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向東
(民航西南空管局云南分局,云南 昆明 650206)
2015年至2016年6月期間,昆明西山導航臺DME 2#機監視器偶發系統延時、脈沖間隔、應答效率三參數告警,或者只出現應答效率低告警,告警時間無規律且間隔時間較長的問題,重啟后又可以正常工作一段時間,而1#機監視器各參數正常,顯示正常。
交換1#、2#機監視器后觀察了相當長時間發現故障沒有轉移,說明故障不在監視器,隨后交換1#、2#機測試詢問器繼續觀察很長一段時間,發現故障轉移,說明故障發生在2#測試詢問器。為了盡快判斷故障部位,修復故障的測試詢問器組件,我們采取替換法,交換1#、2#機測試詢問器主板進行判斷,觀察了一段時間后發現故障轉移,說明2#測試詢問器主板內存在故障。接延伸板外掛故障的測試詢問器后設備又工作正常,2#監視器各參數正常,指示燈顯示正常,用示波器檢查外掛的2#測試詢問器主板相關測試端口,顯示參數均正常,這樣外掛2#測試詢問器組件很長時間工作均正常,隨后將2#測試詢問器恢復至機柜內工作,一段時間后故障再現。
該故障是隨機性發生的,且外掛故障的2#測試詢問器組件又工作正常,因此懷疑是元器件熱穩定性不良導致故障隨機發生。采用靜態阻抗測試法,根據設備原理和圖紙結合告警現象分析,在檢查X/Y 波道開關時發現X波道電阻值在30~500 Ω 之間變化,反復撥動該開關測量,X 波道阻值不能穩定在0 Ω,始終在幾歐姆至幾百歐姆間變動,Y 波道則正常為穩定的0 Ω。正常情況下X/Y波道開關僅為通斷作用,接通時使用萬用表測量電阻值應為0 Ω,由此找到了故障偶發的源頭。焊下X/Y 波道開關翻轉使用,圓滿解決了該故障,使用至今未再出現該告警現象。
2017年5月開始,昆明西山導航臺DME 2#機監視器偶發系統延時、脈沖間隔、應答效率三參數告警故障,重啟后又可以正常工作一段時間,故障時間不定,1#機監視器各參數顯示正常。
從故障現象看該故障與故障1 相同,結合故障1 的排查經驗,首先對X/Y 波道開關進行檢查確認,X/Y 波道開關正常。使用替換法,交換1#、2#機測試詢問器主板進行觀察,確定2#機測試詢問器主板存在故障,接延伸板外掛2#機測試詢問器很長時間設備又工作正常,后將2#測試詢問器恢復至機柜內工作,一段時間后故障再現,經過多次反復試驗,推斷該主板外掛散熱效果較好因此無故障現象發生,初步判斷該主板有元器件在機柜內因散熱效果差,造成熱穩定性不良進而導致故障發生。當故障發生時用示波器測量2#機測試詢問器面板測試孔INTERROGATIONS TIMING 有一對方波信號,波形抖動幅度超限,同時測量REPLY TIMING 測試孔,發現無方波信號,使用延伸板外掛2#機測試詢問器,將示波器接到主板XT11 測試孔觀察,顯示有一對1 MHz 方波信號,隨后用熱風機對主板各個部位分別加溫,適當提高主板各部位的溫度,隨即故障再現,為進一步縮小范圍,在熱風機前端加裝一個較小的導風管,并對該脈沖相關的元器件逐一進行加溫,當熱風機吹到集成塊D39 時,示波器顯示的方波信號緩慢消失,隨即2#監視器的系統延時、脈沖間隔、應答效率三個綠燈滅,主告警紅燈亮,故障出現,立即將熱風機開關轉換為冷風直吹集成塊D39,示波器測量的方波信號又緩慢出現,隨即2#監視器的系統延時、脈沖間隔、應答效率三個綠燈亮,主告警紅燈滅,故障消失。經過反復多次試驗最終判定為集成塊D39 熱穩定性變差導致設備故障,經更換該集成塊后徹底排除故障,至今設備工作正常。
2018年12月,昆明盤龍導航臺DME 2#機CTU 面板顯示脈沖波形告警,自動切換到1#機工作。
現場維修時人工開啟2#機,工作正常,詢問值班人員得知該故障現象已經存在很長時間,在人工開啟2#機時偶爾會出現,需重啟幾次才能正常工作,這次是第一次發現在2#機工作期間發生告警,并自動切換至1#機工作。
