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濰坊市老年大學創建于1987年,建校以來始終堅持“姓黨”“為老”的辦學宗旨,經過30多年的辦學實踐,在開拓中前進,在實踐中探索,堅持統籌謀劃、分類指導、整合資源,形成了全市老年教育區域一體化發展的格局。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學校發揮龍頭帶動作用,實施“塑形鑄魂賦能”工程,有效提升老年大學教育品質,彰顯新時代老年大學使命擔當。學校先后榮獲“全國先進老年大學”“全國示范老年大學”“全國遠程教育示范區”“全國戰疫教學優異單位”等榮譽稱號。
目前,學校設有7個系、62個專業、253門課程。書法、美術系作為學校的主要學科,有楷書、行書、篆書、草書、隸書、花鳥畫、山水畫、鋼筆畫等20門課程,在校學員7800余人。書法、美術系實行分層分級辦學,新開設17個中高級班和研修班,全面滿足不同層次學員的學習需求。

時任濰坊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劉國偉(右三)參觀濰坊市離退休干部書畫精品展
投資3億元、建筑面積3.4萬平方米的“原址新建”項目于2021年7月動工,將于2022年底投入使用。學校突出適老安全、專業智慧,堅持以學員為中心,以教學為核心,高標準規劃建設5G智慧校園,將教務、黨建、安防一體化納入智慧校園綜合管理平臺。新建10個直錄播教室、1個高端演播室,構建覆蓋全市208所老年大學的一體化直錄播共享系統,推動優質教育資源向基層延伸。根據書畫專業的教學實際,所有山水畫和書法教室均設置有洗筆池,滿足老年學員就近清洗毛筆的需求;在講臺區配置智慧黑板,黑板中間為86英寸教學一體機,兩側配光能板,可支持光電筆、無塵粉筆書寫和普通手寫,并能儲存、局部放大、隨時查閱板書。同時還配有球形攝像機,可放大老師手部示范動作并實時投屏。
學校重視教師隊伍建設,分級分類打造高素質名師隊伍,提升教學質量。制定《名師評選管理辦法》《名師遴選指標體系》,建立全市200人的名師人才儲備庫,其中書法、美術教師占比達30%,為書法、美術教學提供師資保障。目前,書法系、美術系共有教師14人,其中書法6人,美術8人,各級書法家、美術家協會會員5人。書法教師楊濰安,曾任山東省書協篆刻委員會委員、山東印社理事等職,其作品在全國及省市級書畫比賽中獲獎30余次;年輕教師孫杰光入選“全市優秀青年文藝人才庫”;優秀教師劉秀泉、孫杰光在全國觀摩課活動中獲獎。
為充分調動學員積極性,展示辦學成果,學校積極搭建各類展示平臺——組建書畫研究會、開展各類書畫展、舉辦筆會等,如圍繞建校35周年,舉辦了“我向母校匯報”書畫作品展,收集優秀書畫作品150幅。積極參加各類書畫作品征集活動,并取得優異成績,如參加老年教育雜志社舉辦的“丹青迎國慶·獻禮二十大”作品征集活動,入選作品35幅;在山東省“手寫好家風”書法作品征集活動中提報作品175幅,共獲獎項76個,其中一等獎3名、二等獎6名、三等獎6名、優秀獎10名、最佳人氣獎8名,并獲優秀組織獎,獲獎總量居全省第一。

書畫課堂

“翰墨丹青致敬白衣天使”書畫捐贈活動

與葦灣社區開展慶“七一”書畫聯誼活動
發揮書法、美術系人才聚集效應,實現思想賦能、健康賦能、技能賦能,引導學員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立足家庭、社區、社會發揮積極作用。堅持政治立校、黨建引領,構建“校建黨委、系建總支、班建支部”三級組織體系,實現黨組織全覆蓋。
目前,學員黨委下設8個黨總支、106個黨支部,服務管理黨員學員3900余人。思政融入課堂,創新實施“開學第一課、課前微黨課、課后微視課、黨性教育實踐課、學習活動周”四課一周學習制度。書畫系組織開展慶祝建黨百年書畫展、“慶七一.頌黨恩”“喜迎二十大”等主題活動,以筆墨言志,以書畫傳情,表達愛黨愛國的家國情懷,展示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和豐碩的文化養老成果。同時,書法系學員發揮專業特長,組織開展各類志愿服務活動,如赴東關街道葦灣社區開展慶“七一”書畫聯誼活動,現場創作書法作品100余幅,豐富了社區群眾業余文化生活;開展“翰墨丹青致敬白衣天使”書畫作品捐贈活動,以筆寄情,精心創作書畫作品200余幅贈予醫療單位和醫務工作者,表達團結一致、同心抗疫的信心和決心。
濰坊市老年大學作品展示

王義君

褚安營

秦峰

朱國華

王建剛

李世會

郝書源

李淑芬

李學志

段玉普

祝景華

田義海

王紹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