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正中
對學生作文的指導,我認為,老師應將其貫穿于學生寫作的全過程,這一全過程包括三個環節,學生寫作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都應該能體現出老師的指導作用。
過程一:作前指導
這一過程就是對學生寫作準備階段和構思階段的指導。在教學中,我把它分成三步走:
第一步,材料準備。
寫哪一單元的某篇作文時,我都提前布置學生先認真閱讀本次寫作訓練的目的、要求、內容和方法,然后根據要求提前做準備。比如寫景物描寫的作文,這種作文主要是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我就要求學生作前選一處景物仔細觀察,做到心中有料,這樣在正式寫作時不至于難以下筆。
第二步:審題指導。
如我布置學生寫的一篇習作“讓我難忘的一件趣事”,對像這一類題型的敘事性作文,我主張學生可用“析義法”(就是反復推敲,揣摩題目含義的方法)去審題,析出題目中幾個寫作要點:一是發生在“我”身邊的,二是“難忘”,三是事的數量“一件”,四是事的特點“趣”;而當寫“這一路,感謝有你”作文時,我又指導學生用“補字法”(就是把題目中所要求的而又沒有出現的文字補充出來的方法)去審題,點撥學生在“路”前用文字補一補,看看能補出哪些“路”出來,這就打開了學生寫作的思路。
第三步,構思指導。
這一步主要體現在立意、選材和組材上。我一般都會要求學生用簡短的話把作文主題先寫出來,不要寫到最后不知所云。立意明了,接下來就是對學生選材的指導了。這個問題不難解決,老師可讓學生每天寫日記,來源不拘一格,并要求他們時不時地翻看、閱讀自己的記錄。關于組材的指導,我主要體現在對學生擬訂寫作提綱的指導上。我強調,提綱一定要有三個內容:一是立意,二是結構布局,三是所選材料的詳略安排。
過程二:作中指導
學生在寫作中,老師的指導作用仍不容忽視。學生無論在哪一點上的不成熟,都會造成他們寫作的停滯。教學中,當我布置學生寫作文時,我會認真觀察學生寫作的情形,發現個別問題,我就個別進行指導;而當出現共性問題時,我會適時進行全班指導。
過程三:作后指導
這個過程也包含了兩個環節:一是對學生作文的批改;二是批改后的評講。
(一)對學生作文的批改
在教學中,我個人比較傾向旁批和總批,尤其是旁批。通過旁批,有針對性地指出學生作文中的錯誤點,因位置的關系,學生能很清晰地明白錯誤所在,從而引起注意;對于總批,我一般不做理論性的總結,而是多以一些鼓勵性的話語啟發學生,引導學生去完善自己作文中的瑕疵,并建議他們有時間不妨重寫一遍。改,就是修改作文中出現的問題。其內容大致有四個方面:刪、增、調、換。學生作文寫好后,我一般不立刻就予以收交批改,而是先讓學生們相互批改,幫助同學找出作文中的一些問題,并讓批改者反思自己作文中有無這些問題,從而達到警醒的目的。然后我再把作文收上來返還給本人,讓他閱讀自己寫的作文,再看看文中還有哪些地方需要加工。待這兩個步驟完成之后我才去批改學生的作文。
(二)對學生作文的評講
在前面要求學生對自己的作文反復修改的基礎上,這一環節的指導就容易多了,老師們在講評時,只需記住你布置這次作文的目的和要求是什么,然后再針對學生作文中出現的問題系統性地進行重點評講即可。但我們有很多老師常常犯這樣的錯誤:一是僅僅根據學生作文中存在的問題,就事論事,頭痛醫頭進行講評;二是將講評變成錯別字和病句的大匯展;三是把講評課變成閱讀課。這樣做,根本就達不到鄭桂華老師所要求的評價目的:作文評價從本質上來說,是為了提高學生寫作的興趣,增強他們寫作的自信,最終促進他們寫作能力的提升。
3362500589286