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
摘 要:在當前的城市發展進程中可以發現,森林公園已經成為城市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不僅可以供人們休閑娛樂,還可以美化和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同時還可以將城市特色和經濟發展情況直接體現出來。植物景觀作為森林公園中的重要主體,其規劃設計效果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直接決定森林公園綜合效益的高低。因此,以浙江千島湖國家森林公園植物景觀規劃設計為內容展開詳細分析和討論,以促進森林公園景觀規劃的完善與發展。
關鍵詞:森林公園;植物景觀;規劃設計
課題項目:本文系2019年浙江旅游職業學院青年行業科研課題“森林公園游客旅游生態補償支付意愿研究——以千島湖風景區為例”(2019HYZD02)研究成果。
森林景觀主要由森林群落構成,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從客觀角度反映出城市形象。森林既可以調節氣候、凈化空氣、吸收粉塵,具有“森林浴”的特殊醫療功能,又有一定的美學觀賞價值,因而世界各國均利用森林景觀建設了眾多的森林公園。隨著城市經濟的快速發展,環境污染也變得日益嚴重。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人們逐漸意識到森林景觀的重要性。
一、浙江千島湖國家森林公園的簡單介紹
浙江千島湖國家森林公園作為5A級旅游景區,位于杭州市淳安縣,總面積為9.5萬公頃,其中水域面積占據5.33萬公頃,山地面積4.17萬公頃,蓄水量為178億立方米。從植物資源這一角度分析,湖中島嶼森林覆蓋率為82.5%,綠視率為100%,有著豐富的植物種類。千島湖又被稱為“綠色千島湖”,有著各種花卉、柏木林、杉木林、毛竹林、雜木林和經濟林等,構成了豐富的森林景觀。山體森林景觀以大面積連片分布的常綠針葉純林為主體,其次為塊狀交錯分布的針闊混交林景觀斑塊。從動物資源這一角度分析,森林公園有昆蟲類、野生哺乳類、鳥類、魚類和哺乳類動物等,另外還有金錢豹、豹、黑熊、云豹、鹿、白頸長尾雉、白鷴、鸮鳥、天鵝、鴛鴦等一些珍稀動物。從水景資源這一角度分析,森林公園湖水清澈,水質良好,屬于國家一級類水質。湖中分布很多大小不同的島嶼,這些島嶼相互之間形成了一種似迷宮一樣的特色景觀。
二、我國森林公園景觀規劃的發展現狀分析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可以用飛速這一詞語來形容。同時在惠民政策的支持下,人們的物質生活需求得到了滿足,提高了對精神生活的追求。在各方面的大力推動下,我國森林公園景觀設計的發展速度加快?;诋斀裆鐣焖侔l展的這一大背景,森林公園景觀設計發揮著關鍵作用,其效益體現在旅游、經濟和文化等多個方面。但是當前的不少森林公園景觀規劃設計還有很多不足。例如只是一味注重森林公園的開發,而不去保護;存在嚴重的跟風抄襲現象,在對森林公園景觀進行規劃設計時沒有將當地特色考慮其中,所規劃設計出的森林公園景觀大致相同;一些森林公園在規劃設計的過程中浪費了大量公共資源,并對自然文化遺產造成了破壞。這些都是當前森林公園規劃設計問題和不足的體現。
三、森林公園植物景觀規劃設計所應堅持的
指導思想和原則
(一)指導思想
在進行森林公園的植物景觀規劃設計的這一過程中,設計人員必須要充分結合所處地區的自然條件情況以及現代人們對生態環境的實際要求,在現有植物景觀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工和創新,以此來進一步提高森林公園植物景觀的整體質量和效果,獲得更大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首先,在植物選擇這一環節,設計者不僅需要考慮森林的具體類型,同時還需要將地理位置和周圍環境等因素充分納入考慮范圍,以此來選擇最為合適的植物進行種植,打造出一種帶有層次美的森林公園景觀,并確保植物在健康生長的同時將自身綠化和對生態環境的保護作用充分發揮出來。其次,在對植物景觀進行打造的這一環節中,最為重要的就是要體現出整體的藝術性[1]。正是因為如此,設計者在進行規劃設計的這一過程中必須充分利用不同植物的生長形態和顏色等各項參數,同時把握不同植物的季節變化,以展示出植物景觀的動態美。
(二)基本原則
