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郁芝 秦銀銀
在學校,他充分發揮團員干部的引領作用,以身作則;假日里,他追尋革命先輩的足跡,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素養;課堂之外,他關注熱點時事,從《毛澤東選集》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與信仰的對話讓他的青春沐浴著思想的光芒,激蕩著創新的活力。
2021年立冬日,記者見到了長沙市南雅中學高三學生徐漢林。從接受采訪到視頻拍攝場地的推選,再到拍攝完成后的剪輯建議,無不彰顯著這位創新少年的熱情自信與落落大方。
帶著問題找答案
每一個孩子都是天生的“科學家”。自稱為“好奇寶寶”的徐漢林從小就擅于對身邊常見的事物提出疑問。隨著年齡的增長,徐漢林漸漸明白,所有的答案都蘊藏在問題里,帶著問題尋找答案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小學三年級的科學課上,一道關于生態瓶的研究課題激發了徐漢林探索奧秘的興趣。“我準備了藍色、綠色、無色三個生態瓶進行對照實驗,探究光對水生動植物的影響。”在同等氣候環境下,無色生態瓶里的植物和魚為什么長得最好?綠色生態瓶內的植物為何最先枯竭?在將近一個月的時間內,徐漢林從獨立設置實驗步驟到得出實驗結果的過程中,養成了勤于動腦、善于動手的習慣。
夏季蚊蟲多,常常被叮得滿身“紅包”的徐漢林想制作一款捕蚊“神器”,將蚊子“繩之以法”。他先從蚊子的習性、喜好著手,細心觀察,詳細記錄。隨后,又對市面上的驅蚊產品展開了調查:蚊香、滅蚊氣霧等產品中的有毒成分有損健康;用電蚊拍、滅蚊燈滅蚊等物理滅蚊方式環保,但收效甚微。
徐漢林學以致用,在探索中循序漸進。通過對蚊子的趨光性、聽覺等多次實驗取證,他初步完成了色誘滅蚊器的制作。但他對自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設備的選材到電路的設計,再到最終的成品,我絕不湊合。”徐漢林仍在向著心中的目標前進,雖然這條“戰線”被拉得很長,但他并不畏懼。
2020年,新冠病毒在全球蔓延,為了保證師生的安全,學校要求師生入校時進行體溫監測和手部消毒處理。由于進校時段人員集中,排隊消毒需花費較長時間。在消毒過程中,有些同學不小心噴灑消毒液過多,造成浪費。對此,徐漢林想制作一款高效實用的消毒裝置,為同學們入校節省時間。他的創意得到了兩位好友的支持,三人雖不在同一個學校,但這并未阻擋他們探究的腳步。
科學探索的道路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我們最初想利用人體傳感器控制微型水泵自動噴灑消毒液,由于水泵管道過于平緩,消毒液容易屯積、滴漏,造成浪費,這與我們綠色節能的設計初衷是相背的。”對消毒液進行加熱處理的設計重點在于對消毒液溫度的掌控。“大部分消毒液燃點較低,但噴出的消毒霧氣溫度較高,存在安全隱患。”徐漢林與隊友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經歷了三代產品的迭代更新后,徐漢林從加濕器的超聲波模塊中得到啟發,通過貫流風扇吹氣增壓,再由人體傳感控制器進行控制噴霧消毒。在對第四代消毒裝置進行測試時,同學們的入校時間縮短了一半,消毒液的用量也不到之前的三分之一。最終,該作品獲得了第42屆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發明作品一等獎,并被推薦參加國賽。
信仰是創新路上的“明燈”
如果說鍥而不舍是科學探索的可貴品質,那么良好的政治素養和文化底蘊便是創新路上的“明燈”。
進入高中后,徐漢林擔任了學校團總支委書記一職。他主動發揮團員干部的引領作用,多次進班宣傳和落實學校團委布置的活動任務,聽取同學們的意見建議。他還主動對團建理論進行思考和探索,牽頭擬訂了學校團干考核管理的相關制度,積累了不少基層團組織工作經驗,展現了較高的政治素養。假日里,徐漢林喜歡追溯紅色記憶,先后參觀過毛澤東、劉少奇、彭德懷、賀龍、尋淮洲等革命先輩故里,感受了老一輩革命家浴血奮戰的榮光。
談及對政治理論的學習與平時的閱讀喜好時,徐漢林就像打開了話匣子。“我認為,人文社會科學本身就是一門科學,尤其是政治和歷史教育能增強青年一代的責任感、使命感。學習歷史不僅能以史為鑒,還能涵養寶貴的歷史精神,在科學探索中做到既不妄自菲薄、又不急功近利。”
除此之外,愛研讀《毛澤東選集》的徐漢林通過對書中矛盾論和實踐論的學習與理解,感悟其中蘊藏的智慧與力量:“科學研究要瞄準真問題,做出真學問,毛澤東思想就是一種方法論,提供的科學指導能讓我們去偽存真,了解事物本質,由此及彼地了解事物發展的規律,教會我們怎樣在事物發展中找準問題,怎樣用科學方法解決問題。”
不打無準備的仗
在徐漢林看來,學習與科技創新活動甚至是校團務工作之間是互不影響的,以問題和興趣為驅動的學習與探索,實為一種樂趣。“學習沒有捷徑,肯吃苦、勤刷題就是王道。”面對目前緊張的高三學習,徐漢林表現得很淡定。“上課認真聽講很關鍵,雖然老師講的是‘如何做包子,考的是讓你做‘滿漢全席,但基本知識點是一樣的”“一般考試題都是7分基礎,2分中等1分難,我們抓住‘7分基礎、‘2分中等,沖擊‘1分難就更有把握了。”徐漢林幽默地介紹他的學習技巧。
學習之余,徐漢林會通過運動來排解壓力。他擅長短跑,喜歡打籃球和乒乓球,曾在100米短跑中取得過電記11秒64的好成績,達到了國家二級運動員100米短跑的標準。
“我做事理想化,喜歡盡我所能呈現出最好的效果。”善于應對各種突發事件的徐漢林是一個完美主義者。在科技節上,一架無人機意外跌落,他果斷將早已備好的無人機替補上,使演示照常進行,化解了當時的尷尬。“機會和好運在任何時候都只會降臨給有準備的人。”徐漢林認為“不打無準備的仗”是科學探索者必須具備的良好品質。
談及人生理想,徐漢林的回答出乎意料。“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他將考取華中師范大學、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作為自己的夢想,把為人民服務、堅守初心的典范張桂梅校長當作自己的榜樣。“張校長在身體狀況如此糟糕的情況下還能在教育一線堅守,這更加堅定了我未來成為一名人民教師、做新時代接班人的理想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