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國彪 徐鵬程

2005 年,為響應政府轉變發展方式的政策,身為煉銅廠主辦會計的黃亞云毅然在洑西村創辦了籬笆園農家樂。在黃亞云和創業伙伴的精心經營下,這個最早只有四間房的小飯店生意紅火、迅速壯大,逐步發展成遠近聞名的鄉村旅游接待點,打造出包含多個中高端酒店和名宿的鄉村度假品牌。在事業發展、勤勞致富的過程中,黃亞云始終沒有忘記生養自己的鄉村,沒有忘記鄉親們。2012年,她率先提出了在洑西村發展“籬笆驛站”鄉村旅游連鎖客棧的設想,致力于打造一戶一品、一戶一特色的精品民宿。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她帶領洑西村龍山組村民進行“龍山特色民宿村”的建設,引導村民對家里多余的房間進行裝修。由籬笆園統一營銷、導入客源,農戶只需做好接待工作,并通過裸租、紅利分成、咨詢管理等模式分享收益。如今,龍山組已建成以靜心小屋為代表的58 戶各類精品民宿,加盟農戶平均每年增加20多萬元的經濟收入。
從創辦籬笆園農家樂開始,土香土色的土菜、當地特色的農產品就一直是黃亞云主打的招牌。隨著鄉村旅游的生意越做越大,游客對土特產的需求也越來越大。然而,本地的山珍特產規模并不大、質量不穩定,村民種植土特產的收益不多、熱情也不高。為此,2008年,黃亞云充分利用當地優質的自然資源和豐富的農業產品,以“公司+基地+農戶+市場”的模式成立了大地春生態農業專業合作社,聯合各家農戶大力開發生態農業,建立集生產、加工、包裝、宣傳、銷售于一體的綜合性平臺,統一收購、統一銷售。這種將鄉村觀光旅游與農產品產銷合為一體的模式,既解決了農產品的銷路問題,又增加了農戶收入,大大提高了農戶加入合作社的積極性。目前,合作社已經擁有成員總數153戶,社員675人,生產百合、茶葉、筍干、冬筍、烏米飯、吊瓜子等近20 個品種的特色農產品,其中“大地春”等系列產品率先通過了無公害認證、QS認證和有機認證。去年合作社農產品經營收入達6000萬元,有力地帶動鄉村振興、農民增收。
在帶領村民建設運營“龍山特色民宿村”的過程中,黃亞云發現有大量原本在外打工的年輕人被吸引回鄉創業,極大地補充了鄉村的新鮮血液,激發了鄉村旅游的活力。這讓她深刻地體會到,人是鄉村振興的第一資源。2017年開始,黃亞云逐步把人才引流培育作為推動鄉村旅游創新發展的工作重點。她一手抓本土人才培育機制創新,激發“存量”人才潛能,組織洑西村龍山組的民宿創業者走出去,到全國各地有名的民宿交流學習,幫助現有民宿從業者增加文化知識、提升管理技能,提高旅游服務管理的規范化和專業化水平,再結合宜興當地特色文化,幫助引導龍山各民宿打造獨具韻味、別具一格的“老板娘文化”,吸引游客一來再來;一手抓鄉村人才引進機制創新,發揮“增量”人才作用,在洑西村創辦創客空間,聯合本地青年人才,聚力培育創意團隊,形成創新經營模式和經營管理人才的孵化器。一大批在湖鎮就業或創業的返鄉大學生、專業技術人才、洑西村基層人員、家庭婦女等依托這一平臺發家致富,真正實現了“以創新促進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
身為洑西村的一員,黃亞云對鄉村有著深厚的感情。2018 年當選為省人大代表后,她深感肩上的責任更重。她把履行代表職責作為自己的重要使命,心系鄉村百姓,情牽鄉村發展,在基層摸爬滾打,和鄉親話家長里短,了解他們的所思所想、所需所急。每年的省人代會上,她總是積極參加會議審議,把人民群眾關心、關注的熱點問題帶到會上,為鄉村旅游和經濟社會發展建言獻策。她在“關于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助推鄉村振興戰略的建議”中談道,“設立省級鄉村旅游人才培訓基地,同時高校研究開辦鄉村旅游方向的相關專業和課程,既有利于加強省內同行間交流,又可以通過高校的專業學習引導一批高素質人才加入到鄉村旅游行業中,以人才興旺助力鄉村振興。”在她的推動下,有關內容被寫入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發展規劃和關于推進鄉村旅游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同時,黃亞云還積極幫助基層農戶了解和用好相關政策。尤其是在龍山組村容村貌整治過程中,她主動上門入戶做好政策宣講,既讓農戶理解政策的好處,認同政府的整治行動;又將農戶的訴求積極反饋給政府,使相關政策不斷完善,搭建起黨委政府和群眾的“連心橋”。經過她的努力,村莊環境得到改善,農戶生活質量得到提高,鄉村旅游硬件條件得到完善,為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奠定了更為堅實的基礎。
“我熱愛洑西村這片土地,我對自己選擇做一個鄉村振興的踐行者由衷地感到無比幸福和快樂。”黃亞云深情地表示,今后將繼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深耕民宿事業、履行代表職務、帶動村民致富,為實現鄉村振興、推動共同富裕貢獻自己應有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