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林彬

摘要:發生火災后,在調查火災起因時,需要有效地收集和分析物證,只有這樣才能夠準確地了解火災的原因、起火點、造成的損失以及人員傷亡情況。但是,在進行火災調查中,經常會遇到物證損毀的問題,這將給火災調查帶來較大的難度。文章針對火災調查中物證損毀的主要原因進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具體的防范措施,希望有助于火災調查工作的順利開展。
關鍵詞:火災調查;物證損毀;防范措施
通過火災調查工作的有效開展,能夠準確地了解火災的起因,這樣便可以認定火災責任。而火災調查工作的開展需要有足夠的物證來支撐。但是在發生火災時,消防人員的大部分精力都在救火上,火災現場較為混亂,在這一過程中,很可能就會導致火災調查所需的物證被損毀,這就很難保證火災調查結果的準確性。為此,一定要注意防范物證被損毀的問題。
一、火災調查中物證損毀的主要原因
(一)缺乏恰當的現場勘查方式
在調查火災時需要調查人員深入到火災現場收集物證,結合火災現場損毀和殘留物品的痕跡綜合分析相關的數據信息,以此為火災起因的調查提供重要的依據。但是在具體開展現場勘查工作時,并未在火災現場的外圍設置合理的圍擋,導致群眾在圍觀時很可能會因為擁擠而進入現場,這就很容易破壞現場的物證。除此之外,調查人員在進行現場勘查時,因為采用的方式不夠恰當,很可能會出現遺漏的情況或者勘查不夠認真、謹慎,導致一些物證在勘查中遭到損毀。
(二)調查延遲
通常情況下,在發生火災事故后,公安機關在接到報警后會第一時間前往火災現場對現場加以保護,并第一時間取證。但是一般火災的發生都比較突然不存在任何的征兆,所以很難保證公安機關取證人員可以及時趕到現場,并且發生火災時現場的人員都比較慌張、混亂,很可能會在無意間損毀物證。
(三)物證送檢過程中發生損毀
火災調查人員在收集完物證后,需要將物證送到相關部門進行進一步的檢驗,但是在送檢的過程中也很可能會發生物證損毀的情況。雖然在送檢物證時工作人員會注意保護物證,但是卻不能夠確保送檢過程中物證所處環境的溫度和濕度與火災現場相同,物證很可能會因為外界環境的變化而發生損毀。例如,在送檢一些容易氧化的金屬物證時,如果沒有及時做好有效的處理,很可能會致使物證在保存或者運輸的途中就發生嚴重氧化,這將嚴重影響這一物證自身的價值。
二、火災調查中物證的重要意義與作用
首先,在火災調查工作中有效地收集現場的物證或者火災痕跡,可以準確地了解引發火災的原因。通過對收集物證以及痕跡進行科學的分析與化驗,獲得相關的數據信息,這樣便可以在日后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措施避免類似的火災事故重新上演。同時,在不斷地物證測試與分析實踐中,調查人員處理收集物證以及處理突發狀態的能力也可以得到很大的提升,這對日后火災調查中物證的損毀具有很好的預防作用。
其次,調查工作人員在收集物證的過程中,需要堅持客觀公正的基本原則,不然就很容易影響物證自身價值的充分發揮。引發火災事故的原因既有人為因素又有客觀因素。如果是因為人為因素引發的火災,那么就需要有足夠的物證,只有這樣才能夠利用法律的武器更好的保護受損人的權益,同時追究當事人的責任人,對違法犯罪行為給予警示與嚴懲,以此保證社會發展可以更加的穩定、和諧。由此可見,充足有效、可靠的物證可以保證火災調查結果的準確性、客觀性和公平性。
最后,在火災調查工作中,通過對火災現場物證的留存、調查與分析,利用數據對比,了解引發火災事故的原因,以此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加強對火災事故的防范,減少類似事件的再次出現。調查人員在火災現場收集物證時,會認真、仔細地查驗物證,并注意保護火災現場,通過科學的推測了解引發火災事故的重要原因,避免出現主觀臆斷的情況。
三、火災調查中物證損毀的防范措施
(一)做好火災現場的保護工作
對于火災調查工作來說,需要完成較為繁多的取證工作,很多情況下,需要不止一次進行現場取證。并且不管是引發火災的原因還是火勢的蔓延情況都較為復雜[1],火災調查人員需要多次進入火災現場進行勘察,在徹底完成現場勘查工作前,必須做好火災現場的保護工作,絕對不可以讓無關人員進入。并且工作人員需要注意對現場各物品的保護,盡可能地不要移動現場的物品,并利用拍照或者錄像的形式將火災留下的痕跡保存下來,這也是火災調查中的一個可靠物證。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調查人員在拍照或者錄像時,一定要從多個角度來拍攝,盡可能避免發生線索遺漏的情況。除此之外,調查人員還需要樹立起安全意識,確保火災被徹底撲滅后,才可以進入火災現場進行取證。
(二)嚴格地按照我國相關法律法規收集物證