經過詳細分析和觀察2#機的工作狀態,初步判斷為100 W 放大器脈沖波形調整電路存在軟故障,根據圖紙分析推斷某參數處于告警門限值邊緣,當該信號稍有變化即超出告警門限導致告警。調取監視電腦數據分析,發現告警時脈沖寬度由3.5 us 變成4.2 us,脈沖上升沿由2.2 us 變成2.7 us,脈沖下降沿由2.2 us 變成2.9 us,發射機功率不變仍為1.21 kW,由此判定告警原因是雙脈沖波形失真造成設備告警并自動換機工作。
立即對100 W 發射機的脈沖波形進行優化調整,總體感覺這次波形調整很困難,很難調整到正常指標,和正常時候的調整不一樣。經過反復調整R3、R5、R7、R9、R11、R13 等多個波形變換電位器使脈沖波形基本達到技術指標要求后,2#機恢復正常工作,但2個小時后再次發生告警并自動換機,CTU 同樣顯示脈沖波形告警。用示波器檢查100 W 發射機面板測試孔MODULATION,發現方波脈沖對波形不正確,該脈沖寬度為11.5 us,幅度為20 V(正常值應為:脈沖寬度10.5 us,幅度11 V 左右)。由此推斷為前級信號失真所致,隨后立即調整100 W 發射機主板R85 將脈沖幅度由20 V 降到11 V,然后調整R36 改變脈沖寬度到10.5 us 后,再仔細調整R3、R5、R7、R9、R11、R13 多個波形變換電位器,這次的調整感覺很方便,不像之前調整很困難。經過仔細調整使脈沖間隔為3.5 us,脈沖上升沿為2.2 us,脈沖下降沿為2.2 us,發射機峰值功率為1.21 kW,調整后再次切換至2#機,工作正常。然而一段時間后2#機再次出現同樣告警,再次檢查發現方波脈沖幅度由11 V 左右變為接近20 V,由此推斷100 W 發射機主板R85 存在阻值不穩定情況,在更換同型號R85 可變電阻后,2#機正常工作至今。
2012年底昆明晉寧導航臺進行飛行效驗,機組通報DME 1#機40 海里左右測距誤差突然增大,45 海里以后收不到應答信號,無法提供使用。2#機應答信號正常,校飛推遲,等待設備修復后再進行校飛工作。
校飛期間,地面DVOR/DME 臺的DME 雙機均工作正常,無任何異常情況,各項參數也在廠家的要求之內。用示波器測量1#機前面板各關鍵點波形,除接收機視頻組件對數視頻信號相比2#機過小外,其他均正常。因2#機工作正常,1#機故障,說明故障點不在公共部位,用示波器反復測量對比,最終確認是1#機接收信號較弱,造成接收機視頻組件的對數視頻信號較弱且不穩定,應答器不應答所致。現場向技術人員了解到設備投產校驗時,也曾發生過30 海里外,飛機收不到應答信號的情況。
根據上面的情況并結合DME 的工作原理來分析,基本可以判定該故障是由于接收機視頻組件的對數視頻信號過小且不穩定,造成40 海里以外飛機詢問信號到達地面DME 接收機的信號幅度過小,應答器無法識別,導致飛機收不到地面應答信號,無法完成有效測距。立即對1#機接收通道進行全面排查,先后檢查、互換1#和2#機環流器、預選濾波器、接收機視頻組件。到此步,1#機接收機對數視頻信號依舊過小且不穩定,2#機仍然工作正常。調整思路,既然相關可插拔組件沒有問題,問題可能出在連接線上,比如連接的同軸電纜。隨即安排1 人仔細觀察示波器上顯示的對數視頻信號,另外1 人到機柜后面敲打和接收機有關的各連接電纜,當敲打到1#機接收機輸入的同軸電纜時,示波器的對數視頻信號幅度突然增大且不穩定,信號幅度隨敲打的步驟急劇變化,到此已經基本判定了是該電纜存在接觸不良的情況,經過仔細觀察,接收機前端同軸電纜喇叭口有裂紋,用手輕輕一掰就斷了,此時設備突然告警關機并自動交換到2#機工作,告警的1#機面板所有告警紅燈長亮。經過重新焊接斷口后開機,設備工作正常,測量對數視頻信號幅度將近2 V 且很穩定,與2#機基本一致。第二天飛行校驗,作用距離達到要求。
