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河合隼雄

中學畢業后,過了20年、30年,大家開同學會。這時候,彼此往往以綽號相稱。在這種聚會中,因為大家太了解彼此的經歷和弱點,所以,不管現在多么愛逞強、愛面子,都沒有用。換句話說,不同于在社會上看重地位、財富、名譽等,同學間依然認同彼此本真的存在。從小一起長大的朋友,強的地方就在于沒有世俗的評價和利害關系。
而且,為了確認這份感情,每次見面大家都會談起往事。同學們一邊吃飯喝酒,一邊談到這些事情時,心里都覺得好溫暖,覺得有朋友真好。換句話說,彼此一面互相確認共有的東西,一面互相確認對方的存在。
“喂,我們怎么老在談過去的事情呢?”席間,有人留意到。
“來談點有關未來的事情吧。”有人起勁地建議,但很少有人附和。就算談起未來,不一會兒大家就會發現已經偏離彼此共有的東西。在同學會上,愛吹噓自己現在有多得意的人總會惹人討厭,也是因為這個。
近日有學生到咨詢室來,感嘆自己被朋友背叛了。原來,他和朋友很親密、很投緣,做什么都一起行動。朋友暫時回家鄉去,他覺得很寂寞,于是打電話去問候。得知朋友生病了,他立刻趕去探病,朋友也很高興,就叫他晚上住下來,兩個人相談甚歡。然而,當某一天他提出想借一本書時,對方卻拒絕說“那本書,已經借給某人了”。一時間,他感覺友情就這么破裂了,兩個人絕交了。
小孩子何必這么沖動呢?稍微等一等不好嗎?對方也有苦衷,然而多說也沒有用。他對朋友的要求,是必須一心同體,沒有商量的余地。
大人之間也有類似的例子。例如,在朋友聚會中,青山和小林坐在一起。
“喂,小林,你的文章不行啦,跟你每次在這里所說的不一樣。例如說看到凡·高的畫有多高興吧。你說的比寫出來的有趣多了,生動多了。”對朋友青山說的這些話,小林剛開始還友善地回答,漸漸就失去了平和的心態。因為,朋友說得他沒有反駁的余地,小林于是沉默了。
在兩個人的交往過程中,常有“正因為友情是高尚的,所以最后不得不決裂”的情況出現,可見在友情的深入過程中,也潛藏著傷害友情的因素。
關于這一點,有這樣的諺語:心意在一起,但住的帳篷要分開。
為了避免產生過于親密的朋友關系,人們有時候也需要在交往中把握分寸。這需要我們付出體貼心和實實在在的真誠。
隨著和朋友關系的深入,因為彼此逐漸看清對方心中的陰暗面,為了維系友情,就需要有體貼心。
這種體貼心是從哪里來的?說得干脆一點,是從人會死的自覺中來的。人生有太多不可預測的事情,未來到底會發生什么大多不可知,只有人會死是確定的。當意識到人終有一死時,才能超越貴賤、貧富等世俗的評價,對共同活在這個世間、共度一段短暫時光的人,產生溫柔的體貼心。
其實,也有人因為實際利益而與人結交。這些人為了隱藏動機,往往還會說“我們是刎頸之交”。這些人所缺乏的便是維系友情的另一個要素:真誠。
體貼心和真誠是照亮友情前途的兩顆星。我想,每個人都能找到照亮自己友情的“星星”。
(秋水長天摘自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大人的友情》一書,楊向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