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巖
(中國石油大慶煉化公司化工生產一部,黑龍江大慶 163411)
丙烯腈裝置系引自英國BP 化學公司20 世紀80 年代末的SOhio 專利技術。裝置于1995 年8 月投產,經改造后,現丙烯腈生產能力為8 萬噸/年。裝置已運行超過20 年,設備、管線腐蝕問題日益嚴重,對裝置安全平穩生產造成極大影響,成為制約裝置長周期運行的瓶頸。
反應氣體離開反應器后,立即通過反應氣體冷卻器(E-102)。在通過該冷卻器時,反應氣體與鍋爐給水換熱并從425 ℃冷卻至220 ℃。
反應氣體冷卻器(E-102)采用在線清堵技術,可及時在線清除E102 列管內壁粘附的聚合物和催化劑粉塵,穩定E102 的壓降和反應系統的操作壓力,維持裝置的消耗水平,延長裝置的運行周期。
丙烯腈裝置反應氣體冷卻器E102 在線清堵技術主要采用固體顆粒,以氮氣為動力,通過顆粒補加、顆粒輸送、顆粒噴射及分布,使固體顆粒均勻分布在E102 列管上方,由反應氣體帶動進入E102 列管內“噴砂”沖刷列管內壁,以及時在線清除E102 列管內壁粘附的聚合物和催化劑粉塵。
立式固定管板換熱器(Φ2000×9594 mm,筒體材料為Q245R,換熱管材料為15CrMoG,數量1937 根)。管程介質為反應生成氣(丙烯腈、乙腈、氫氰酸及其他副產有機物),操作條件:管程入口430 ℃,出口200~230 ℃,壓力為0.05 MPa 左右,流量為50 000 Nm3/h 左右;殼程冷卻介質為脫鹽水,操作條件:入口130~160 ℃,出口210~220 ℃,壓力為4.6 MPa 左右,流量為70~80 t/h。
本次檢修發現E102 換熱管的護管腐蝕,外圈腐蝕最為嚴重,約有400 根護管減薄至1 mm 以下,其中32 根腐蝕穿孔,4根斷裂且換熱管穿孔。
(1)沖刷腐蝕。固體硫銨顆粒在氮氣壓力的作用下,形成高速流動顆粒,在疏通堵塞換熱管束的過程中,高速流體收到阻礙后四散噴射,反復沖擊換熱管束。換熱管束在磨損和腐蝕的聯合作用下導致腐蝕速度的加快,高速顆粒對金屬表面的磨損,會造成金屬表面的腐蝕速度增加,噴頭噴射出的硫銨顆粒外圈速度會很高,因此造成四周的沖刷腐蝕。
(2)點腐蝕。點腐蝕的特征是金屬的大部分表面不發生腐蝕或輕微腐蝕,但局部出現腐蝕孔并向深處發展的現象,在靜止的介質中容易發生。管板與管箱殼體處可能聚集了一部分硫銨顆粒及其形成的硫化物,介質流通不暢,造成點腐蝕。
(3)硫銨腐蝕。水汽與堵塞在管束內殘留的酸銨顆粒(硫銨顆粒在噴射過程無法將所有管束打通,堵塞部位一般是噴射力較弱的換熱器外圈管束)形成強腐蝕溶液及垢下氫離子腐蝕。當裝置突然停工時,換熱器管程溫度由正常生產時的426 ℃突降至252 ℃,換熱管被腐蝕部位金屬晶間結構突變,導致了穿孔腐蝕。
(1)改進在線清堵技術,采用硅膠顆粒替代硫銨顆粒,消除硫銨腐蝕。
(2)每個檢修期對換熱器管換熱管進行檢查,定期更換犧牲板護管,降低沖刷腐蝕對設備的影響。
丙烯、氨和空氣在催化劑存在的條件下,在流化床反應器內反應生成丙烯腈和其他副產物,該反應是放熱反應。
其主要反應如下:

反應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熱,為移出這部分熱量,在反應器催化劑床中安裝撤熱水系統,該系統由豎直安裝在反應器催化劑床中的32 組盤管組成。在這些盤管中,有22 組用于產生蒸汽,10 組用于蒸汽過熱。用于蒸汽過熱的10 組盤管中6 組是3通道的,4 組是6 通道的;而用于蒸汽發生的盤管中有18 組6通道盤管、2 組5 通道盤管以及2 組2 通道盤管。
(1)換熱U 形管規格尺寸:Φ114×9 mm。
(2)設備主體材料:15CrMoG。
(3)工作溫度:256 ℃,工作壓力:4.36 MPa,工作介質:蒸汽、水。
反應器R101 內部換熱U 形管腐蝕減薄,在檢查過程中發現反應器R101 東北側L3#U 形管泄漏;L10#、L12#、L15#、L16#U形管腐蝕減薄嚴重(表1)。

