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宇星
摘 要:藝術風格是藝術家在長期創作實踐中逐漸形成的一種穩定的、獨特的、有代表性的整體風貌,是藝術家獨特審美的體現,其形成過程往往受到各種因素的綜合作用。從創作者的內在及外在兩個方面,討論后印象派畫家凡·高的創作歷程中對其風格形成具有較大影響的因素。
關鍵詞:凡·高;藝術風格;繪畫創作
藝術史上重要的架上繪畫藝術家都具有獨特的藝術風格,美術史演變至今,藝術家的個人風格也越發鮮明。法國啟蒙思想家布封提出“風格即本人”①,而吳冠中在討論風格時也談到“風格是作者的背影,自己看不見”②。本文以內外兩個角度,分析在凡·高③的創作風格形成中對其影響較大的因素。
一、藝術風格形成的外在因素
(一)來自生活環境的影響
生活環境往往能給藝術家提供直觀真切的創作素材,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藝術家的取材范圍。凡·高在1880年前后才正式作為職業藝術家創作,在此之前凡·高曾在比利時南部的博里納日礦場擔任基督教傳教士,那里生活環境惡劣,處處是礦土和煤渣,可想而知不能為凡·高提供色彩斑斕的視覺經驗。當凡·高在1888年去往法國南部的阿爾勒時,身處燦爛的陽光下,他激動不已地回信向朋友說道:“我迫不及待要告訴你,就天空的澄澈和色彩的繽紛來說,這里的某些地方就像日本一樣美麗。在地面的景色之上,湖水就像有層層細紋的翡翠,或是印花布上常見的藍色濃郁陰影。淡薄的夕陽讓地面顯現出一種蔚藍色調。金色的黃昏真耀眼!……在周日的大街上,能看到一些簡單又舒適的色彩組合。到了夏天,這里的景物無疑會顯得更加愉悅?!雹芏病じ咧摹跋蛉湛毕盗姓莿撟饔谶@段沐浴于阿爾勒陽光下的時期。
(二)來自印象派的影響
凡·高創作生涯中一次重要的轉變是在1886年接觸印象派后。在此之前創作于1885年的代表性作品《吃土豆的人》中,用色以褐色為主,包括他同一時期的自畫像也是灰沉的色調。去到法國接觸到剛剛興起的印象派后,他用色也變得豐富大膽起來,印象派的色彩觀念影響了他,我們可以從他的兩幅自畫像中明顯地感受到這種變化。創作于1886年的《叼著煙斗的自畫像》是早期灰沉的色調,而一年以后創作的《戴著氈帽的自畫像》已是我們熟知的高飽和色調了。同時在用筆上,凡·高也開始做了一些新的嘗試,已經出現了標志性的并排式筆觸,筆觸的走向和安排顯得更自由。僅一年時間,凡·高的繪畫風格判若兩人。
二、藝術風格形成的內在因素
(一)凡·高的理想主義信念
1879年,青年時期的凡·高在礦場當傳教士時,懷揣著宗教濟世的強烈憧憬,竭力照顧當地的村民及傷員,自己卻節衣縮食還得了熱病。之后愈演愈烈幾近瘋狂,終日衣衫不整,邋里邋遢,還不肯進食……他以近似于基督教苦修士的方式工作生活,村民們卻因這個狂熱的傳教士過分怪異拒絕接納此人,最后教會也認為凡·高的舉止有礙教會形象,辭去了他的職務。
崇高的理想與殘酷的現實形成的強烈反差讓凡·高備受挫折,他因此投身繪畫以寄托理想信念。而那種近似于基督教苦修士的工作方式也被延續到了他后來的繪畫事業中。1880年,凡·高決定以職業畫家的身份進行創作并在信中寫下:“換羽期對于鳥兒來說,就像我們人類面對逆境或者不幸一樣,是痛苦的時期。你可以選擇停留在痛苦中,也可以由此脫胎換骨,重新做人。但是,這并不是一件值得張揚的事,也不是一件可以調侃的事,正因如此,你才需要藏起來。”⑤面對生活中的苦難,凡·高選擇藏起來。只是,或許凡·高也沒想到這些痛苦的時期伴隨他度過了余下生活,作品不被看好、被周圍的人拒絕接納、遭受精神疾病的折磨……但是即便如此也沒有壓倒凡·高,哪怕是后來在療養院內接受治療⑥時他也不忘進行繪畫創作,這一狀態如同當傳教士時的狀態。在背后促使他不計后果工作的原因并不是在簡單地模仿苦修士的生活,而是他自身的理想主義情結。他愿意為他所認定的理想毫無保留地付出所有,因此他的作品中透露出的狂熱氣質,有一部分是出自于此。
(二)敏感、沖動、孤僻的性格因素
