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李華,段韶軍,楊柳,賈淼鑫
(晉城市人民醫院,山西 晉城 048026)
2017年3月29日世界衛生組織(WHO)舉行的第二屆全球患者安全部級峰會上發布了第三項全球患者安全挑戰——用藥安全,這是一項全球性舉措,呼吁在未來5年內要將所有國家中嚴重、可避免的藥物相關性傷害減少50%。挑戰計劃中要求在患者和公眾、衛生保健專業人員、藥品為產品、用藥系統和實踐四個重要方面采取行動。該挑戰旨在改善藥物使用過程的每個階段,即處方、調配、管理、監測和使用。這是一項國際性運動,將患者用藥安全的重要專業知識和證據匯集在一起并形成建議,以確保全球用藥者獲得用藥安全性保護。我們通過發放匿名問卷的形式,對晉城市居民進行大規模調查,匯集居民在用藥過程中遇到的問題,通過專業的分析,為更精準的藥學服務提供建議和依據,以便更好地服務于我國用藥人群。
充分考慮性別、年齡、收入、居住地、醫保、受教育程度等方面的差異,由調查人員隨機在市區各個居民點(包括晉城市人民醫院門診)向年滿19周歲的晉城市居民發放紙質調查問卷。被調查對象具有清醒的自主意識及基本的溝通和交流能力,并自愿參與本次問卷調查。調查時間為2020年3月—2020年11月。
1.2.1 調查人員的培訓
組織全體參與發放的人員進行調查方法及注意事項的統一培訓。要求向每一位問卷填寫者介紹此次調查的目的,獲得知情同意,并對問卷中的內容進行一致性解釋。注意與問卷填寫者的溝通技巧。對于直接填寫問卷有困難的特殊人群,調查人員可以誦讀、講解問題,并代為如實填寫。
1.2.2 調查問卷
采用中國藥學會科技開發中心提供的具有良好信譽度和科學性的《中國居民用藥安全行為風險KAP調查問卷》(KAP表示知識-態度-行為),該問卷共71題,包含以下四部分內容:基本信息(性別、年齡、居住地、職業、受教育程度、醫療保險狀況等);對藥品及藥品使用的各種看法與觀點;使用藥品過程中的一些行為傾向;對用藥知識講座或用藥宣傳教育活動的知曉、參與程度等。問卷現場發放并當場回收,匯總后檢查所有問卷,將不合格的問卷去除,確保調查結果的有效性。本次調查統計發放問卷530份,全部回收后篩選出500份有效問卷納入結果匯總。
1.2.3 問卷結果的評價標準
評估問卷采用5級評分量表,用于評估被調查者對藥品及藥品使用的態度和看法,分為:極不贊同(從不、極無必要)得1 分;不贊同(偶爾、沒必要)得2 分;一般(時常)得3 分;贊同(經常、有必要)得4 分;極為贊同(總是、極有必要)得5 分。除第一部分基本信息(8問)是選擇項外,本次問卷中,1~28題內容為對藥品及藥品使用的各種看法與觀點,29~52題內容為用藥的實際行為和發生頻率;53~63題內容為對用藥知識講座或用藥教育活動的知曉及參與程度。

此次調查共收集有效KAP問卷500份,詳細信息見表1。月收入、受教育程度和職業不同的人群用藥知識認知程度得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年齡、月收入、居住地、醫保、受教育程度、工作狀況和職業不同的人群用藥態度得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工作狀況不同的人群良好用藥行為得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居住地、月收入、工作狀況和職業不同的人群不良用藥行為得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選擇多重線性回歸分析,以基本信息中的6個因子為自變量,以調查對象用藥知識、態度和行為得分為因變量。結果顯示,職業影響居民的用藥知識水平;年齡和職業影響居民的用藥態度;年齡、醫保狀況和工作狀況影響居民的良好用藥行為;工作狀況和職業影響居民不良用藥行為(見表2)。