表1 反應器R101 內部換熱U 形管腐蝕減薄數據
彎頭腐蝕減薄6 處(彎頭序號為過熱蒸汽進入反應器的彎頭次序號,如O11,彎頭序號2,表示過熱蒸汽管O11 自過熱蒸汽主線去反應器的第2 個彎頭),具體數據見表2。

表2 彎頭腐蝕減薄數據
2.4.1 水垢腐蝕
鍋爐水中主要含有鈣、鎂離子、磷酸鹽,鍋爐水由二級脫鹽水及蒸汽凝液組成。給水進入蒸汽發生器前均經除氧器除氧處理。某些可溶于水的物質進入蒸汽發生器后,由于物理狀態的改變,可能變為不溶解的物質。例如,由于壓力、溫度升高可能導致某些離子溶解度變化,水中鹽類逐漸濃縮,從水中析出結晶形成水垢。
水垢的導熱性較差,僅為金屬鋼材的幾十分之一,當水垢附著在鋼材表面時,水垢局部超溫過熱,甚至超過鋼材的許用溫度,會對鋼材局部造成嚴重破壞,嚴重時會造成U 形管局部穿孔,腐蝕泄漏。

2.4.2 電化學腐蝕
由于金屬和作為導體的電解質相互作用,引起電流,自金屬的一部分流向另一部分,而發生的金屬破壞稱為電化學腐蝕。
鍋爐水中溶解氧的電化學腐蝕,鐵和氧形成兩個電極,組成腐蝕電池,在腐蝕電池中鐵的電位總是比氧的電極電位低,所以鐵是電池的陽極,而遭到腐蝕。金屬表面存在氫膜和氫氧化亞鐵膜,它類似于金屬表面的電鍍層,防止金屬離子化。當鍋爐水中存在一定的氧時,氧與氫膜反應,將氫膜還原成水,氫氧化亞鐵與氧生成氫氧化鐵并溶解于鍋爐水。當電鍍膜失效后,鐵表面完全暴露于水中,進一步離子化,加深腐蝕的發生。

一旦在金屬表面的某一點發生腐蝕,就會持續下去。究其原因主要有兩個:一個是氧化鐵中產生一種酸性溶液,加速了鐵的溶解及提高了導電度;另一個鐵溶解生成氧化鐵,腐蝕產物阻止了氧的擴散,在腐蝕產物下形成缺氧的陽極區,外部便形成了富氧的陰極區,從而構成了一個濃差電池,兩部分的差異加速了腐蝕反應。

2.4.3 換熱U 形管晶間腐蝕
在腐蝕介質的作用下,U 形管內晶粒間產生裂變,在晶間分界面向內部擴展,破壞晶粒間結合,產生內應力,降低了管道的機械強度。發生晶間腐蝕后,裂紋表面仍保持金屬光澤,無法檢測應力破壞的現象。在U 形管金屬材料的晶粒間界區溶解速度大于晶粒溶解速度時,金屬材料開始發生晶間腐蝕,金屬材料中的鉻與多余的碳形成碳化物,并向外析出時,造成金屬材料局部貧鉻,當鉻含量降低到耐腐蝕最低要求時,晶間腐蝕發生,管道機械性能消失,無法抵擋管道應力,管道破裂。
(1)在本次檢修對反應器內全部U 形管進行更換,消除內部換熱U 形管泄漏導致催化劑損毀的風險。
(2)建議在停工檢修期間,定期對換熱U 形管進行定點測厚,掌握反應器內部U 形管的腐蝕情況。
(1)丙烯腈裝置常見的腐蝕問題較多,除上述問題外仍需注意氰根離子腐蝕、硫銨腐蝕、循環水垢下腐蝕、酸堿腐蝕等,利用好每次檢修周期,重點對易腐蝕位置進行檢測,發現問題立即處理。
(2)定期對設備、管線進行定點測厚,對比測量數據,計算腐蝕速率及設備、管線剩余使用壽命,提前發現腐蝕問題,有助于提高裝置運行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