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軍
牛河梁位于遼西朝陽市境內,是紅山文化遺址核心保護區。地形以丘陵山地為主,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氣候特點為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年平均氣溫7.6℃,年均日照時數2850~2950小時,年降水量平均614.7毫米,多集中在6~8月份,無霜期120~155天。該區域分布著亞洲最大面積油松純林,對調節氣候,涵養水源,保持水土作用顯著,同時也是構建紅山文化遺址公園的重要景觀資源。
目前該區域森林全部納入國家重點公益林管理范疇,享受國家財政下撥的公益林補貼。并按重點公益林管護標準,各鄉鎮分別組建了森林草原管護大隊,配備了專職護林護草員,有效遏制了濫砍盜伐、毀林開采或開墾、野外違規用火、違規放牧等涉林涉草違法行為的發生。但是管護隊伍建設還需進一步加強,管護成效還有待提高。原因如下。
第一,公益林護林員專職難專。按現有公益林護林員選用標準為男性,18~55周歲,身體健康等。此年齡段人員家庭責任大,經濟負擔重,而專職護林工作報酬難以滿足家庭生活所需,所以很難確保專職護林員不從事護林以外的兼職工作。第二,現有護林員素質參差不齊,個別護林員責任心不強,工作敷衍了事。護林工作需要翻山越嶺,無論嚴寒酷暑日常巡查必不可少,屬于重體力勞動。加之護林屬于執法工作,必須敢于擔當作為。個別護林員拈輕怕重,不按要求履職盡責,日常巡查難以堅持,對違法違規行為不敢當面制止,因此造成不良影響。此外,從年齡結構上,現有護林員超過50歲以上人員比例較大,無論身體狀況還是個人精力都稍有不足,也使護林工作成效打折扣。第三,專職護林員被當地村附加護林以外工作。專職護林員本應以護林防火、封山禁牧等工作為職責,個別村有“一員多用”現象。環境治理、拆遷、防汛、治安等工作也安排護林員參與。不僅侵害護林員自身利益,分散精力,也影響護林工作成效。第四,護林員職責大,權限小,工作開展難度較大。野外用火管控是森林草原防火的關鍵,由于護林員無處罰權,對野外用火行為只能采取圍追堵截工作方法。而每名護林員管護區域較大,春季野外用火高峰期,護林員難以做到全方位管控。針對林地放牧現象,雖然有禁牧政策為依據,但是護林員只能向違規放牧者宣講禁牧政策及相關法律法規進行勸導,往往收效甚微。
鑒于上述原因,致使當前森林草原管護工作成效還有待提高。以下就如何加強牛河梁區域森林草原管護隊伍建設,提出幾點建議。
第一,多渠道籌措資金,提高專職護林員待遇。為加強牛河梁林區護林護草管護成效,當地增加護林員管護名額。但是由于護林員工作報酬來源于公益林補助資金,人員增加后,人均管護面積變小,工作報酬也相對變少。因此應該在公益林補助資金基礎上,屬地鄉鎮財政、屬地村等應該多渠道籌措資金改善護林員工作報酬低現狀,為護林員減輕經濟壓力,從而安心從事護林護草工作。第二,提高護林護草員選用標準。采取就近上崗原則,以當地村民為選用對象,年齡、學歷、身體狀況、責任心等必須滿足護林工作需要。采取公開競聘上崗機制,避免人情因素干擾,堅持擇優錄取。上崗試用考察,重點考察身體狀況、工作態度及工作表現,對出勤率低,履職不到位、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人員及時解除合同。第三,堅持護林護草員專職專用,禁止個別村任意調用護林護草員從事護林護草以外工作。第四,適當賦予護林員執法權,比如小額處罰權,以此遏止違規野外用火、違規放牧屢禁不止現象發生。第五,嚴格制定并實施獎懲措施。對責任心強,履職盡責十分到位,能積極主動擔當作為,及時阻止各類涉林違法違規行為,轄區全年無森林草原火災、濫砍盜伐、重大毀林事件的事故發生的護林員予以適度獎勵。對履職不到位,造成火災、濫砍盜伐及其他毀林不良后果的管護人員,視情節輕重、后果大小予以嚴厲懲罰,不稱職的堅決辭退。總之要權責分明,獎懲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