表2 居民用藥行為風險KAP得分的多重線性回歸分析結果
分析晉城市居民的KAP問卷調查結果,參照相關調查[1-3]提示,在用藥知識方面,對“生病了應該盡量打針、掛水”不贊同的人已達到79.2%,大多被調查居民都有了正確的認識。但是對于“抗菌藥就是消炎藥”,32.4%的居民不清楚或存在誤解,這樣對防止濫用抗菌藥物來說并不樂觀。“當周圍的人感冒發燒或生其他病時,可以服用抗菌藥物進行預防”,持此觀點的人達到了23.0%。這樣不合理的使用抗菌藥物會使細菌的耐藥性快速出現,同時也為耐藥菌的產生提供溫床。隨著目前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對于“越貴的藥品越有效”的認同度達到了22.4%,這對藥品的合理使用、對癥下藥并不是一件好事。
從用藥的具體行為來看,大多數居民會根據自己的經驗、廣告宣傳或別人的推薦來自行購買藥品,只有極少數被調查者總是持醫師處方去藥店購買處方藥。在家庭藥品管理方面,大部分居民不會對家里存放的藥品進行定期檢查,這很可能導致服用過期、變質藥品而不自知。大部分居民直接將過期藥品隨意扔到小區生活垃圾桶,有可能發生特殊人群撿拾服用后引起不良后果的現象。另外,過期藥品會對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還可能被一些不法商販收集、重新包裝、重復銷售。研究[4]表明,相當多的人對過期藥品的危害認識不夠,家庭中過期藥品回收參與度較低,因此加強過期藥品回收和宣傳活動,從制度上完善過期藥品回收機制勢在必行。在用藥依從性方面,被調查者表示“服藥期間從未忘記用藥”的人數相對較少。對于慢性病患者而言,用藥依從性與療效及預后密切相關。從本調查結果來看,雖然晉城市居民有較好的用藥意識,但在實際使用藥品過程中卻存在一些有安全隱患的行為,即使部分職業與醫療工作相關的人群也會出現這樣的問題。研究[5]發現,被調查者存在對安全用藥知行不一致的問題,與本次調查結果一致。
近年來在我院開展了多次關于抗菌藥物的宣傳活動及進社區的合理用藥宣傳講座,但是這些還遠遠不夠。居民參加合理用藥知識教育活動較少的原因:合理用藥宣傳的覆蓋面有限;對現有的合理用藥宣傳內容理解程度有限;對宣傳信任度不高。另外,現在有不少私人機構借“養生保健講座”“送健康”等名義,以贈送禮品的形式吸引許多人參與到保健品甚至假劣藥品的購買中,影響了居民參加合理用藥知識教育活動的熱情。研究[6]發現,對于開展合理用藥宣傳的形式排前3位的為“醫師藥師當面指導”“看藥品說明書”“看專業書籍”。這需要我們臨床藥師付出更大的努力,將合理用藥的知識有效地宣傳到盡量多的人群中。
本研究采用隨機發放問卷的方式,收集的樣本量有限,存在一定局限性。本次被調查者多為晉城市區居民,女性占60.6%,≥65 歲的老年人占比僅為4.4%,在職居民占71.6%,分析結果時需綜合考慮上述偏倚的影響。在將來的工作中,我們將進一步優化問卷設計,同時采用多因素統計分析進行綜合評判,識別用藥安全的具體影響因素,并提出更有針對性的干預策略。
綜上所述,大部分居民對合理用藥的認知度雖然較以前有所提高,但仍存在多種具有安全隱患的不良用藥認知和行為,主要表現為家庭藥品管理的不合理行為以及用藥依從性偏低。多數被調查者能從思想上充分認識到用藥安全教育的必要性,但參與并接受相關用藥知識的機會較少,尚需進一步開展有專項目的的多方式、多渠道的用藥教育,注重家庭藥品管理和用藥依從性的相關教育,提高居民安全用藥意識,規范居民用藥行為,以減少不良用藥行為帶來的風險,減少不合理藥物使用所帶來的健康危害和藥物資源浪費[7]。為提高用藥合理性和依從性,臨床藥師更需積極參與就診患者和社區居民的用藥管理,尤其是對慢性病患者,要通過藥學干預包括建立藥學服務檔案、電話隨訪、微信及時溝通等方式進一步提高患者用藥依從性,促進合理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