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您是否發現,在過度包裝這個問題上,藥品包裝和食品包裝一樣也是重災區。家里的藥箱堆滿了藥,其中藥盒占用了大量空間,很多藥品包裝里三層、外三層,有時把藥盒一層層打開后里面只有幾粒藥。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商品過度包裝治理的通知》中就對藥品包裝與規格進行了相關規定,明確提出引導藥品生產者優化藥品包裝規格。9月底,上海市發布《藥品包裝物減量指南片劑和膠囊劑》團體標準,以片劑和膠囊劑集采藥為重點,從包裝空隙率、包裝層數、材質選擇、中包裝、運輸包裝等方面提出了相關規定,覆蓋藥品生產、經營全產業鏈過度包裝治理。
作為全國首個藥品領域包裝物減量相關團體標準,《藥品包裝物減量指南片劑和膠囊劑》的出臺讓整個行業有了相關標準,有利于規范藥企的生產行為,引導企業實現包裝“瘦身”。參與執行此標準的上海某藥企負責人表示,僅就減少藥品包裝紙箱材質規格、優化中盒包裝而言,每年能節省近百萬采購成本,企業可以將節省的資金用于更多新產品研發。
該《標準》的出臺也在一定程度上回應了社會關切。藥品過度包裝是普遍現象,雖然藥品說明書、包裝盒單體并不大,但用量巨大,易造成資源浪費。如果能節約一半用紙,對于節能降碳減廢治污都是顯著的貢獻。規范過度包裝能夠減少藥企成本,壓縮藥品售價,進而減少患者支出。藥品包裝減負直接帶來患者的減負,使其不必再為額外包裝買單,這些都是對綠色低碳生活和綠色發展理念的生動實踐。
大多數業內人士認為,醫藥包裝將向更好地回收利用和延長產品使用壽命轉變,這也將有助于制藥行業更好地實現可持續的發展目標。未來醫藥包裝不僅要保證藥品質量,還要注重產品創新、技術創新和理念創新。包裝產品將來或可實現即配即用,并擁有給藥、數據采集等多種功能,實現節能減排的綠色環保產品將成為行業創新方向。
雖然此次出臺的《標準》主要面向上海醫藥企業,但未來應在該基礎上進行全國推廣,將更多藥企納入規范,并根據醫藥領域的不同細分賽道具體分析,逐步實施與落實藥品包裝減量化,使藥品包裝更環保,藥品質量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