凡·高性格中的細膩而敏感的部分在1888年寫給妹妹的信件中可窺見一斑:“以下是我對自己對鏡自畫的一點評論……略帶粉色的灰色臉龐,綠色的眼睛,灰燼一樣顏色的頭發,前額有皺紋,滿嘴唇四周的僵硬胡子是火紅色的,看著凌亂而哀傷,但嘴唇是飽滿的,身著藍色粗麻罩衣,手里拿著調色盤,上面有檸檬黃、朱紅、鉻綠、鈷藍,就是除了胡子的橙色之外的所有色彩。人物站在灰白的墻前。你或許會說這有點像凡·伊登書里描繪的死神的臉——也不錯,不管怎樣就是這樣一個人物——畫自己并非易事?!雹咴诜病じ吲c親友的信件中常常能看到這樣關于景象的細致描寫與自白。此處,他詳細地審視自己的外貌后又調侃道有點像“死神的臉”,這更像是對自己每況愈下的精神狀態和處境的一種象征性描寫,一年后的凡·高就因嚴重的精神問題不得不入住圣雷米療養院接受治療。我們從信中依然可以觀察到其狂熱頑固性格下細膩敏感的一面。
這種沖動急躁、狂熱的性格特質使得凡·高不被周圍普通人所理解,盡管凡·高的內心情感細膩,渴望與人交流,但急躁沖動的性格又使他處處受孤立。這種沖動且富有激情的性格同樣影響著他的作畫方式:“我常常會畫得太快,這算個缺點嗎?我忍不住啊。比起冷靜的筆觸,難道我們追求的不是熱血沸騰的激情嗎?在如此令人激動的環境中,比如在實地或在自然中,真的有可能保持冷靜且有條不紊的筆觸嗎?敬愛的上帝啊,在我看來,這就像擊劍時發起進攻一樣吧?!雹嗟菃渭兊募で檫€不足以創造深刻的作品,凡·高也深知這個道理:“……即使你天生就懂很多東西,也要至少付出三倍的努力,才能從本能的發揮到達理性的創造?!雹徇@種作畫方式也讓凡·高作品表現出激情發揮和理性創造,筆觸看起來迅速而肯定,又如同木刻版畫一般有力且具有秩序感,這是凡·高內心積蓄的精神能量在畫布上的噴發。
(三)精神疾病帶來的影響
礙于性格和高強度工作,凡·高經常處于缺少人際交流的環境里,加之長期不被人理解以及生活的壓力,長期處于焦慮與不安狀態中的凡·高身上出現了類似躁郁癥和人格分裂的病征。在生理和心理上的窘境與理想主義信念帶來的矛盾作用下,凡·高的補償心理機制似乎被觸發了,使得凡·高對待繪畫越發狂熱,在此時的他看來,繪畫成了他證明自我價值的唯一途徑。他于1888年的書信中寫道:“我變得越丑、越老、越病態、越窮,就越想用安排巧妙、生動明艷的色彩來報復這一切?!雹怆S后的幾個月后,他在與高更的爭吵中割下自己的耳朵,再過數月,便自愿進入療養院接受治療,但是仍在某次神志不清的狀態下吞食顏料而被短暫禁止作畫。盡管精神疾病最終拖垮了他,但在此期間凡·高卻以頑強的意志力迫使自己揮灑出最耀眼的光芒,這段時期也是他藝術風格完全成熟的時期,“絲柏樹”系列、“向日葵”系列、《星月夜》等代表性杰作都誕生凡·高生命中最后的兩年里。他極力向往著太陽,最后也融化在了太陽的光芒中。
三、結語
正如吳冠中所言:“風格之誕生緣于情感之赤誠。虛情假意與裝腔作勢,絕對偽造不出風格來?!??輥?輯?訛在藝術風格的形成過程中,外在因素可能會影響材料、技法等作品表面的面貌,但決定藝術品深度的關鍵因素還是創作者的內在思想和情感。
注釋:
①該觀點出自喬治·布封于1753年當選為法蘭西學士院院士的入院演講《論風格》,強調風格是作家人格的外化,作品中出現的知識、材料、風格、語言等元素應該服務于作者的思想和理性。
②吳冠中:《永遠新生》,中國青年出版社2015年版,第115頁。
③文森特·威廉·凡·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1890年),荷蘭后印象派畫家,后印象派代表人物之一。出生于基督教牧師家庭,青年時期曾在比利時當基督教傳教士(1878年前后),期間幾經挫折,被教會辭退職務,于1880年前后嘗試系統學習繪畫,后轉向繪畫創作,1886年開始接觸印象派,1890年自殺身亡。
④凡·高:《炙熱星空下孤寂的靈魂:凡高書信選》,劉永安編譯,萬卷出版公司2018年版,第165頁。
⑤文森特·梵高:《梵高手稿:梵高書信、畫作、珍貴手稿》,57°N藝術小組譯,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5年版,第12頁。
⑥1889年5月,凡·高因意識到自身精神病狀越發難以控制,自愿進入圣雷米療養院接受精神治療。
⑦同⑤,《梵高手稿:梵高書信、畫作、珍貴手稿》,第258頁。
⑧同⑤,《梵高手稿:梵高書信、畫作、珍貴手稿》,第261頁。
⑨同⑤,《梵高手稿:梵高書信、畫作、珍貴手稿》,第164頁。
⑩同⑤,《梵高手稿:梵高書信、畫作、珍貴手稿》,第286頁。
?輥?輯?訛同②,《永遠新生》,第116頁。
作者單位:
廣州應用科技學院藝術與傳媒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