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玉國

“田地柴草深,不見耕田人。村無青壯力,老幼守家門”。這是對山西廣靈縣一斗泉鄉裴家洼村的真實寫照。
廣靈縣斗泉鄉裴家洼村是山西省聯社大同審計中心的扶貧結對幫扶對象。
2016年國慶節放假上班后,領導找我談話,讓我到廣靈縣蹲點扶貧,說我基層工作經驗多,對農村工作熟悉。于是我被派到廣靈縣裴家洼村,這一派我在裴家洼村駐村呆了三年五個月零八天。也是我卸任稽核大隊長,領導給安排的新的工作。
我拿著行李來到了離家150公里的裴家洼村開始工作。
一張單人床,一把椅子,一張桌子,搭建起我在裴家洼村住宿兼辦公室的“家”。
推進精準扶貧“五個清”、掛圖作戰“五張圖”、貧困戶“三本帳”,幫助“兩委”成員,如實填寫建檔立卡貧困戶《扶貧手冊》情況。
裴家洼村,位于廣靈縣城西北25公里,耕地面積5350畝,多為旱地、坡地,由于海拔較高,農業靠天吃飯,種植業產量低,養殖業也沒有形成規模。全村糧食作物以種植玉米、土豆為主。養殖業以金寶農牧合作社為主養羊、養驢。全村265戶690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214戶,貧困人口421人。這是我進駐村后不久后的真實記錄。
也因此,我和隊員李軍、孫旭常常早上六點起床就開展工作,深夜才結束。
“東家門進,西家門出”,對每家每戶的情況了解的一清二楚,了如指掌。于是采取對癥下藥,一戶一策的幫扶辦法。
凝聚才能出戰果,團結就是大力量。
盡管苦、累,我和隊友們在一起卻感到十分和諧與溫暖。風中、雨中、雪中,我與隊友們相依相偎,與貧困戶相扶相持,用愛心與巧手,將簡陋的日子調劑出驚艷的色彩。
我與隊友一起,自己買菜、自己做飯。有時加班工作到深夜,泡上一包方便面,吃的有滋有味,也不覺苦。 有時李軍還要拿出自己的手藝顯露顯露,給炒幾個菜,變變花樣改善改善伙食。看著隊友一張樸素的臉,一副純凈的笑讓塞北之地的裴家洼時時蕩漾在春風里。一次,到貧困戶家馬勇家中幫助曬玉米,幫助完后已晩上八點,馬勇全家留著吃飯,不讓走,在就在吧,吃頓便飯。正準備吃飯,接了一個電話,上面馬上來人查崗,我們急忙返回駐地,事后,鬧得馬勇全家很不好意思。
打井、修路,安裝路燈、蓋澡堂、建設街心廣場、幫助推銷農副產品,各項工作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中。
跑項目,弄資金、幫貧困戶解決家庭矛盾、鄰里糾紛一刻也沒停止過。
貧困戶張雄鷹,他妻子白翠蓮是云南籍,嫁給張雄鷹二十多年了,由于各種原因,戶口一直未遷入裴家洼村,而且由于她人不在云南,原籍派出所己注銷了她的戶她成了典型的“黑人”,始終不能成為裴家洼村的村民。黨的扶貧政策她一點都享受不到。了解到這一情況后,我先后多次去派出所反映情況、進行溝通,了解政府的政策和遷戶流程,又多次與白翠蓮云南老家的派出所取得聯系并開具證明。經過不懈的努力,終于把白翠蓮的戶口遷到了現在的裴家洼村,她不但成為了一名堂堂正的村民,而且還成了建檔立卡戶,從此享受到了黨和政府的扶貧政策待遇。
為了發揮好金融扶貧的杠桿作用,我依靠自己在金融部門的優勢,在摸清需要貸款扶持生產的基礎上,我和隊友們一道,協調廣靈農商行為123戶養殖戶聯系發放小額貸款133筆,金額894萬元,扶持該村養羊1500多只,養牛80余頭,支持養殖專業合作社養驢70多頭,使這些貧困戶脫貧落到了實處。
為了工作的方便,我入了兩個微信群。一個是市直機關幫扶聯系群(2),一個是廣靈縣脫貧攻堅群;這兩個群作用都非常大,通知開會、報表、推銷產品都離不開群。工作之余,我們市直機關幫扶群的老賈每天鼓勁加油,設置了長篇順口溜雜說風云欄目,每天非常活躍。如:
凝聚力
有一批敢擔當脫貧攻堅前沿哨兵
你們擔負特殊責任與使命
望著天際漫天雪花 飄逸 舞蹈
地上的路 凍上了 冰淇淋
跋涉遠行
走近山村
翻閱考勤