通過上述分析可以了解到,在進行森林公園植物景觀規劃設計時,必須要考慮當地發展的實際情況,同時還需要把握好經濟與環境之間發展的協調性,然后再通過對一些自然景觀資源的充分利用,實現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共同提升。首先,在進行森林公園植物景觀的規劃設計時,所需要堅持的一個根本原則就是可持續發展,將自然資源開發利用所帶來的影響降至最低,在為人們提供休閑娛樂場所的同時,使自然資源實現可持續利用。其次,在森林公園植物景觀規劃設計中還需要堅持合理開發和優先保護相結合。在總體規劃設計時,設計者需要將自然資源的保護工作放置到重要位置,明確具體的工作重點,采用分級保護這一方式來盡可能避免破壞原生植被。另外,森林資源是有限的,所以開發和利用必須要有限度,只有這樣才能實現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之間的平衡發展。再次,在森林公園植物景觀規劃設計中還需要堅持因地制宜的原則,同時合理應用相關方面的知識,包括森林美學知識和生態學知識等,以此來體現森林公園植物景觀的地域性特色。在實際規劃過程中,需要優先考慮鄉土植物,這樣既可以保證植物的存活率,還可以充分發揮鄉土特色,同時還可以減少一定的成本投入[2]。最后,在森林公園景觀規劃設計的過程中還應該堅持現代化設計原則。規劃設計人員所設計出的森林公園景觀不僅要能夠體現出當地特色,同時還需要滿足現代人的審美需求。通過對現代景觀規劃設計人員的調查研究發現,他們大多更加偏向于運用西式設計風格,在實際規劃設計中往往會忽略我國傳統文化的融入,所規劃設計出的森林公園景觀與我國人民群眾的審美需求不相符合,無法吸引游客的眼光,可能使森林公園景觀設計失去價值。
四、森林公園景觀規劃設計的方法和步驟
首先要進行選景。通常情況下,景觀規劃設計要求所選擇的自然景觀地址盡可能避免受到人群干擾,并有著較大的旅游開發潛力,同時不僅交通方便,而且其周邊風景也要優美。后期設計者可以將所選擇好的旅游景觀串聯起來,以形成一條完整的旅游景觀線路,為游客提供引導,不斷給游客呈現出不同景觀,增強其視覺體驗。其次要賦予景觀特色。在自然條件下所形成的自然景觀,很少能夠呈現出完美的狀態,可能有的外形不是很好看,可能有的景色比較單一等。針對這些自然景觀,需要設計師進行人工修飾,提高整體景觀的美觀性,賦予其特色,以更好地吸引游客。最后,要將一些具有獨特歷史文化價值的人造景觀融入森林公園,通過合適的景觀藝術表現手法的使用來提高整個森林公園的觀賞價值。需要注意的是,在這一過程中不能只注重園林工藝的精美度,同時還需要考慮其是否與自然景觀相融合。
五、森林公園不同區域植物景觀的規劃設計要點
(一)觀賞林地景觀設計
觀賞林在森林公園中是重要景觀,在設計觀賞林景觀的過程中,設計者需要從內部和外部這兩個方面入手,一是在對觀賞林內部景色進行設計時,需要做好各類植物之間的組合搭配,二是在對觀賞林外部景色進行設計時,需要注重垂直郁閉型林木的合理運用,以突出結構層次的多樣化。需要注意的是,在運用垂直郁閉型林木的過程中需要針對不同林層選擇不同的樹木。例如,對于主、次林層,盡量種植一些喜陽的樹木,而對于中、下林層,則可以種植一些具有較強耐陰性和觀賞性類樹木等。通過合理搭配,植物景觀可呈現出一種多層次美。觀賞林作為森林公園中的主體景觀,無論從生態學價值這一角度來看,還是從美學價值這一角度來看,都是一項重要的設計工作。一般情況下,垂直郁閉型林地景觀都是設計在坡地上的,這樣可以獲得更強烈的空間立體感。如果垂直郁閉型林地設計在平地上,則可能會阻擋視線,所以需要在林地邊緣先種植一些比較矮的花灌木,然后再逐漸種植一些高大喬木。這樣既可以避免阻擋視線,同時還可以呈現出多層次感[3]。除此之外,在進行觀賞林地的景觀設計時,還要求設計師堅持林地內層緊密配置、林地外層稀疏配置的原則。如果森林郁閉度過高,則會不利于樹木的生長,影響林地整體的觀賞效果。
(二)水景規劃設計
水景可以說是森林公園的植物景觀規劃設計中的一個重要構成部分,其既可以作為主景,也可以作為配景。在水景規劃設計中,最為關鍵的兩個因素就是水景的規模和形狀。一個完整的水體景觀必須要有植物的融入,通常情況下植物是種植在水中的,植物與水體相融合、相輝映,以構成一個和諧優美的自然景觀。因此,這就需要設計者對森林公園中的植物景觀與水景進行融合設計,同時對色彩進行合理搭配。例如:可以以透明的水為底色,使之與藍天、白云和岸邊的綠色植物相調和,使景觀整體具有和諧統一的色彩搭配。除此之外,在融合設計的這一過程中,設計者還需要重視植物線條。一般情況下,水面線條都是平直的,而植物線條則是各種各樣的,通過合理搭配二者,可以豐富整體構圖。例如,可以在水岸邊種植一些垂柳,使低垂的柳條與平緩的水面構成一幅美麗的景觀圖。在這里需要提到的一點是,對于水岸邊所種植的植物不能進行整體修剪,否則會破壞植物與水所構成的畫意。另外,如果所種植的植物是片林,那么就要留出透景線,以增強游客的視覺感[4]。
