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莞 劉素榮
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簡稱甲亢,近年來發病率逐漸增長,其中最常見的類型是Graves病,約占患者總數的70~80%[1]。目前,抗甲狀腺藥物(anti-thyroid drugs, ATD)治療是大多數患者首選的診療手段[2]。但其缺點在于療程較長,且容易復發,Cochrance的一項Meta分析估計復發率約為50~55%[3]。中醫藥在防治甲亢復發方面有獨特優勢。隨著中醫體質學說研究的逐漸深入,針對甲亢復發的防治有了一些新思路。本次研究欲進一步探討甲亢復發患者體質與證型的分布,分別比較患者性別、年齡、甲狀腺腫大情況、病程長短、復發次數在體質和證型方面的差異,以及體質與證型之間的相關性,從而能在發病初期就對患者進行體質調節,制訂對應的治療方案,加強關注重點調控,提高ATD治療有效率,減少復發率,對復發性甲亢的診治提供臨床循證依據。
選取2019年9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于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內分泌科門診及病房就診的Graves病ATD治療后復發患者53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44例,年齡在22~74歲。
西醫診斷的標準規范主要參考由中華醫學會內分泌學會編制的《中國甲狀腺疾病診治指南》[4]Graves病診斷標準。中醫診斷的標準規范主要參考《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5]及《中醫內科學》[6]中關于癭病的證候分型描述,分為氣陰兩虛證、脾腎兩虛證、氣郁痰阻證、肝火旺盛證和心肝陰虛證。
(1)符合Graves病的疾病診斷標準,曾接受ATD治療,停止服藥之后再次出現甲狀腺功能異常;(2)自愿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接受放射碘或甲狀腺切除治療的患者;(2)有嚴重的甲亢合并癥、并發癥等的患者;(3)過敏體質或有多種藥物過敏者;(4)未能按照規程服藥,或者變動聯系方式而造成失訪,或者未到達預期的觀察周期而選擇放射性碘131治療、手術治療或放棄診療者。
(1)統計患者的一般情況(性別、年齡、甲狀腺腫大程度、病程長短,復發次數)和臨床癥狀,將患者年齡分為21~40歲、41~60歲、>60歲三組,病程長短分為2~5年、5~10年、>10年三組,復發次數分為首次復發、多次復發兩組,甲狀腺腫大情況分為有腫大、無腫大兩組。(2)中醫體質辨識標準參照《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7]標準,對所有入選患者進行問卷調查。由患者填寫體質測評表,收集病史資料,整理數據后由醫師根據標準計算得出原始分和轉化分,并確定其體質分類。轉換分數最高的稱之為主要體質,其他體質是兼夾體質。此次研究僅限于主要體質,不考慮兼夾體質。將入選患者的體質劃分為平和質、陽虛質、血瘀質、陰虛質、氣郁質、氣虛質、濕熱質、痰濕質以及特稟質共計9種類型,另外本文側重研究偏頗體質與證型及其他因素關系,故5例平和質患者的數據不納入體質分析。(3)分別比較以上分組在不同證型、體質中的分布情況,判斷其統計學差異性。同時分析體質與證型之間的相關性,判斷其統計學差異性。
整理所采集的臨床資料,應用Microsoft Excel 2010及IBM SPSS 22.0軟件進行統計學相關處理。本研究數據均為計數資料,用頻數(n)和百分率(%)表示。中醫證型與體質的相關性分析采用Pearson卡方檢驗,因最小理論頻數<1,故各因素與體質、證型的相關性分析分別采用Fisher確切概率法。取α=0.05為檢驗水準,P<0.05代表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統計患者證型、體質分布。體質以陰虛質、氣郁質和氣虛質為主,證型以氣陰兩虛證和脾腎兩虛證為主。見表1。

表1 復發性甲亢患者體質、證型分布情況
患者病程均在2年及以上,其中病程較短者(2~5年)肝火旺盛證較多,氣郁質較多;病程長者(>10年)脾腎兩虛、氣陰兩虛證較多,陰虛質、陽虛質較多。體質研究中分別經Fisher確切檢驗法,均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2、表3。

表2 復發性甲亢患者證型與病程長短的相關性分析(例)

表3 復發性甲亢患者體質與病程長短的相關性分析(例)
首次復發者29例,占54.7%,多次復發者(2次及以上)24例,占45.3%。其中首次復發者中肝火旺盛證較多,氣郁質較多;多次復發者中脾腎兩虛證較多,陰虛質、陽虛質較多。分別經Fisher確切檢驗法,均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4、表5。

表4 復發性甲亢患者體質與復發次數的相關性分析(例)

表5 復發性甲亢患者證型與復發次數的相關性分析(例)
性別組成上,女性44例,男性9例,男女比例為1∶4.9;年齡方面,21~40歲者18例,41~60歲者29例,大于60歲者6例;無甲狀腺腫大者22例,有甲狀腺腫大者31例,其中Ⅰ度腫大者16例,Ⅱ度腫大者10例,Ⅲ度腫大者5例。
分別以性別、年齡、甲狀腺腫大程度分組,可看出老年患者(>60歲)脾腎兩虛證較多,氣虛質較多;中年患者(40~60歲)氣陰兩虛證較多,陰虛質較多;青年患者(20~40歲)肝火旺盛證、氣郁痰阻證較多,氣郁質較多。分別經Fisher精確檢驗,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
對中醫體質與證型分布進行Pearson卡方檢驗,有統計學差異(P<0.05),提示復發性甲亢患者中醫體質與證型之間有相關性。將各證型與各體質分別進行Pearson卡方檢驗,氣郁質與肝火旺盛、氣陰兩虛證有相關性(P<0.05),氣虛質與氣陰兩虛證有相關性(P<0.05),陽虛質與脾腎兩虛證、氣陰兩虛證有相關性(P<0.05),陰虛質與心肝陰虛證、氣陰兩虛證有相關性(P<0.05) ,痰濕質與所有證型均無相關性(P>0.05)。見表6。

