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4日是第8個國家憲法日和第21個全民法制宣傳日。鹽城市鹽都區人大代表董兆付、王紅樓當天一大早就來到潘黃街道人大代表廣場,義務開展憲法法律宣傳咨詢活動。路過群眾紛紛駐足,領取材料,聆聽講解,并饒有興味地觀看廣場邊宣傳標牌上的圖片文字。新民村居民李萬選感慨地說,“有了人大代表廣場,代表與我們走得更近了,代表的心與我們貼得更緊了。”
加強人大代表與選民群眾的聯系,向來是鹽都區人大常委會關注的重點,全區72 個“人大代表之家”、138個“人大代表聯絡站”經過規范化提升,已成為代表“定時定點”接待選民的主陣地。但調研發現,隨著城鄉融合發展加快、人口流動性增強,許多選民白天在城鄉之間穿梭忙碌,很少有空到“家、站”平臺與人大代表交流,反而是晚間常去附近廣場健身休閑、漫步聊天。鑒于這一情況,按照問題導向的創新思路,2020 年7月,鹽都區第一個人大代表廣場在學富鎮應運而生。
鹽都區人大常委會因勢利導,積極引導基層人大順應農村廣場文化興起的趨勢,建起人大代表廣場,將其作為代表聯系選民的新平臺。廣場選址一般在人流相對集中的居民社區附近,并注意運用當地的特色文化資源。尚莊鎮北堡村是抗日戰爭時期鹽城縣抗日民主政府的所在地,該鎮人大代表廣場依托北堡紅色文化基地而建,多次組織人大代表、基層干部、公務人員在參觀紅色紀念設施接受革命傳統教育之后,再參觀人大代表廣場接受依法履職、為民盡責的思想熏陶,進一步增強履職擔當。轄區內新一屆區鎮人大代表選出后,首先安排參觀北堡紅色文化基地,并在人大代表廣場的憲法宣誓墻前集體進行憲法宣誓。
在鹽都區已經建成的幾個人大代表廣場中,潘黃街道落成未久的代表廣場最為引人矚目。廣場與居民健身廣場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占地超過3000平方米,既可以舉行上千人的群眾集會,也可以容納一兩百人健身休閑。廣場周邊既有莊嚴的國旗國徽圖案和憲法宣誓誓詞墻,也有人大制度理論、代表職責義務、優秀代表事跡等特色元素,“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有機統一”“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實現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載體”等宣傳標語格外醒目。

自兼具宣傳人大制度、接待選民群眾、開展文體活動等多項功能的代表廣場建成以來,鹽都區人大代表王紅樓就成了這里的常客。除按既定計劃每兩周安排半天時間來此開展履職活動外,他還每周都用一兩個晚上的時間來這里與選民接觸交流。他興致勃勃地表示,人大代表廣場把代表聯絡場所由室內延伸到戶外,群眾在跳廣場舞和休閑健身時也能向代表反映民情、表達訴求,可以說是在代表與群眾之間架起了新的“連心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