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琴,龍鮮梅,諶建平
(南昌市洪都中醫院,江西 南昌 330006)
丹毒是以患處突發皮膚鮮紅、色如涂丹、伴灼熱腫脹且可迅速蔓延為主要表現的一種急性感染性蜂窩織性炎性疾病[1]。如未得到及時治療將對機體造成極大傷害,不僅會損害皮膚,還會出現淋巴腫大和敗血癥,甚至引起全身炎癥反應而危及生命[2]。祖國醫學認為丹毒急性感染期多為熱毒熾盛證,治療以清熱解毒為主,急性期者選擇具有清熱解毒的中藥治療,如金黃膏、金黃散、金黃酊,或者給予火針刺絡、三棱針刺血等瀉火解毒,具有一定效果[3]。以往研究提示[4]放血法可加強療效,縮短療程。通過三棱針在紅腫病變明顯區刺破皮膚毛細淋巴管和毛細血管,促進局部新陳代謝,清除并消滅細菌,從而快速控制丹毒蔓延。結合金黃膏外敷可延長藥效維持時間,且操作簡便、安全性高[5]。本研究主要應用院內制劑金黃膏聯合放血療法治療下肢丹毒,取得一定效果,報告如下。
選擇2019年10月—2021年2月收治的下肢丹毒患者60 例。均符合中華中醫藥學會2012《中醫外科常見病診療指南》標準。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0 例。觀察組男20 例,女10 例,年齡(41.2±2.6) 歲,病程(5.1±0.3) d;發病部位:左側6 例,右側24 例;職業:工人11 例,農民15 例,其他職業4 例。對照組男21 例,女9 例,年齡(41.3±2.6) 歲,病程(5.0±0.3) d;發病部位:左側5 例,右側25 例;職業:工人10 例,農民15 例,其他職業5 例。兩組性別、年齡、病程、發病部位及職業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診斷明確者;入組前簽署同意書并申報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自愿參與。排除標準:精神疾??;睡眠障礙;明顯重要臟器功能并發癥;慢性遷延不愈皮損者;局部大面積皮膚黏膜破損不適合局部敷藥治療;對本方案藥物過敏等。
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即靜脈給予0.9%氯化鈉注射液100 mL加頭孢硫咪2.0 g,每日2 次,靜脈滴注,連續治療7 d為1療程。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使用院內制劑金黃膏(有效成分為大黃、白芷、黃柏、姜黃、生南星、陳皮、蒼術、厚樸、天花粉等)外敷聯合放血療法。針刺療法為三棱針放血,隔日1 次,1 周為1個療程。金黃膏外敷,每日2 次,7 d為1個療程。具體操作方法:于皮膚紅腫明顯處常規消毒,根據患處皮膚厚薄用三棱針快速直剌,刺入0.3~0.4 cm隨即拔出,擠壓針孔使之出血后讓其自然凝固,隔日1 次,一般針刺4~5 次。根據下肢丹毒部位大小,取適量金黃膏攪拌成糊狀,先用75%乙醇消毒局部皮膚,將調制好的金黃膏劑均勻涂于患處,皮膚破損和放血處不能外敷,厚度0.3 cm,覆蓋范圍大于丹毒范圍2 cm,用7.5 cm×5.5 cm無菌紗布覆蓋及固定。
比較兩組治療前、治療1個療程后血清炎癥因子和抗氧化因子水平;比較兩組治療期間局部皮溫、生活質量情況;比較兩組臨床效果。
血清炎癥因子包括超敏C反應蛋白(hs-CRP)和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氧化應激水平指標包括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酶(SOD)。臨床療效:痊愈為通過7 d規律治療,體溫和血常規指標恢復正常,皮損愈合,淋巴結腫大消失;好轉為通過7 d規律治療,體溫和血常規指標明顯好轉或接近正常,皮損開始愈合,局部皮溫偏高,局部淋巴結稍腫大;無效為治療后體溫和血常規無變化甚至惡化,皮損無變化甚至變大,局部淋巴結明顯腫大。生活質量采用諾丁漢健康問卷進行,總分100 分,分值越高提示生活質量越理想。

