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興,吳清明
(河南省獲嘉縣農業農村局,河南 獲嘉 453800)
球蟲病是雞常見且危害十分嚴重的寄生蟲病,特別是在高溫高濕的環境條件下,此病常常伴隨腸毒綜合征的發生,死亡率高,防治難度大,給雞場帶來嚴重損失。文中主要對肉雞球蟲病的防治進行分析,希望可以為肉雞養殖者提供借鑒。
世界各地報道的球蟲多達14種,其中有9種在我國均已發現,它們分別是柔嫩艾美耳球蟲、毒害艾美耳球蟲、巨型艾美耳球蟲、堆型艾美耳球蟲、布氏艾美耳球蟲、哈氏艾美耳球蟲、早熟艾美耳球蟲、緩艾美耳球蟲和變位艾美耳球蟲。每種球蟲的致病力不一樣,其中柔嫩艾美耳球蟲的致病力最強,其次是毒害艾美耳球蟲。
球蟲對宿主有一定的選擇性,雞球蟲只寄生于雞。雞球蟲寄生在腸道細胞,發育到一定的程度會形成卵囊,卵囊被排到體外后進行孢子生殖,被雞食入后在機體進行裂殖和配子生殖。
各種日齡和各個品種的肉雞都易感染,但10~45日齡的雛雞和引入的新品種雞最易感染,特別是地面散養的肉雞更易感染。肉雞球蟲病主要傳染源是病雞和帶蟲雞,健康雞接觸被病雞和帶蟲雞的糞便污染過的飼料、飲水、工具等也可以感染球蟲。日糧營養不均衡,尤其是飼料中維生素A、K缺乏或飼料搭配不當,以及環境衛生條件較差、飼養密度大也容易誘發雞群感染球蟲病。本病發病時間有早有晚,主要與所處區域、氣溫和降雨量有關。一般在4~9月份發生,濕熱多雨的夏秋季節最為嚴重。卵囊對外界環境和消毒劑的抵抗力很強,在土壤中存活多達9個月。
肉雞球蟲病主要常見發生部位是盲腸和小腸,盲腸球蟲主要感染地面飼養的肉雞,小腸球蟲主要感染籠養的肉雞,但有時也可同時見到幾種球蟲病混合感染。肉雞發病初期精神不佳,食欲減少,閉目呆立于一隅,糞便變稀,泄殖腔周圍污穢不堪;隨后開始漸漸變瘦,雞冠、黏膜發白或發紫,排水樣或咖啡色糞便,泄殖腔周圍羽毛被帶血的糞便污染,嚴重的病雞糞便全帶血且很快死亡,死亡率可達80%以上[1]。
肉雞感染盲腸球蟲,剖檢可見兩側盲腸明顯腫大,盲腸黏膜出血,腸壁變厚,外表呈暗紅色,里面充滿暗紅色的血凝塊或血液。
肉雞感染小腸球蟲,剖檢可見小腸腫脹至原來的2倍以上,腸壁充血、出血、變厚,但有時腸壁變薄,腸粘膜有針尖狀大小不等的出血點或壞死灶,腸腔內有血液。
肉雞混合感染幾種球蟲病,剖檢可見到腸道多種病理變化。
根據臨床癥狀、流行病學和病理變化作出初步診斷,然后根據《動物球蟲病診斷技術》(GB/T18647-2020),可用飽和鹽水漂浮法或直接涂片鏡檢法對糞便中卵囊進行實驗室檢驗,并根據病變位置、特征、卵囊大小、形狀鑒定蟲種。
平時我們要加強肉雞的飼養管理,降低飼養密度,勤換墊料,及時清理雞舍糞便,并對糞便進行發酵或無害化處理;特別是在6~8月球蟲病的高發期,還要注意保持雞舍通風換氣良好,維持舍內干凈衛生和干燥。球蟲病的預防主要為藥物預防和免疫預防。常用的抗球蟲藥物主要有氨丙啉、氯苯胍、地克珠利、馬杜拉霉素、球蟲散、青蒿散等。由于球蟲有很強的耐藥性,可根據日齡、季節、發病特點采取輪換用藥、綜合用藥和脈沖式用藥,降低球蟲的感染率[2]。但隨著球蟲耐藥性的不斷產生、高昂的藥物開發成本以及不到半年的使用期,依靠藥物防治球蟲病之路將會越走越艱難,未來疫苗預防是養雞生產的主流趨勢。