(三)人文景觀設計
以人文景觀為主題的森林公園設計,在當前還是很常見的。以人文景觀為主題的設計中,植物景觀所發揮的作用同樣也非常重要。會稽山的香爐峰作為佛教圣地,要想體現出幽深靜謐的特點,就離不開園林景觀設計。例如可以種植一些羅漢松或佛光樹等,從而營造濃厚的宗教氣氛。
(四)巖石景觀設計
由于巖石色彩和形態都比較特殊,所以通常運用于森林公園景觀設計。如果能夠將一些色彩鮮艷的植物種植在巖石旁邊,那么可以呈現出一種“錦上添花”的效果,充分發揮出巖石的觀賞性。巖石不僅有著美麗的外觀,同時其中還有著豐富的化合物質,可以為植物生長提供有利條件[5]。以石灰石為例,其中就有著豐富的鈣化合物,可以促進植物根系更快更好地生長;而紅砂巖中富含鐵元素,具有較強的保水和吸水能力,這對于植物的生長也是非常有利的。
(五)園路景觀設計
在森林公園建設中,園路所占面積較大,且分布較為廣泛。因此,要求設計師在實際設計時必須平衡園路與森林公園中的植物景觀。按照寬度分類可以將園路分為主路、次路和小路這三個部分。一般情況下,主路的寬度規定為3米至5米。由于主路的人流量較大,最好設置成環形,所配置的植物以觀花灌木或喬木為主。所謂次路,簡單來說指的就是公園內各活動區域的道路,次路的寬度通常規定為2米至3米。與主路和次路相比,小路的寬度要相對窄一些,而且數量也比較多,對于植物配置的要求不是很高,可以配置一些觀賞花,也可以配置一些小喬木或竹林等。
(六)野營燒烤區植物景觀設計
相關調查數據顯示,很多游客之所以會游玩森林公園,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想要野營。因此,相關人員需要在森林公園內開辟一塊野營地。游客野營享受的是一種山野樂趣,雖然野營地不需要過多的人工景觀設計,但是植物景觀是必須要有的。通過調查研究發現,人們最喜歡的野營地是“疏林+草地”。從字面上理解,疏林指的就是稀疏的林木,將疏林和草地組合到一起,可以帶給人們一種層次美。一般情況下,疏林都是由人工種植而成的,所選擇的種植地是一些平地或平緩的地方。在樹木種類的選擇上,要盡量栽植一些具有較高觀賞價值的樹木,既要顯示出樹種生命力的旺盛,還要將一些常綠樹種融入落葉樹群。同時可以采用團狀分布形式,或叢狀分布形式,以達到一種“疏中有密、密中有疏”的整體效果,讓游客體驗參差之美。值得注意的一點是,疏林一定不能均勻、整齊分布,這樣會使整個景觀比較生硬。為了更好地滿足游客的野餐和宿營需求,所選擇種植的草種要有著較強的生命力。
綜上所述,設計師在進行森林公園植物景觀規劃設計的過程中,必須要協調好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及生態效益這三者之間的平衡關系。與人文景觀相比,植物景觀屬于一種有規律的生態景觀,受時間和人類活動等方面因素影響。在剛開始建設時,植物景觀所呈現出的效果并不是十分明顯,但隨著時間推移,其景觀效果就會變得越來越好。這就需要設計師以長遠的眼光來進行植物景觀的規劃設計。
參考文獻:
[1]張月瑩,張萌.探討森林公園植物景觀規劃設計思路[J].現代園藝,2019(6):87.
[2]顏玉娟,陳星可,李永芳,等.基于層次分析法的湖南陽明山森林公園植物景觀規劃研究[J].中國園林,2018(1):102-107.
[3]張立.淺析城市森林公園植物景觀規劃:以延慶萬畝濱河森林公園植物景觀規劃為例[J].中國園藝文摘,2017(6):145-148.
[4]鐘鴻輝.淺析永定仙崠森林公園總體規劃中的植物景觀設計[J].花卉,2016(20):32-33.
[5]李春嬌,董麗,胡潔.植物景觀生態規劃:以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植物景觀規劃設計為例[C]//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際風景園林師聯合會.和諧共榮:傳統的繼承與可持續發展:中國風景園林學會2010年會論文集下冊.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0:4.
作者單位:
浙江旅游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