登記并詢問姓名
近與遠
為脫貧攻堅守好城
隊友們苦悶啦,看不到他的動態了,于是隊友們又呼吁:老賈,再來一首,不一會,老賈又發上一首。
山巒上哨兵
漸次排開
逶迤著神鷹
那三個組合起來姊妹兄弟
夜晚時分
如星星點燈
風與風戲弄著她們禪定的身
給農民腰包鼓囊著吉祥太平
“兩不愁三保障”御駕親征
取悅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容
那共產黨核心團隊
南村 鎮院 政府 勵精 圖治
立下的汗馬功勞
咋這個小宇宙的村落農民
捧起萬壽無疆的身影
老賈不僅用詩表達農民對美好生活的想往,還發各種工作動態及脫貧攻堅的先進事跡,鼓勵先進,鞭策后進。用平凡的方式,演繹出一個不平凡人的行動。
又一隊友發的《呈公主殿下書》看了催人淚下。
呈公主殿下
公主殿下:
請饒恕臣今日又不辭而別,殿下尚在襁褓,未成滿月,
臣本不應早早辭別,留下殿下哇哇作語,臣心實有不忍,漸
愧于心,敬呈其書,以表心態。
臣聞國之大計,系與民生,民強則國強、民富則國富,
今國己定脫貧攻堅之策,時至今日,全面小康,決戰取勝
己在朝夕,臣食民之祿,不敢忘懷,民之所盼,系臣之職責,
當不辱使命,攻堅克難。
臣于三月十五日身至匯川區泗渡觀壩居,雖其居距離城區不
足百里,然臣卻不能每日當歸侍候殿下,臣之罪。觀壩為其
母之鄉,亦是十里櫻花長廊、大婁山紅色文化、現代農業示范
園區之旅游勝地,風景尤佳,民風淳樸。旬月以來,臣以走訪
民生,接待八方歡光游客、引導產業發展為主,毎日所為,均
以日記,望殿下予以詳查。
天下父母心,臣知父母之為子,則為之計深遠,錢財過多
之于殿下則為害,臣今日所為,亦是為殿下留下一份精神之食糧,可供殿下愛民、愛國、愛農所用。殿下知臣學農,然起初并非吾所愿,一因幼年家貧,不堪學費之重負,棄工學農,半工半讀終完學業;二則擇業之時以農村廣闊之天地,可庇臣口糧之需,當無饑寒交迫之憂;然未想,臣學農,今日終有用武之地,實則臣之幸事,亦漸知農村之廣闊天地,農事之于國,如廣廈之基石,溪流之源泉,不可偏廢,農桑之事尤為關鍵。如今國之力日益強盛,諸般利好之政策普惠于民,寒門學子不再有無錢就學之惑,疾者不再有就醫之難、貧者不再有危房之憂、進出不再有道路之艱,諸如各類就業擇業培訓如雨后春筍,臣之力亦在其中,臣之樂亦在其中。臣拜書以聞,愿殿下聽之信之,恕臣僥幸,臣感激涕零,不勝惶恐!
愿殿下安好,茁壯成長。
余永流
2018年4月28日作于泗渡鎮觀壩居
看完后,我的心情難以平靜,作為扶貧工作隊員,感到自己身上份量、壓力。 更時時注重著自身的職責,以及隊友們的成績與艱辛,特別對每一個上門看望與慰問的領導與朋友,我以感恩的心一 一記錄下來。三年五個月零八天,彈指一揮間。酸甜苦辣,我個中知。特別是冬季,晚上不敢吃晚飯,多喝水。因工作所居住的地方上側所不方便,離宿舍有10米遠。是旱側,不方便,半夜起居怕感冒影響身體及工作。
工作中雖有苦,但也有樂。雖然自己的臉曬黑了,腿跑瘦了,但我扶貧的愿望實現了,沒有給組織丟臉,為自己選擇扶貧之路而驕傲。自己三年多穿破了4雙旅游鞋,自費了2萬多元油費、過路費用,為貧困戶跑項目、推銷農產品,我沒向所在單位報銷過一分錢,沒領過一元補貼。所有這一切,我都無怨無悔。
2019年,裴家洼村全村人均純收入5607元,建檔立卡貧困戶人均收入7231元,超過了省定線和國定線。農村街道整齊了,亮了,村民們全部住上了新房,面貌煥然一新。看到這些新的變化,我感到無比自豪,我用辛勤的汗水和扎實的工作作風,贏得了全村人的認可和稱贊。
雖然自己離開了村莊,自己的工作崗位又有了變化, 但我與裴家洼村村民的心是連在一起的。不時有許多村民與我保持聯系,問寒問暖,我與他們是有感情的。
忘不了與他們一起奮斗的歷程。
忘不了與隊友們并肩戰斗共同沖刺實現夢想的背影。
忘不了一個村莊的整體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