,除生姜等少數品種在臨床上還有應用,其他傳統習慣鮮用的藥材均被干品取代,醫生、患者對鮮藥的認知匱乏。應充分挖掘應用鮮藥的古方、經方、名方和驗方,重視臨床醫生對鮮藥臨癥用藥的學習。

源頭清晰、合乎標準的藥材原料才能生產出安全有效、質量可控、可供臨床使用的鮮藥制劑。藥企生產使用鮮藥材首先要有法可依,但目前我國鮮藥質量標準幾近空白。《中國藥典》2020 年版作為藥材飲片的最低標準,收載鮮藥僅有7 種,遠遠不能滿足鮮藥生產的現實要求。恢復鮮藥的廣泛使用需要增補完善《中國藥典》的鮮品收錄,建立科學、合理的質量標準評價體系。

傳統鮮藥材的零星野采或小規模的藥農種植,無法實現規模化的冷鏈運輸和現代化的保鮮貯藏,種植、采收、運輸、貯藏等經營成本的升高壓縮了鮮藥的供應,促使臨床以干品代替鮮品使用,鮮藥需求驟降,導致供應鏈條進一步中斷。如此惡性循環是傳統鮮藥應用萎縮的主要原因。保障鮮藥供應充足需要加強鮮藥材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范(GAP)及藥用植物種植和采集質量管理規范(GACP)基地建設,實現“鮮藥種植-采集加工-保鮮運輸-質量控制”整個流程的規范化、規模化和產業化。

應建立全鏈條技術支撐、適應時代需求和符合中醫傳統用藥理論的現代化鮮藥產業。盡管現代化保鮮技術已經可以實現鮮藥的長期保存,但其高昂的成本仍然讓藥企、醫院、藥店望而卻步。而現代化鮮藥制劑不僅從根本上解決了鮮藥采收、保鮮、運輸、儲藏、臨床使用等方面的局限性,而且其質量穩定可控、攜帶方便等優勢更容易被醫生和患者接受。對藥企而言,鮮益母草膠囊取得商業上的成功揭示了開發質量均一、可控、安全、有效的鮮藥制劑擁有著廣闊的市場前景;于患者而言,金龍膠囊和金水鮮膠囊良好的臨床療效揭示了鮮藥制劑可以很好地保留鮮藥特殊的藥效作用。建立鮮藥“原料種植-產地加工-保鮮運輸-制劑生產-醫院供應”全鏈條技術支撐的現代化鮮藥產業是挽救鮮藥應用萎縮頹勢的必經之路。

繼承和發揚我國歷代醫家以中藥鮮藥治病的寶貴經驗和特色技術,是每一個中醫藥人的責任與使命,呼吁更多的中醫藥界有識之士共同推廣鮮藥的應用與開發,推動鮮藥的現代化發展。

猜你喜歡
中藥
中藥提取物或可用于治療肥胖
中老年保健(2021年5期)2021-12-02 15:48:21
中藥久煎不能代替二次煎煮
中老年保健(2021年4期)2021-12-01 11:19:40
您知道嗎,沉香也是一味中藥
中老年保健(2021年4期)2021-08-22 07:08:32
《中國現代中藥》簡介
中醫,不僅僅有中藥
金橋(2020年7期)2020-08-13 03:07:00
中藥的“人事檔案”
《中國現代中藥》簡介
中藥貼敷治療足跟痛
基層中醫藥(2018年6期)2018-08-29 01:20:20
中藥內外結合治療臁瘡56 例
中藥也傷肝
肝博士(2015年2期)2015-02-27 10:49:49
主站蜘蛛池模板: 2021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观看| 欧美精品伊人久久| 国产综合另类小说色区色噜噜 | 久久久久青草大香线综合精品| 中国国语毛片免费观看视频| 亚洲国产欧美国产综合久久| 无码日韩视频| 日本尹人综合香蕉在线观看| 亚洲av片在线免费观看| 日韩区欧美区| 久久久受www免费人成| 成人免费视频一区| 91亚洲免费| 国产另类乱子伦精品免费女| 伊人成人在线| 91视频首页| 中文字幕在线永久在线视频2020| 亚洲欧美一级一级a| 亚洲免费播放| 97视频在线精品国自产拍| 久久这里只有精品免费| 尤物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三级色| 日韩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中文字幕欧美日韩| 久久久久国色AV免费观看性色| 亚洲美女视频一区| 91色在线观看|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视频| 高潮爽到爆的喷水女主播视频| 日韩a级片视频| 亚洲人成网址| 亚洲天堂网视频| 国产真实乱子伦视频播放| 亚洲性视频网站| 手机永久AV在线播放| 99久久精品免费看国产免费软件| 九九九精品成人免费视频7| 婷婷亚洲天堂| 99精品国产高清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丝袜视频| 黄色污网站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激情小说另类| 五月婷婷亚洲综合| 免费A∨中文乱码专区| 1024你懂的国产精品| 在线一级毛片| 专干老肥熟女视频网站| 亚洲综合中文字幕国产精品欧美 | 91福利国产成人精品导航| 欧美日韩在线亚洲国产人| 国产女人水多毛片18| www欧美在线观看| 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看| 欧美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 亚洲一区色| 亚洲精品综合一二三区在线| 日韩国产黄色网站| 久久人与动人物A级毛片| 美女免费黄网站| 丰满人妻中出白浆| 久久综合丝袜长腿丝袜| 日本一本在线视频| 一级毛片在线播放免费| 午夜福利视频一区| 亚洲天堂久久久| 2021国产在线视频| 成人在线综合| a级毛片免费看| 国产精品视频a| 久久亚洲国产最新网站| 美女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AV综合久久| 国产农村1级毛片| 国产成人AV大片大片在线播放 | 国产www网站| 天天色综合4| AV在线天堂进入| 亚洲视频影院| 97影院午夜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亚洲精久久久久久久91| 精品国产香蕉在线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