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腐蝕控制技術協會 任振鐸、李濟克、王貴明、王昊等秘書處成員
腐蝕是材料與環境等眾多因素相互作用使材料原有性能隱蔽性、漸進性遭到破壞的過程,這是腐蝕的本質、也是腐蝕的定義,更表明了腐蝕隱蔽性、漸進性過程的破壞完全就是一項具有特殊性的工程。腐蝕工程廣泛、普遍地存在于地球上的各個角落。凡有腐蝕,必有被腐蝕的材料,而被腐蝕的材料因為所受到的環境等因素不同,其相互作用造成腐蝕破壞的程度也就有相應的不同,但都給社會帶來了不同程度的損失和風險,甚至造成重大事故的發生,必須加以控制。盡管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中的材料、各個腐蝕點中的材料等所受到的環境等因素不同、相互作用不同,但是,于2020年12月向全世界所頒發的國際標準ISO23123:2020《腐蝕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通用要求》為各個領域、各個腐蝕點等的腐蝕工程提供了加以腐蝕控制可遵循的頂層指導性、系統性的腐蝕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通用要求的統一模式或公式。
該腐蝕控制工程標準體系既包括了對被動性的有效控制工程、又包括了對主動性的有效控制工程的相應所有因素資源的優化配置的科學性、技術性、經濟性、安全性、有序有效性、通用性、可靠性標準的要求。其具體標準體系的制定原則或依據就是以腐蝕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為對象,立足于全球腐蝕控制工程全生命周期領域全局的高度,集全世界腐蝕控制領域中所有相關的技術因素資源和非技術因素資源之大成,對影響其相應腐蝕控制工程抗拒相應的腐蝕源,確保人身健康和生命財產安全、國家安全和生態環境安全經濟運行的基礎上,求得經濟、全生命周期和綠色環保的最佳效益為目標的全過程鏈條上的所有技術因素和非技術因素資源(如目標、腐蝕源、材料、技術、設計、研發、制造、施工與安裝、貯存與運輸、調試與驗收、運行、保養與維修、延壽與報廢、文件與記錄、資源管理、綜合評估等),開展其因素內、因素間及其全局間的擇優性、協調性的選用;對其擇優性、協調性選用的所有因素資源,通過運用科學、技術、經濟、安全有序有效性的工程化集成相應所有因素資源的優化配置的全過程,制定出一套具有整體性、系統性、相互協調優化性、相互銜接、相互交織、相互支撐的全面綜合程序性的標準,以實現其對相應腐蝕工程的有效性的被動或主動的控制、無效性控制的自動報警!最終達到最佳最大限度地減少腐蝕工程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各種危害,完全杜絕或避免隱蔽性、漸進性、突發性腐蝕工程所造成相應重大安全、環保等事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