目前商品化雞球蟲病疫苗已在雞場得到廣泛應用,歐美國家大約80%的雞場使用疫苗控制雞球蟲病,我國的大型規模雞場也在推廣使用,但小型雞場和農戶自養場使用效果不夠理想。球蟲活疫苗的免疫程序應根據不同的疫苗廠家、墊料成分及雞群的健康情況而定。目前免疫方法以滴口法最佳,效果可達100%,但對于大型養殖場多有不便且應激較大,采用飲水法和噴料法較好。疫苗建議選擇聯合苗免疫,效果最為理想。實踐證明,生產上正確使用球蟲疫苗對肉雞進行預防免疫,不但能解決藥殘問題,而且雞群生長整齊度好,料肉比低,可為養雞業帶來顯著的的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3]。
肉雞感染球蟲后,排出的糞便帶血,而雞對紅色敏感,易發生啄食糞便造成二次感染,因此要及時清理糞便,并立即隔離把病雞,同時大群用藥治療。常見的治療用藥有百球清、三字球蟲粉、磺胺氯吡嗪鈉、磺胺喹噁啉等,同樣采取輪換用藥、綜合用藥方式,在飼料、飲水添加供雞使用,防止繼發感染,同時輔以黃芪、多維、VK3促進雞群康復,提高治愈率。治療球蟲期間,藥量要足、療程要夠,效果才會好。
2020年6月13日,獲嘉縣王某從外地引進肉雞苗2 000只,從6月30日開始,舍內有雛雞陸續出現精神不佳、縮頸垂翅、呆立不動以及食欲減退而飲水增加的情況,同時發現地面糞便顏色異常,先為淡黃色稀糞后發展為西紅柿色,甚至看到全血糞。短短2 d已死亡18只雛雞。解剖發現,多數病死雞腿部肌肉和胸部肌肉蒼白,盲腸充氣腫脹,體積為正常的2倍,外表呈暗紅色,腸腔內充滿了血液,或充滿暗紅色或紅色的血凝塊,其它臟器無明顯變化。將病雞小腸、直腸、盲腸與泄殖腔內容物直接進行涂片鏡檢,可見盲腸內容物有大量紅細胞,并在直腸與泄殖腔內容物中發現月牙狀球蟲裂殖體。
根據臨床癥狀、剖檢變化及實驗室檢查診斷為肉雞球蟲病。雞場發生球蟲病的主要原因與雞場地理氣候條件、雞的品種、飼養周期、欄舍條件、管理措施等因素有關。該雞場發生球蟲病多因當地連陰天氣,飼養環境潮濕以及飼養密度大等引起。因此,立即將死雞進行無害化處理,并將發病雞只及時隔離,及時更換潮濕墊料,清除排泄物,并對雞舍地面、食槽、水槽等徹底清掃、沖洗、消毒。夏秋多雨天氣,還可通過排氣扇加強雞舍通風,地面可撒草木灰或用生石灰,上面再墊上干凈的墊草保持干燥。由于糞便中的球蟲卵囊對普通消毒液有極強的抵抗力,應將糞便當天清理進行深埋并用燒堿覆蓋,以防糞便再次感染飼料或飲水。雞群用磺胺氯吡嗪鈉與球迪2000交替使用,并分別與腸毒清配合各飲用3 d,飼料中加魚肝油、黃芪金維他、葡萄糖、維生素K3止血,提高雞群對球蟲抵抗力,促進康復,降低盲腸球蟲死亡率。連用4 d后,死亡數明顯下降,又繼續用藥2 d后,雞群精神、食欲基本恢復正常,沒有再出現死亡病例。為預防反復,又建議養雞戶王某在飼料中繼續拌中藥球蟲散再用7 d。
從成功治療本縣肉雞場感染球蟲病的過程來看,預防球蟲病主要遵循預防為主、防重于治的原則。一方面,除了加強飼養管理、提高機體抗病力、降低飼養密度、搞好環境衛生外,夏秋季節還要及時關注天氣變化,保持雞舍干燥衛生;另一方面,在飼養過程中,要用中藥球蟲散進行針對性的藥物預防。由于球蟲有極強的耐藥性,用藥時還要采取連續用藥、交替用藥、聯合用藥的原則,能夠避免耐藥性產生,提高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