我國針對火災調查的現場物證收集方法有著明確的法律規定。因此,調查人員在收集物證時一定要嚴格按照《火災事故調查規定》《消防法》等法律內容收集物證,確保火災物證收集的完整性,以此為后續火災調查工作的順利、有效開展提供重要的依據。
通常情況下,在進行火災調查物證收集工作時,至少需要兩名調查人員在場,以此避免發生偽造物證的情況[2]。另外,調查人員還需要全面了解相關的法律法規,并且還需要具備較高的思想覺悟和較強的責任感,在思想意識上和行為上都需要尊重法律的權威性,嚴格規范自身的調查行為。
(三)提高調查人員的綜合素養
火災調查結果的準確性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物證提取的完整性,而物證是否可以被完整、有效的收集和調查人員的綜合素養存在著密切的關系,若想避免物證被損毀,保證火災調查結果的準確性,就需要注重提高調查人員的綜合素養。一方面,在招聘火災調查人員時,一定要對其提出較高的要求標準,并且所有調查人員都需要進行崗前培訓與考核,通過考核的調查人員才可以正式上崗工作。另一方面,加強對現有火災調查人員的培訓與學習,以此不斷豐富調查人員的專業知識體系和提高調查人員的綜合素養[3]。
(四)注重加強對物證保護法內容的完善
在開展火災調查工作的過程中,若想避免物證損毀,我國政府相關部門就需要進一步完善有關物證保護方面的法律法規,同時完善物證保護法的內容,以此進一步規范與制約調查人員的取證行為,促使調查人員在火災現場提取物證時采用的方法更加的規范,強化調查人員的法律意識,以此最大限度地避免發生物證損毀的情況[4]。并且調查人員在收集物證的過程中,還需要保管好物證。在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和相關文件完成火災現場物證的提取后,應該結合物證自身的特點等分門別類的保管。例如,對于在火災現場收集的金屬類物證,為了避免其因為氧化、腐蝕而損毀,一定要將這類物證分裝好,并做好防護處理。這就要求調查人員必須準確把握物證保護法的內容。
(五)注重問詢工作的開展
在進行火災現場調查工作時,不單單要注意探查火災現場的物證,同時還需要詢問目擊人員有關火災的情況。通過問詢工作的有效開展,輔助火災現場物證的收集,這樣就可以保證火災現場物證的全面收集,同時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發生物證損毀的情況[5]。但是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調查人員在開展問詢工作時,一定要準確的甄別問詢者所提供信息的準確性與可靠性。在具體開展問詢工作的過程中,調查人員一定要注意觀察詢問者的表情、精神狀態,以此及時發現詢問者是否是因為被脅迫或者因為受到一些利益的誘惑而故意提供虛假的證詞。另外,調查人員在開展問詢工作時,一定要防止帶有過多的主觀色彩,并且要注意語言技巧的使用,通過問題的合理設計,從而在問詢者處獲得對火災調查更加有利的信息。同時問詢者還需要從多個角度保證問詢者所提供證詞的可信度。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發生火災事故時,消防人員在接到報警后會第一時間來到火災現場,緊鑼密鼓地開展救火工作,盡可能地保障人們的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火災調查人員也需要及時前往現場,第一時間保護好火災現場,及時完成火災現場物證提取工作,在收集火災現場的各物證時,稍有疏忽很可能就會發生物證損毀的情況,這將對火災調查結果的準確性與可靠性造成嚴重影響。為此,調查人員在開展火災調查工作的過程中,一定要采取合理的方法收集物證,并注意保管好物證,對物證做好防護處理,避免物證損毀,以此為火災調查工作的有效開展提供可靠的證據支撐,從而更加準確的了解發生火災的原因、火勢的蔓延情況等,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做好火災事故的預防,進而避免類似事件的再次出現。
參考文獻:
[1]汪強.火災調查取證的難點問題及相關對策分析[J].今日消防,2021,06(12):115-117.
[2]劉生軍.火災事故延伸調查工作的現存問題及對策[J].消防界(電子版),2021,07(23):45-46.
[3]阿卜杜如蘇力·如則麥麥提.火災事故監控視頻提取的注意事項及提取措施[J].消防界(電子版),2021,07(23):47-48.
[4]顧永正,呂懋鋒.火災事故調查中存在的問題解決策略[J].現代鹽化工,2021,48(06):145-146.
[5]都都.淺談火災事故調查工作中火災證據的收集[J].今日消防,2021,06(11):109-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