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帥
文題亮相
在《土地的誓言》里,作者以飽滿的熱情描繪了他那美麗而豐饒的家鄉。你的家鄉是什么樣的?你對它懷有怎樣的情感?
以“鄉情”為題,寫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思路引導
1.注意選材
一磚一瓦都有愛,一枝一葉總關情。鄉情類作文,選材十分靈活,可以寫故鄉的人,故鄉的事;可以寫故鄉的風,故鄉的雨;也可以寫故鄉的美食、歌謠或民俗等。
大到山川河流,小到一草一木,它們的背后,都承載著一個故事,一種深沉的情感。
寫作時,要從琳瑯滿目的材料中選擇你印象最深刻、感觸最深的一部分,注意選材上的詳略得當。
2.多樣化語言表達
寫故鄉,離不開生動的表達:對故鄉的景物,用描寫;對故鄉的深厚感情,用抒情;對故鄉發生的故事,用記敘。
當然,也可以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把故鄉當成人來寫。
具體寫作時,可采用長短句結合的方式來寫,也可以運用各種修辭手法或表現手法,讓語言生動雋永,飽含深情。
作文一
鄉 情
◎馬溪笛
我的家鄉是一座古樸寧靜的小鎮,那里有一種傳統的吃食——模糊。
奶奶說模糊的做法十分講究:面必須是上好的玉米磨的頭茬玉米面,面和水的比例得拿捏得相當準確,稀了或稠了都會影響模糊的筋道程度。加好水后,要不停地攪拌,攪拌也是有門道的,不能胡亂攪,得順著一個方向攪,這樣才能保證面糊光滑細膩。攪好后,就往鍋里添水,為了保證模糊的口感純正,鍋最好是鐵鍋。等水燒開,再把剛才攪好的面糊倒進鍋里,使勁攪拌就行。
這時候,奶奶就讓我往灶里添柴,自己則拿個搟面杖使出渾身的勁兒攪拌。鍋里的蒸汽升騰而起,包圍著奶奶,像一層薄紗,把我和奶奶隔離開來,隱約中,我看到奶奶臉頰上滲出顆顆汗珠,身上的薄衫也濕了。奶奶習慣性地用手背抹了一下額頭和臉,回頭對我說:“馬上就好嘍!”
做好的模糊是黃澄澄的,散發著誘人的玉米甜香,舀在碗里是粘稠的,用筷子就能夾起來。家鄉的模糊通常是配著油和韭菜炒過的酸菜、咸菜、油潑蒜辣子來吃的,可我偏偏不愛吃酸菜。于是,奶奶就會單獨為我炒一盤我最喜歡的青椒西紅柿和韭菜辣子。不瞞你說,這樣的飯,我能吃好幾碗呢!
模糊在家鄉是非常受歡迎的,從家庭的日常飯桌到早上的路邊攤都能見到。攤主從大型鋁合金桶里小心翼翼地舀上兩勺遞給邊上的食客,食客往里面調上酸菜、咸菜、油潑蒜辣子或韭菜辣子,便蹲在攤邊大口大口吃起來。這時,碗里紅黃綠白,煞是好看!埋頭吃得正香,忽然發現老友來了,食客高興地吆喝老友:“咋才來嘛?今這模糊美滴太太,再來遲溜,湊(方言:就的意思。)么有啦!”兩人默契地相視一笑。
后來,我跟著父母進了城,平日里很少回去,和奶奶在一起的日子屈指可數,吃模糊的次數更是少的可憐。每每想念奶奶,想念家鄉了,我就讓媽媽給我做一碗模糊,可吃著吃著,卻再也吃不出當初的味道了……
(陜西白水縣城關中學)
點評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味覺是我們對故鄉最早最深的記憶。小作者選擇故鄉特有的一種食物來寄托自己的情感。習作采用記敘與抒情相結合的方式,讓情感自然流露,并巧用修辭手法,讓畫面更加生動可感。
習作細膩感人,既解釋清楚家鄉的味道是什么,又在這個味道里懷念了親情,追憶了鄉情,層次分明,條理清晰,有力地凸顯了習作的主旨。
作文二
鄉 情
◎楊佳欣
柿子是家鄉一種常見的水果。它耐旱耐寒,產量高,從不挑剔環境的好壞,山頂崖縫、田間地頭、房前屋后,只要肯栽種,它就能蓬勃地生長起來。
外婆家門前有棵柿子樹,樹身粗壯堪比武士,樹皮堅硬猶如盔甲,至少要三個大人手拉手才能抱住。夏季不必說,枝繁葉茂一片濃綠,站在樹下的人無論如何也看不到白云的半邊臉。秋天一到,柿子就害羞地爬上枝頭,偷瞄著人們臉上肆意流淌的喜悅。
每到深秋時節,我最開心的事莫過于摘柿子。大人們爬到樹上,一個一個地摘,然后輕輕地放進籃里,再用繩子把它們吊下來。我們在樹下仰著頭,眼巴巴地數著樹上的柿子,像是在數天上的星星。
如果能遇上熟透的柿子,我們就有口福了。那熟透的柿子像稀飯一樣軟乎乎的,輕輕地撕開它的外皮,橙紅色的果肉就像果凍一樣。輕輕一咬,甜絲絲、稀溜溜的汁水直往嘴里鉆,甜到心里去了。最后,我們舍不得丟掉殘余在柿子把周圍的那部分果肉,還要使勁兒嘬兩口,才肯扔掉。
摘回來的柿子,外婆把它們一部分做成柿餅,一部分釀成醋,還不忘留一些完整的柿子掛在房檐下,讓它繼續接受陽光的親吻。
很快便到了除夕夜,外婆拿出一個大鐵勺,把懸掛了一個冬天的柿子拿下來。這時候,柿子的表皮已經變得皺巴巴的,里面特別軟溜,再經開水一燙,那皮就徹底松了。這時,外婆會讓我們每人拿一個柿子吃。外婆說:“這是忍事(柿),每個人都要吃。吃忍事(柿),可以讓人遇到啥事都忍耐冷靜,避免逞能沖動。”那時的我們年紀尚小,理解不了外婆的心思,總想留著肚子多吃點好吃的,就跟她耍賴,想方設法躲避吃忍事(柿)的環節。
不曾想,近幾年因為疫情和學業,我們已經有兩年沒有回老家了。如今,我最盼望的事就是回老家摘柿子和坐在外婆的熱炕上吃忍事(柿)。
時光匆匆流逝,離開許久,才發現故鄉依然是我心中最強烈的牽掛。
(陜西白水縣城關中學)
點評
任何人想起故鄉,幾乎都會想到那些美好溫暖的往事。小作者也不例外。他深情地回憶了在故鄉摘柿子和吃忍事(柿)的事情,畫面感十足。
習作采用多種修辭手法行文,使語言靈動有趣;同時,文中還寫了故鄉特有的習俗——吃忍事(柿),道出了老一輩人的處世哲學,使習作主題有了一定的高度。
延伸訓練
題目:親情是__________
要求:(1)補充完整題目;(2)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3)不少于600字;(4)文中不得出現真實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思路點撥:在你心里,親情是什么?是一盞指路的明燈,還是一盆溫暖的炭火?是一種堅實的依靠,還是一種前進的動力?思考清楚后,把題目補充完整,然后圍繞關鍵詞合理選材,行文時,可運用各種修辭手法,使習作情感真摯,語言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