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振興,葉成林,徐驊卿
(上海市楊浦區市東醫院,上海 200438)
醫療設備是臨床醫師開展醫療工作的重要工具,同時其也為患者疾病診斷提供一定客觀依據,在醫院現代化建設中占據重要地位。醫院所采用的醫療設備均屬于高科技產品,必須由專業維修人員采用先進技術以及綜合且高效的維修保障體系實施全面維護。預防性維護主要指設備管理人員在檢查過程中主動開展相關維護措施以避免設備發生故障,有效降低停機率、促使效益提高;其能夠彌補事后維修方式存在的不足,將被動局面轉變為主動。本研究在我院醫療設備管理及質量控制中開展預防性維護模式,并探討其應用價值,內容如下。
我院設備管理采取三級管理模式,臨床科室醫生、技師或護士長作為三級管理人員進行設備管理。本次研究選擇2018年9月~2020年9月我院254臺醫療設備作為研究對象;再分別抽取甲組與乙組不同維護模式下各24名設備管理員,其中甲組男女比例13:11,年齡26~45歲,均值(35.52±2.67)歲;乙組男女比例14:10,年齡27~44歲,均值(35.48±2.71)歲,兩組一般資料(P>0.05)。
甲組:針對出現問題的設備通知設備部門進行維修,定期依據常規制度對設備予以查對及維護。
乙組:全面開展預防性維護:
(1)加強培訓:組織科室設備管理員開展設備操作相關與維護的相應培訓工作,全面講解檢測、維修等方面知識,并設立嚴格的考核制度,考核通過者方可持證上崗,避免存在不良操作。
(2)檔案建立:所有設備均建立完整檔案,維護人員每次檢測及維修完畢均將相關信息(如設備型號、內部結構、相關配件及維修檢測要點等)輸入現代化數字系統,隨后實施統一化分類管理。
(3)建立科學管理制度:①記錄與核算:設備部門統一記錄所有設備采購工作情況(設備引進、購置、培訓、維護等),并通過合理規劃成本,預估設備維護的花費,共同商討科學的設備維護方案,以延長其生命周期。②制作醫療設備管理手冊,手冊明確記錄維護時間、內容、次數等,懸掛于設備一側,確保維修人員及時發現隱患,對設備日常使用情況予以嚴格把控;另制作維修維護記錄冊,內容主要包括故障率、開機率、清潔、環境溫度控制、維修成本、維修次數及耗時情況等。③維修渠道:醫院大量引進設備維護專業性人員,通過培訓后組建設備維護工程隊,為設備提供高質量維護,有效縮減維護成本。
(4)質量檢測:設備管理員定期定時開展驗收、狀態以及穩定性的檢測,及時發現質量不合格設備并予以更換,確保設備具有最佳性能,提高檢測質量。
(1)設置醫療設備管理綜合考核:由設備管理員參與考核,共包含理論知識與實操技能兩方面,各方面總分50分,分值越大掌握程度越高;統計兩組設備故障發生次數及平均維修費用。
(2)統計兩組設備開機成功率、質控合格率及有效利用率。
(3)另抽調98名(每組49名)臨床使用者調查其滿意度,自制滿意度調查表(百分制),85以上很滿意,65~85分基本滿意,65分以下不滿意。
運用統計軟件SPSS21.0行t檢驗和χ2檢驗,(±S)表示計量資料,[n(%)]表示計數資料,P<0.05為差異有意義。
乙組設備管理員理論知識、實操技能及總分均高于甲組,兩組設備故障發生次數及平均維修費用比較(P<0.05),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設備管理員知識掌握程度以及設備故障發生次數、維修費用比較(±S)
表1 兩組設備管理員知識掌握程度以及設備故障發生次數、維修費用比較(±S)
組別 n 理論知識 實操技能 總分 n 故障發生次數(次) 平均維修費用(千元)甲組 24 38.17±4.36 36.28±4.25 74.45±5.61 127 21.31±2.49 8.74±0.38乙組 24 46.72±3.15 44.09±3.67 90.81±4.32 127 13.24±1.70 7.42±0.16 t 7.787 6.814 11.319 30.164 36.079 P P<0.05 P<0.05 P<0.05 P<0.05 P<0.05
乙組醫療設備開機成功率、質控合格率及有效利用率均高于甲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所示。
表2 兩組醫療設備質量控制效果比較[n(%)]
乙組臨床使用者滿意度明顯高于甲組(P<0.05),如表3所示。
表3 兩組臨床使用者滿意度比較[n(%)]
醫療設備屬于精密儀器,使用過程中容易受到多因素影響而出現故障,因此醫療設備的維修與管理十分重要。既往醫院相關部位采取的常規維護模式多為事后維修,即臨床科室發現設備異常后撥打報修電話至醫院設備部門,再由部門人員對設備開展相應維修措施;但這種維護方式使設備部門人員處于被動狀態,無法準確把握醫療設備的常態,可能對臨床設備應用的及時性產生一定不良影響。故積極做好預防性維護顯得尤為必要。
本研究結果顯示,乙組設備管理員醫療設備管理綜合考核得分、設備故障發生次數及平均維修費用均優于甲組,分析原因可能為預防性維護模式實施后,可確保設備部門人員對醫療設備開展定期維護,并由其指導科室設備管理人員準確掌握設備運行狀態,教會其基礎零件更換的方法,定期對設備開展預防性檢查,能夠有效提高設備管理員對醫療設備管理知識的認知程度,通過合理維護以減少故障發生次數。同時,日常開展預防性維護可幫助設備管理人員熟知設備容易受損的部位,提前準備相應數量的替換零件,一旦故障出現,即可在短時間內完成零件更換,促使設備快速恢復至良好工作狀況,一定程度上節省維修費用。本研究中,乙組醫療設備開機成功率、質控合格率及有效利用率均高于甲組,充分說明在預防性維護工作中,設備部門人員在檢測與維護過程中注意對設備指示燈等運行情況進行重點檢查,詳細記錄每次檢查時的設備工作參數,以便于后續設備突發故障需要維修時,能夠快速找出故障發生原因及具體位置,縮短設備損壞報停時間、延長其使用壽命,從而提高醫療設備的有效利用率。
綜上所述,預防性維護在醫院醫療設備管理及質量控制中合理應用,不僅能夠顯著提高設備管理員對設備管理知識的掌握程度,改善質控效果,還可有效減少故障的發生、縮減維修費用,并提升使用者的滿意度,值得采納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