表6 復發性甲亢患者體質與證型的相關性分析(P值)
甲亢依照其證候特征歸屬于中醫學“癭病”范疇。痰、氣、血壅結于頸部,病性膠著,難以肅清,成為潛在“夙根”,隨各種誘因而再次發作。若驟食酒肉葷腥或過食海鮮,或過多操勞,或受精神刺激,易使氣機紊亂、氣血陰陽虧損,邪無所制而致疾病復發[8]。目前大多數研究均集中在甲亢上,關于復發性甲亢的研究較少,少有將兩者區別研究,故應更深一步探討復發性甲亢與甲亢患者在體質、證型分布方面的區別,提出更有針對性的論治方法。
汪忠霞等[9]對100例甲亢患者進行體質調查,發現氣郁質和陰虛質最常見。李夢潔[10]對300例甲亢患者進行研究,發現主要體質為氣虛質、陰虛質、氣郁質。夏仲元[11]調查117例甲亢患者體質,頻次最高三位依次為氣郁質、陰虛質、氣虛質。本研究發現復發性甲亢患者體質主要以陰虛質、氣郁質和氣虛質為主,與上述研究結果顯示的體質分布大致相同,說明氣郁質、陰虛質、氣虛質是甲亢發生、復發患者的主要體質。陰虛則火旺,火旺則陰傷更甚,惡性循環使疾病易于復發;氣郁影響肝的正常疏泄,若受精神刺激,產生強烈的情緒波動,易致氣機紊亂而復發;氣虛則易受邪氣侵犯,無力御邪外出,正虛邪戀,使病情反復發作。中醫體質學說認為,體質可決定人體對某些致病因素的易感性[12]。氣郁質、陰虛質、氣虛質是甲亢復發的易感體質。王琦教授曾提出“體質可調論”,從調節體質入手治療疾病,通過藥物、飲食、鍛煉、心理輔導等方式改善患者偏頗體質[13]。現代研究發現體質的調整作用可能是在調控、修飾疾病相關易感基因的表達及表達產物上發揮著重要作用[14]。在用藥上,丁雷教授主張“量體施方”,認為中青年患者氣郁質偏多,易于化火,治以清肝泄熱;中老年患者由于體質漸衰,以陰虛質偏多,治以養陰益氣。在生活方式上,囑咐患者科學飲食,少吃含碘食物;合理作息,避免過度勞累;保持心情舒暢,同時預防感染等[15]。
符芳[16]對106例甲亢患者進行調查,發現常見證型依次為肝火旺盛證、心肝陰虛證、痰結血瘀證、氣郁痰阻證。覃詩華[17]調查116例甲亢患者證型依次為肝火旺盛、痰氣熱結、心肝陰虛、氣陰兩虛。本研究發現復發患者多為氣陰兩虛證和脾腎兩虛證。由此得出甲亢患者病情多火旺、多實證,而復發患者病情多虛證。劉喜明[18]認為復發性甲亢往往處于疾病后期,根據甲亢后期的證候特點將其分為氣陰兩虛證和痰瘀互結證,治療以益氣養陰、祛痰化瘀為主。梁建明[19]認為難治性甲亢初起為厥陰肝木郁而不暢,致太陰脾土運而不暢,終致少陰腎之陰陽失衡,治以疏肝運脾、補腎陰陽。甲亢壯火食氣,日久耗氣傷陰,致氣陰兩虛,病情由實轉虛,后期累及脾腎。因此,復發性甲亢患者應注意顧護正氣,以益氣補陰、溫補脾腎為主。
病程長短、復發次數不同的患者中醫證型、體質分布具有顯著的統計學差異,說明病程長短、復發次數影響體質、證型。病程的延長、病情的反復發作是疾病發展過程,從肝火旺盛、氣郁痰阻,到氣陰兩虛、心肝陰虛,再到脾腎虧虛的證型變化,從氣郁質,到氣虛質、陰虛質,再到陽虛質的體質變化,體現了疾病的發展規律。楊亞男[20]通過對496例甲亢患者的調查發現,病程小于1年者證型以陰虛陽亢證為主,病程1~3年者以氣滯濕阻證為主,病程大于3年者以氣陰兩虛證為主,與本研究所論述病變過程相似。另外本研究發現,陰虛質是甲亢復發的首要體質,氣陰兩虛證又是甲亢復發的首要證型,陰虛作為一種證候要素在甲亢復發中起著關鍵作用,陰虛貫穿甲亢始終,是疾病遷延難愈、反復發作的重要因素。
綜上所述,本研究顯示了甲亢復發患者體質、證型的分布規律,并探討了其與甲亢患者的區別,對甲亢復發的辨證論治和辨體論治起到了一定的指導作用。本研究納入病例數較少,故后續須進一步擴大研究,深化對復發性甲亢的認識,提高臨床診療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