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會山報》3月7日文章,原題:美俄新冷戰將加速中國的崛起拜登總統已清楚地表明,美國正通過他所說的“史上最廣泛的制裁”,對俄羅斯實施“遏制2.0”戰略。但拜登不太可能考慮到此舉將產生所謂的“回旋鏢效應”,這些意想不到的后果不但有可能導致全球經濟分化和國際政治兩極分化,還將以犧牲美國的利益為代價增強中國的實力。
多年來,美國動輒就施加經濟制裁,已使此類措施淪為被嚴重過度使用的外交工具。隨著美國實力的相對衰落,美國制裁的效力也在逐漸減弱,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這些措施往往會對美國自身的經濟和地緣政治利益產生反作用。就在世界經濟重心東移之際,美國實際上正在將俄羅斯從西方主導的金融秩序中驅逐出去。世界第11大經濟體被逐出美國支持的秩序,可能會更加努力尋找不受西方主導的可行替代體系。
更加確定的是,美國主導的這場以空前制裁為核心的對俄混合戰爭,將有助于深化中俄關系,并使中國成為金融和地緣政治上的大贏家,從而助推中國擴大其經濟與軍事實力。
從結構上來說,俄羅斯遭受制裁的“失”也將成為中國的“得”:北京正尋求提升人民幣的支付和儲備貨幣地位,并擴大對(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系統的競爭者——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的使用。西方對俄實施制裁,很可能刺激中國推進這兩項行動。
此外,制裁俄羅斯還將推動中國加大陸路進口以打造能源安全網,從而能經受住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的潛在能源禁運或封鎖。對北京來說,西方重新對“北溪--”天然氣管道實施制裁也是個“好消息”,因為中國正尋求進一步增加進口俄羅斯能源。
美國日益卷入歐洲安全事務將為中國在印太地區提供更大空間,而該地區將塑造世界新秩序。實際上,美國的政策非但未起到離間中俄的作用,反而充當了一座橋梁,將中俄兩國團結起來對抗過度擴張的美國。
后冷戰時期美國每次對任何國家實施制裁,幾乎都有助于促進中國的商業和戰略利益。制裁俄羅斯無法確保改變普京,但卻成為美國決策者送給北京的最大禮物。這些制裁將世界上自然資源最豐富的國家放進“北京的口袋中”,為急需資源的中國帶來滾滾紅利。▲(作者布拉馬?切拉尼,王會聰譯)
環球時報2022-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