治療前兩組血清炎癥因子水平和抗氧化因子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hs-CRP,TNF-α及MDA低于對照組(P<0.05),SOD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及治療1 個療程后血清炎癥因子和抗氧化因子水平比較
兩組治療前局部皮溫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3 d和治療后7 d,觀察組局部皮溫恢復正常且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期間局部皮溫變化比較 單位:℃
治療前兩組生活質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3 d和治療后7 d,觀察組諾丁漢健康問卷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單位:分
觀察組痊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臨床效果比較 單位:例(%)
祖國醫學稱丹毒為“流火”,現代醫學認為其主要因A組β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所致[6],以邊界清晰的局限性紅腫熱痛為主要表現[7],好發于顏面與下肢,可伴有頭痛、發熱等全身炎癥反應癥狀[8]。中醫學認為丹毒多由皮膚、黏膜破損始發,外受火毒與血熱搏結,而蘊阻肌膚,不得外泄所致[9]。治療上西醫建議早期足量使用抗菌藥物,并首選頭孢菌素類,療程為1 周。以往用三棱針叩刺穴位放血,使郁滯之濕熱火毒隨血外泄,聯合自制金黃膏,加強清熱瀉火解毒、活血利濕消腫之功效。雖然上述兩種方法對丹毒都有一定療效,但仍難以滿足患者對醫療服務日益提高的要求。本研究觀察組采用中西醫結合治療,取長補短、相互配合、共同發揮整體與局部協同作用。
本研究針對急性下肢丹毒患者,對照組常規使用抗菌藥物治療,觀察組則聯合使用院內制劑金黃膏與三棱針放血療法,比較兩組治療前后血清炎癥因子和抗氧化因子水平,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hs-CRP和TNF-α及MDA低于對照組,SOD高于對照組。提示針對急性下肢丹毒患者,使用院內制劑金黃膏聯合三棱針放血治療,能較為有效地降低機體炎癥反應因子水平,提高機體抗氧化能力。另外比較兩組治療期間局部皮溫變化發現,治療后3 d和7 d,觀察組局部皮溫恢復正常且低于對照組。說明針對急性下肢丹毒患者,使用院內制劑金黃膏聯合三棱針放血治療,對早期控制患者皮溫有積極意義。隨后比較兩組生活質量發現,觀察組治療后3 d和7 d,其生活質量諾丁漢健康問卷評分顯著高于對照組。說明針對急性下肢丹毒患者,使用院內自制金黃膏聯合三棱針放血治療,對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有重要價值。觀察組痊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進一步說明使用院內制劑金黃膏聯合三棱針放血治療的臨床有效性。
本研究觀察組使用的金黃膏主要成分為大黃、白芷、黃柏、姜黃、生南星、陳皮、蒼術、厚樸、天花粉等,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活血化瘀之功效[10]。方中大黃、黃柏瀉火毒、消腫痛;生南星、蒼術、陳皮化痰燥濕;姜黃、白芷祛風活血止痛;蒼術散結消腫。諸藥合之,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活血化瘀之功效。另外采用三棱針針刺放血治療,于紅腫病變明顯區刺破皮膚毛細淋巴管和毛細血管,將其內彌漫著炎癥細胞的淋巴液與血液排出體外[11],使正常組織區新鮮或含有抗菌藥物的淋巴液和血液流入感染區[12],促進局部新陳代謝,從而快速控制丹毒蔓延,起到清熱瀉火、解毒消腫、通經活絡、理氣活血之功效。
綜上所述,針對急性下肢丹毒患者,使用院內制劑金黃膏聯合三棱針放血治療,能有效控制機體炎癥反應,提高抗氧化能力,縮短病程,提高患者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