2013年7月中旬開始,昆明晉寧導航臺DME 2#機CTU 面板顯示所有參數告警,自動切換到1#機工作,復位后又正常工作較長時間,后來情況越來越差,直到2015年底,基本無法開啟。
當時偶發該故障,研究測試了一段時間后,基本判斷為接收機視頻組件內部存在軟故障。由于接收機信號處理相當復雜,且故障時有時無,基本情況是重啟又能正常工作很長時間,根本沒有機會測量判斷。原計劃是返廠維修,但在2013年7月第一次發生故障后的近3年時間里,又先后聯系了北京總代和廠家,將該軟故障情況多次反映,最終得到的答復是無法解決,因此,科室領導決定成立技術公關小組立即進行自主維修。
2016年初,臺站人員報告該機故障,經過多次重啟均告失敗,設備已經退出保障。
現場開啟設備,在延時告警的時間段里多次反復確認了系統延時只有47 us 左右,隨后所有告警紅燈長亮,設備關機,由此確認了故障原因是系統延時過低導致設備告警關機。再次開啟設備,在延時告警的時間段里迅速手動調整接收機視頻組件面板上的系統延時細調電位器,將系統延時參數調整到正常的50 us,此時剛告警的所有紅燈全滅,所有參數正常指示綠燈全亮,設備正常工作。但30 min 后所有告警紅燈長亮,設備告警關機。再次重啟設備,此時系統延時參數顯示52 us,隨后所有告警紅燈長亮,在延時告警的時間段里迅速手動調整接收機視頻組件面板上的系統延時細調電位器,將系統延時參數調整到正常的50 us,此時告警的所有紅燈全滅,所有參數正常指示綠燈全亮,設備又正常工作。
根據故障現象推斷,由于設備冷熱機變化過程造成系統延時由47~52 us 超上下告警門限導致告警關機,屬系統延時參數隨接收機視頻組件的溫度變化而變化所致。由DME 設備原理進一步分析,鎖定故障范圍在中頻放大器模塊內,經過仔細研究,最終確定延時線模塊的可能性極大,經更換延時線模塊后上機測試4 h 左右,期間開關機數次,系統延時參數始終穩定在50 us 左右,設備并無告警現象。
以上5個故障發生在不同臺站的同型號DME 設備中,均為元器件軟故障,故障排查過程較為困難,相反維修較為簡單。
第1個案例在運行中極為罕見,從故障現象看涉及2#機系統延時、脈沖間隔、應答效率三項告警,時間跨度較長,應結合故障現象和系統原理分析,逐步縮小排查范圍,清晰記錄排查過程,以便后期分析、排查。
第2、3、5 案例均為元器件性能不穩定,故障排查異常困難,需要對系統原理、圖紙和板件信號走向足夠熟悉,同時需要對該型號同批次設備的性能、穩定性有較為全面、深入的認識,在偶發故障排查過程中,合理使用外界干預手段輔助排查、多次驗證,以盡量避免故障排查不徹底。
第4個案例及其罕見,自2012年初設備安裝完成并通過投產校驗以來,DME 雙機均工作正常,1#機工作穩定,從來沒有過告警故障的情況。若非本次飛行校驗,根本不會知道1#機存在應答范圍小的嚴重問題。回顧該故障的解決過程及對原理的深刻領會,從理論上做出簡要分析。
為什么設備沒有出現告警情況?為什么設備反而顯示工作正常?且CTU 面板各參數均正常,各指示燈也正常?因為測試詢問器在不間斷的模擬飛機詢問。測試詢問器產生的詢問信號還要經過衰減以后才能由定向耦合器送到接收機,裂紋的喇叭口是信號接地端,雖然有裂紋但是并沒有斷開,只是存在接觸電阻,這個接觸電阻還沒有影響到測試詢問器輸入到接收機的最低詢問信號強度,應答器也按要求對測試詢問器的詢問脈沖信號給予了相應的應答,因此,雙監視器都認為設備工作正常。但是,由于接觸電阻的存在,已經影響到飛機對地面應答器的詢問,飛機距離DME 臺的距離不同,則飛機發出的詢問信號到達地面接收機的強度也不同,近距離的詢問信號強度高,遠距離的詢問信號強度低,加之有接觸電阻的存在,極大地衰減了飛機對地面應答器的詢問信號強度,從而導致地面應答器對弱信號的應答。
以上是對該型號設備故障的排查、隱患查找及維修的一些體會,供大家探討,以達到總結交流的目的,不當之處請給予批評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